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64-01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呢?
一、敬仰中反思,无私的生命更崇高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身为“小公主”、“小皇帝”的他们常常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谦让、宽容、合作已离他们越来越远。人难道只能为自己活着吗?语文课本中,用自己的生命为别人托起一座生命桥的老羚羊,慷慨吟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好老师谭千秋……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心潮澎湃、敬仰感动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去反思自己,从而感悟无私的生命更崇高。
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一课“蚁国英雄”时,文中“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的悲壮场面:
师:面对这些外层的蚁国英雄们你想由衷地说些什么?
生1:蚁国英雄们用生命的代价证明了,只有放弃个体,才能保全整体!
生2:它们真了不起啊,让自己葬身火海,也要保护同伴!
生3:跟它们相比,我太自私了,中午发水果时我经常挑大的、好的拿。
生4:我也是,开学发新书时有一本破的,我没发给自己,发给同桌了。
……
师: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蚁国英雄们为了同伴、为了集体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重于泰山!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
经受过这样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在一次次反思中,学生一定能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二、想象中体验,坚强的生命更灿烂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面对困境时该怎么办?是颓废不前还是迎难而上?是自暴自弃还是愈挫愈勇?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人物坚强的信念,在零距离、面对面的对话中学习人物顽强的精神,感受不屈不挠所创造出的生命奇迹,从而为今后的人生积累一笔笔宝贵的遇挫财富。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中,那株面对无数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经历过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走过了九十九条死亡之路的柳树,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在体会柳树的这一伟大精神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话柳树,对话自己的内心:
师:让我们跟着这株柳踏上这布满荆棘的死亡之路,顺着作者的想象来一次更大胆的想象吧。出示: 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 它会说:“ ”
生1: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过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后,会说:“干旱和寒冷又算什么?我依然可以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年复一年地用绿色装扮高原,向它展示我生命的色彩。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生存的希望,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生2: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过无数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又重新抽出新的枝条,它会说:“当雷劈到我的树干上,我不曾畏惧,我只知道:磨难,成就世界上的珍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生3: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后,它会说:“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坚持,一条是死亡。我想: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不能被困难吓倒,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我充满信心地选择了希望,而命运似乎不讨厌我,给了我生的机会!”
……
师: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啊!此时此刻,我相信这株柳肯定像一个顶天立的巨人巍巍然屹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老师更相信与高原一株柳一起“走”过了九九条死亡之路的你们,今后在面对人生中的一次次逆境时一定也能傲立苍穹,成就一方独特风景!
三、对比中感悟,智慧的生命更精彩
遇到持刀歹徒该正面交锋还是该隐而不发、巧妙周旋?答案显然是后者。生活中,当遇到一些超过我们自身承受能力的困难时,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不是屈服,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丈夫能屈能伸”,勾践的卧薪尝胆,雪松的在积雪的重压下先弯曲做出让步以获得反弹的机会,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生存智慧啊!
《螳螂捕蝉》一课中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为了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念头,大臣们是冒死相谏,而一位少年仅用了一个可能是编造的《螳螂捕蝉》的小故事就让吴王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自己的念头。
教学时教师可同时出示大臣和少年两段劝告的话,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对比中明白了大臣和少年劝告的目的相同,讲的道理相同,但却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那是因为大臣们没有顾及君主的颜面,在大庭广众之下直谏君主从而引来了杀生之祸,而少年选择了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还巧借了一个小故事,让吴王自己“恍然大悟”。教学时,除了比较劝谏方法上的不同,还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感受吴王在听到两种不同劝谏时心情的不同,从而体会到:少年用他的有勇有谋教会了我们如何珍爱生命——取义而不必舍生,智慧的生命才会铸就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64-01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呢?
一、敬仰中反思,无私的生命更崇高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身为“小公主”、“小皇帝”的他们常常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谦让、宽容、合作已离他们越来越远。人难道只能为自己活着吗?语文课本中,用自己的生命为别人托起一座生命桥的老羚羊,慷慨吟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好老师谭千秋……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心潮澎湃、敬仰感动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去反思自己,从而感悟无私的生命更崇高。
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一课“蚁国英雄”时,文中“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的悲壮场面:
师:面对这些外层的蚁国英雄们你想由衷地说些什么?
生1:蚁国英雄们用生命的代价证明了,只有放弃个体,才能保全整体!
生2:它们真了不起啊,让自己葬身火海,也要保护同伴!
生3:跟它们相比,我太自私了,中午发水果时我经常挑大的、好的拿。
生4:我也是,开学发新书时有一本破的,我没发给自己,发给同桌了。
……
师: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蚁国英雄们为了同伴、为了集体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重于泰山!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
经受过这样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在一次次反思中,学生一定能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二、想象中体验,坚强的生命更灿烂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面对困境时该怎么办?是颓废不前还是迎难而上?是自暴自弃还是愈挫愈勇?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人物坚强的信念,在零距离、面对面的对话中学习人物顽强的精神,感受不屈不挠所创造出的生命奇迹,从而为今后的人生积累一笔笔宝贵的遇挫财富。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中,那株面对无数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经历过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走过了九十九条死亡之路的柳树,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在体会柳树的这一伟大精神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话柳树,对话自己的内心:
师:让我们跟着这株柳踏上这布满荆棘的死亡之路,顺着作者的想象来一次更大胆的想象吧。出示: 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 它会说:“ ”
生1: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过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后,会说:“干旱和寒冷又算什么?我依然可以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年复一年地用绿色装扮高原,向它展示我生命的色彩。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生存的希望,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生2: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过无数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又重新抽出新的枝条,它会说:“当雷劈到我的树干上,我不曾畏惧,我只知道:磨难,成就世界上的珍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生3: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后,它会说:“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坚持,一条是死亡。我想: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不能被困难吓倒,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我充满信心地选择了希望,而命运似乎不讨厌我,给了我生的机会!”
……
师: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啊!此时此刻,我相信这株柳肯定像一个顶天立的巨人巍巍然屹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老师更相信与高原一株柳一起“走”过了九九条死亡之路的你们,今后在面对人生中的一次次逆境时一定也能傲立苍穹,成就一方独特风景!
三、对比中感悟,智慧的生命更精彩
遇到持刀歹徒该正面交锋还是该隐而不发、巧妙周旋?答案显然是后者。生活中,当遇到一些超过我们自身承受能力的困难时,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不是屈服,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丈夫能屈能伸”,勾践的卧薪尝胆,雪松的在积雪的重压下先弯曲做出让步以获得反弹的机会,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生存智慧啊!
《螳螂捕蝉》一课中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为了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念头,大臣们是冒死相谏,而一位少年仅用了一个可能是编造的《螳螂捕蝉》的小故事就让吴王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自己的念头。
教学时教师可同时出示大臣和少年两段劝告的话,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对比中明白了大臣和少年劝告的目的相同,讲的道理相同,但却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那是因为大臣们没有顾及君主的颜面,在大庭广众之下直谏君主从而引来了杀生之祸,而少年选择了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还巧借了一个小故事,让吴王自己“恍然大悟”。教学时,除了比较劝谏方法上的不同,还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感受吴王在听到两种不同劝谏时心情的不同,从而体会到:少年用他的有勇有谋教会了我们如何珍爱生命——取义而不必舍生,智慧的生命才会铸就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