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亚信”到香格里拉对话,亚洲安全观引关注
  5月20—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共商维护亚洲安全之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亚洲国家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一全新的亚洲安全观最终被写入了会议文件《上海宣言》。5月30日至6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承诺,中国倡导树立亚洲安全观,也忠实地践行亚洲安全观。亚洲安全观遂引发媒体热议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从“亚信”到香格里拉对话,中国积极利用亚洲多边安全机制,阐述和践行亚洲安全观。这一行动表明,崛起的中国向亚洲地区提供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机遇,还有更深层次的安全价值理念。不过,美国及其盟国仍然认为,和平稳定的亚太地区秩序有赖于美国强大的军事存在,而美日联盟则是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基石。无疑,这一顽固的冷战思维构成了践行亚洲安全观的最大障碍。长期来看,旧时代的冷战思维与安全理念只会让亚洲的安全困境持续恶化,根本无助于亚洲安全问题的解决。新时代,亚洲安全秩序的建构取决于亚洲国家能否摈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去接受和实践亚洲安全观。
  二、欧洲议会选举,“疑欧”政党崛起成看点
  5月22—25日,欧盟举行自2009年债务危机以来的首次欧洲议会大选。在欧盟28国逾4亿选民中,参加欧洲议会选举投票的比例仅为43.1%,与2009年基本持平,反映出欧洲民众情绪比较低落,对此次选举缺乏热情。选举结果显示,欧洲传统政党人民党和社民党获得欧洲议会751个议席中的405个席位,维持了57.7%的多数。但与此同时,极右政党法国国民阵线和英国独立党分别拿下24和20个席位,在意大利、希腊、丹麦、荷兰、芬兰、匈牙利等成员国,极端主义的“疑欧”政党的影响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疑欧”政党的异军突起成为此次欧洲议会选举的最大看点,不仅对法国等成员国的传统政党造成严重冲击,而且也为欧盟层面政治生态的长期发展趋势增添了变数。债务危机以来欧洲的经济疲软、失业率高企是“疑欧”政党崛起的主要原因。极端政党影响力的上升表明,反欧盟体制的民众仍大有人在,社会生态的保守和排外趋势不容小觑。不过,应当看到,“疑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在欧洲议会中结成反欧统一战线并非易事,欧洲政治形势的基本盘仍操控在传统主流政党手中。展望未来,“疑欧”政党的势能发挥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经济形势与欧盟治理能力的发展方向。
  三、“巧克力大王”成总统,乌克兰局势仍前途未卜
  5月25日,乌克兰举行该国独立以来的第六次总统选举,“巧克力大王”、发展改革党候选人波罗申科击败多名竞争对手,以54.7%的得票率当选乌克兰新总统。竞选获胜后,波罗申科承诺要带给乌克兰和平,维护乌克兰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美欧表示愿意与波罗申科进行合作,而俄罗斯则表示尊重乌克兰总统选举结果。波罗申科当选一举解决了乌克兰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然而,和平并没有因波罗申科当选而立即降临乌克兰。波罗申科抛出的“和平计划”并未得到有效执行,乌政府军与东部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导致乌国家濒临破产边缘;乌民众亲欧派与亲俄派之间缺乏互信,俄乌关系难转圜;这些问题导致乌克兰危机四伏,其局势仍前途未卜。波罗申科能否摆脱困局,给乌带来曙光,不仅取决于其作为,很大程度则有赖于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博弈和妥协。
  四、越菲肆意挑衅,南海局势骤然升温
  自5月初中海油981钻井平台在中国西沙群岛毗连区内开展正常作业活动以来,越南方面出动包括武装船只在内的大批船只对中国作业平台和船只进行冲撞和干扰,纵容国内不法分子打砸抢烧,对中资企业和人员造成严重损伤。在国际上,越南与菲律宾联手向中国发难,妄图利用多边会议将南海问题国际化。6月8日,越菲海军部队在中国南海南子岛举办足球、排球与拔河混合赛,对中国的挑衅行为一目了然。
  越菲在南海兴风作浪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深化了与菲律宾的防务合作,加强了与越南的友好合作关系,这些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越菲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挑衅的嚣张气焰。中国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已做出了最大限度的战略忍耐。越菲若仍一意孤行,妄图依靠美国挑战中国的底线,只会陷入战略误判的窠臼,导致南海局势紧张升级。
  五、埃叙大选尘埃落定,西亚北非政治转型艰难前行
  6月3日,埃及大选落幕,前军方领导人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以96.91%的得票率击败竞争对手左翼政治家萨巴希,赢得总统选举。在赛西当选埃及总统当天,叙利亚首次举行了总统差额选举。4日,计票结果显示,巴沙尔·阿萨德以88.7%的得票率获得连任,任期为2014—2021年。埃叙大选尘埃落定,其结果也在意料之中:赛西将军依靠军方势力将穆兄会解散,伊斯兰分子被排除在政治进程之外,为其当选总统扫除了最大障碍;阿萨德利用其政治权力,制定选举规则,提高总统候选人参选门槛,最终只剩两名实力弱小的候选人,根本无力与之抗衡。
  自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席卷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多国陷入政治动荡。美西方国家的强力干涉使该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更是雪上加霜。此次埃叙大选虽顺利完成,但不代表西亚北非政治转型已摆脱困局。卸去军装的赛西总统仍需面对穆兄会及其支持者的挑战,教俗矛盾、社会分裂、经济恶化也不会因赛西当选就迎刃而解。阿萨德虽然实现了连任,但并没有与反对派实现和解,叙利亚内战仍在继续。美西方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阿萨德下台,这便注定叙利亚的政治转型将荆棘丛生。总体而言,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转型会在各种力量分化组合和激烈博弈的大格局之下艰难前行。   六、诺曼底登陆70周年庆,美欧俄关系沧桑巨变
  6月4—8日,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大会在法国小镇诺曼底举行,美、英、法、俄、德等国家元首出席了纪念活动,可谓声势浩大、群英荟萃。70年前,诺曼底登陆作战使近三百万的盟国部队横跨英吉利海峡,导致盟军伤亡人数超过22.5万,数万法国平民丧生。不过,这场流血牺牲却是值得的,西欧得到了解放,正义之师最终战胜了法西斯。70年后,诺曼底登陆所纪念与弘扬的,不仅是当年盟国的胜利与英勇,更重要的是法德的和解与欧洲的和平。
  然而,时过境迁,沧桑巨变。昔日的敌人德国成了美英法的盟友,昔日的盟友俄国却因乌克兰危机与美欧陷入对抗之中。自乌克兰危机以来,美欧开始对俄实施制裁,利用七国集团峰会对俄进行孤立施压。在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召开之前,奥巴马便宣布不与普京会面,与俄斗气的架势极为明显。然而,活动当日,普京不仅与奥巴马进行了短暂的非正式交流,而且还与奥朗德、卡梅伦和默克尔实现了正式的双边会谈。这足以表明,即便存在矛盾,但美欧基于各自利益考虑,仍很难对俄实施彻底孤立。美欧与俄关系虽因乌克兰危机渐行渐远,但三方沟通的渠道并没关闭,美欧俄关系仍处于演变之中。
  七、巴西世界杯开幕,欣喜与忧虑共存
  6月13日,第20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巴西圣保罗盛大开幕,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芙参加开幕式,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兹激情献唱,短暂的25分钟开幕式向世界呈现出巴西的自然、人文与足球。在揭幕战中,东道主巴西以3:1击败克罗地亚队,赢得开门红。此刻的“足球王国”魅力四射,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巴西。
  在世界舞台上,国家往往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来对外彰显实力和展示形象。此次世界杯,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副总统拜登等在内的21位国家首脑和世界政要出席开幕式,不仅使巴西大放光彩,而且折射出其日益提高的软实力。然而,因举办世界杯而产生的欣喜与狂欢却无法掩盖持续不断的罢工抗议。115亿美元的世界杯开支导致巴西民众怨声载道,而2011年以来持续低增长、高通胀的经济困境则使罗塞芙的支持率创下34%的新低,这无疑会引发国际社会对巴西发展前景的担忧。对罗塞芙政府而言,举办世界杯是利好还是利空,仍有待观察。
  八、伊拉克硝烟四起,中东安全堪忧
  6月22日,伊西部安巴尔省哈迪塞、赖瓦和阿纳三座重要城镇沦陷,短短几日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区便被极端反政府武装——“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所占领,国际社会为之震惊。ISIS由“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和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救国阵线”于2013年4月9日合并而成。该组织的目标是推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现政权,在伊拉克连接地中海的区域建立一个由逊尼派穆斯林控制的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进而控制整个阿拉伯世界。
  伊拉克陷入内乱,折射出中东安全局势令人担忧。11年前,美国发动伊战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并没有解决伊拉克内部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教派冲突问题。美国撤军后,马利基政权不仅没有推行教派和解政策,还排挤逊尼派军政官员,导致民族教派斗争进一步加剧,从而致使伊拉克陷入内战边缘。事实上,从伊拉克到叙利亚,整个中东地区乱局的背后存在深刻的民族宗教矛盾,什叶派伊朗与逊尼派沙特之间的较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东这盘棋如何收场,既有赖于伊朗、沙特等地区大国之间的博弈,更要看美国如何作为。
  (执笔:张凯)
  (责任编辑:魏银萍)
其他文献
2010年2月7日,在哥斯达黎加4年一度的大选中,前副总统劳拉·钦奇利亚得票46.7%,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成为这个有着“中美洲的瑞士”及“花园国家”美称的国度历史上首位女总统,并于5月8日就职。这是哥斯达黎加在女性获得选举权后60个年头中选出的首位女总统。在9位总统候选人中,钦奇利亚是唯一的女性,她并不是传奇人物,而是一步一个台阶,由众多因素造就出来的“实力派”选手,使得巾帼不让须眉再次传为美谈
近年来,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前行,成为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之一,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非洲经济一体化从过去不被西方国家看好进而成为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2013年10月28—30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第八届非洲经济会议上,“非洲区域一体化”再成会议主题。与会各国元首、商界领袖以及专家学者就非洲区域一体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一事展开讨论,献计献策。  区域整合进行中,  区内贸易
父亲孙振甲,原18军司令部警卫营班长,代理排长朝圣  我的家在河南西部的洛阳,位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上。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距离拉萨3000多公里,与拉萨经度相差21度、纬度相差5度、海拔相差3000多米,气压相差30多千帕。遥远的距离阻断了联系,家乡人很少有人知道18军,也不太了解西藏。但是因为父亲的缘故,
近年来,李唯的小说作品数量并不多,从十年前的《腐败分子潘长水》,到2006年的《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再到这篇《一九七九年的爱情》,十年间好像只有这么三篇,却算得上是篇篇出手不凡。究其根源就在于,他的兴趣点一直在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就使得他的小说总能在比较深的精神层面展开,意韵深远,回味绵长。   李唯在这篇小说里讲了一个爱情故事。1979年的爱情受到很多束缚,首先是经济的。杨秀女不是没
2014年6月16—18日,在德国慕尼黑市西南部约30公里处的一座宽敞美丽的庄园——图真学院内,2014年“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暨“亚洲再思考”论坛在此隆重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协办,邀请了来自中国、德国、韩国、日本、印度、波兰、土耳其、比利时等十几个亚欧国家的代表近60人参加。这是交流协会第三次举办“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也是该活动首次走出
国际人道组织由于所处制度环境或自身可支配资源的限制,在实施救援时往往独力难支。面对困难,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就成为一种自然选择。国际人道救援协调机制就是国际行为体之间为实现人道救援目标,就人员安排、物资分配、资金使用、政策执行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等相关事项进行沟通、磋商,基于资源相互依赖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原则、规则、规范和决策程序。    联合国框架下国际人道救援协调机制的构成与运作    联合
1月22日,意大利议会第一大党、执政党五星运动党党首、外交部部长迪马约辞去党首职务,但将留任外长。1月26日,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地方选举落下帷幕。计票结果显示,民主党候选人斯特凡诺·波纳奇尼以51.4%的得票率胜出,联盟党主导的右翼阵营候选人露西亚·波贡佐尼获得43.7%的选票。  1月22日,因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在其与自由和民主联盟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已经解散的前提下,提名自由和民主联盟党参
二十多岁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做新闻干事,一天,县委书记将我喊到办公室,意思是要我去县委办给他当秘书。谁都知道这是一个走仕途的大好捷径,但我却拒绝了,因为我当时已经有去市报当副刊编辑的意向,相比较而言,我觉得那更有意思。当天晚上,我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他脸上是一种天塌下来的表情。为了这,我父亲一直为我遗憾,每年春节回家,我父亲就不满地说,当初你要是到县委办去了,最不济也能混个局长吧,一步走岔了,我们老余
记者: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自1964年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流互访频繁,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中法关系总体上迈入了成熟稳定期。您如何评价中法建交48年来的双边关系发展?  科贝:法中双边关系不仅体现在经贸方面,还体现在情感方面。我们的友谊悠久而深厚,因为正如你所言,早在1964年1月,戴高乐将军就已经是第一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元首了。  1997年,雅克希拉克希望我们两国之间的
回头仔细想想,关于父亲这个话题我已经说了太多。在我的许多作品里,他要么是主角,要么是配角,直到在《天台上的父亲》里,他从天台上“如一只笨鸟般从上面飞了下来”。我以为可以做一个了结了。   其实没有,关于父亲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他总是不经意间像一个漂浮者,不远不近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让我欲罢不能。即使最卑微的人,也有自己的梦想。也许那梦想如风中之烛,捧在手心里小心地呵护着还难以为继。但惟其卑微,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