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公开、成本冲击与企业产品质量调整

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li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环境信息公开作为外生的环境成本冲击,纳入产品质量内生决定的局部均衡模型,考察其对企业产品质量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受到成本冲击时,企业会根据其产品质量的高低进行差异化的质量决策:存在一个产品质量临界值,企业会提高高于临界值的产品的质量,而降低低于临界值的产品的质量;并且其对前者的质量促进效应随产品质量提高而逐渐降低,但对后者的质量抑制效应则不会随产品质量的降低而削减.然后,基于200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模型,并发现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整体上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环境成本,促使企业通过调整产品质量和价格"吸收"该成本冲击影响.企业在环境信息公开影响下进行差异化的产品质量调整,间接促进了企业内的产品转换和行业内的企业进入退出,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了整体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有助于揭示环境规制对企业策略性行为的影响,为政府环境治理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和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企业和银行分支机构地理位置信息测度企业周边一定半径内的银行分支机构数目,探讨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分支机构扩张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经由"银行竞争"和"银企距离"的传导路径,银行分支机构扩张通过发挥创新促进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制度环境强化了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果,而市场分割不利于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分支机构扩张
《中国工业经济》(月刊),国内邮发代号:82—143;2022年每期定价45元,全年12期共540元.国外期刊代号:M862,每期定价45美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征订联系方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期刊分社(电话:010-59366555,59366565);网上订阅:www.ssap.com.cn.
期刊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杜传忠教授等学者完成的新著《新产业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汇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基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兴起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的大背景,对如何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该书的主要内容把阐述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与分析现实问题相结合,重点研究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如何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更好地鼓励和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和潜能,是产业政策乃至整个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合伙设立并购基金的视角,探究了产业政策能否促进上市公司内外部多方资本的携手合作.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不仅能够提高外部资本与上市公司的合作意向,即合伙设立并购基金的可能性更高,还能拓展外部资本的合作深度,即外部资本在并购基金中投资比例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资本合作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和成长期企业中更为显著;产业政策的支持能够引
人类发展进入新时代,许多社会性问题需要众多社会企业参与解决.研究社会企业对于深刻认识现代市场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观察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企业有其亲社会的市场生命力,与市场经济也具有内在相容性.社会企业的实践可以更真切地透视人类发展的真谛.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在其事业发展及个人生涯的一定时期,往往会产生兴办社会企业的行为倾向和创新愿望.研究企业家的社会企业取向,对于揭示社会企业密码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如果将营利性经济企业视为自利或兼利性企业,那么,社会企业
本文结合新近发展的多元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创新性地将"去一法"拓展至非线性分析框架,并从回报率网络、波动率网络以及尾部风险网络的多重网络视角展开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一传染网络相比,合成网络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识别重大风险事件,其网络密度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急剧上升,而且在高风险时期,尾部风险子网络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还发现,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主要存在两类影响因素:一是制度因素能够对各市场金融风险的易感程度产生影响.经济自由度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一国(地区)股票市场的系统性
鉴于鲜有文献基于中国的微观数据探讨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家庭消费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本文基于1997—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UHS)微观数据,利用各行业关税税率差异以及加入WTO前各城市产业结构差异,构建了地区层面的初始关税水平指标,并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贸易自由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税削减冲击抑制了家庭消费支出和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抑制了平均消费倾向,并抑制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该结论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预期效应检验、考虑其他因素的干扰、安慰剂检验、更换样本等条件下依旧稳健.潜在的影响机制
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其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却持续快速上升,呈现独特的"内外差"现象.尽管中国制造业国际占比上升有较大"虚高"成分,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国家而言,"内外差"仍然折射出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和"过快去工业化"问题,在"大而不强"的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未强先降"的整体衰退风险.在"两业融合"过程中,制造业的引擎功能并不是"消失",而是"下沉",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贯彻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推动产业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定于11月5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现将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推动产业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发展二、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选题)1.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碳减排的机理与对策2.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现代化3.数字技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4.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引致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边界地方政府放松环境规制,忽略了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模式与跨界污染的内在联系.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临河县政府、省级政府与污染企业的理论模型,将中国特色的"以地谋发展"模式引入传统跨界污染模型,刻画了下游临河省界县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政策引致跨界污染效应的微观机制.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位于中国20条主要跨省河流沿岸的省界县,结合中国土地出让微观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等,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具备跨界污染条件的下游临河省界县聚集了数量相对更多的水污染密集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