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诗意般地栖息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瓜果飘香,石河子北三路苹果一条街的苹果树枝头,挂满了红艳艳的果子。这条街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这座城市有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漫不经心地在苹果树下游走,吸吮着空气中飘逸着的淡淡的苹果清香,恍然有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艾青的那首《年轻的城》,和这个城市一样,让许多人着迷、沉醉。
  8月5日这天。石河子的300多位各界人士聚集石河子文化宫演播厅,讲述我心中的军垦城一石河子。
  老军垦陆振欧动情地说:“石河子是一座适宜居住的绿色之城。”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感慨地说:“石河子是一座开拓进取的军垦之城。”
  华兴玻璃公司董事长刘建国激动地说:“石河子是一座蓬勃兴起的工业之城。”
  画家于云涛深情地说:“石河子是一座斑斓灵动的文化之城。”
  对于石河子,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解读、认识。
  
  化剑为犁 在这里建一座军垦新城
  
  石河子,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
  漫步游憩产场,可以见到十几座雕塑:王震将军铜像、戈壁母亲雕像、军垦第一犁等。每一座雕像的后面,都有一个传奇的敌事。王震将军是这些故事的主角。
  石河子原为湖名,新中国初建时,她只是绥来县(今玛纳斯县)一个僻静的村落:村落四周是芦苇丛生的沼泽和绵延不绝的荒漠,自然环境极为恶劣。1950年夏,王震、陶峙岳、张仲瀚等将领策马踏勘玛纳斯河流域,为即将筹建的军垦新城选址。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26师的官兵开进这里时,这片长满了芦苇的石头滩上只有20多户游牧居民,是一个“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然而,王震将军胸有成竹,用手一指:“就在这里建一座军垦新城。”从硝烟中走来、征尘未洗的老兵们,用枪支托平一缸子水作水平测量仪,给新城画出了中轴线。没有砖瓦,他们就地挖土打坯建窑;没有木料,他们到天山深处砍伐;没有运输工具,他们就自己动手做爬犁拉运。
  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十大戈壁母亲”称号获得者金茂芳,回忆当年开荒时的情景,感慨万千:“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女同志和男同志干一样的活。冬天,拖拉机发动不着,我们就点着芨芨草给拖拉机‘取暖’。拉沙改土,挖渠排碱,汗水浸湿了的棉衣被寒风一吹,变成了冰壳。尽管这样,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据史料记载:当时,帐篷不够,战士们就在冰天雪地上挖一个坑,上面搭上柴草,覆上泥土,就成了房屋。因军费紧张,有的部队只好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因为没有碾子和石磨,有的战士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
  战士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顽强毅力,建起了军垦第一楼、招待所、医院、柏油马路……
  戈壁荒滩上,一座军垦新城诞生了!
  
  发展经济 让速度说话
  
  兵团人这样评价石河子:石河子是兵团的象征,是兵团的骄傲。
  上世纪50年代,军队实行供给制,每年给战士们发两套单衣、一年发一套棉装。战士们以苦为乐,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勤劳韵双手,创造出兵团农垦史上的无数个第_:建起了石河子乃至兵团的第一个纺织厂、第一个毛纺厂、第一个糖厂;生产出了第一根毛条,第一缕棉纱,第一块方糖,第一张书写纸张。
  其中的佼佼者,要算闻名遐迩的石河子的“三八”企业,即八一毛纺厂、八一纺织厂、八一糖厂。即使不知道这些企业的人,也穿过八一毛纺厂生产的葡萄牌毛线、华达呢毛布编织的毛衣、做出的毛布西装,品尝过八一糖厂生产的“绿洲”牌方块糖、白沙糖。上世纪60年代,石河子工业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以轻纺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初具规模。1981年至1990年间,石河子的工业发展继续高歌猛进,共拥有工厂285家,总资产达5.59亿元,分别占兵团与农八师石河子市工农业总产值的34.7%和37.71%。
  然而,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石河子以“三八”企业为代表的国有工业企业因机制、体制等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地由辉煌走向衰落。1997年前后,不少企业破产倒闭。2002年,八师石河子的财政收入仅为2亿多元。
  石河子的经济发展跌入低谷和迷茫中。曾经让兵团人引以为荣的石河子创造的无数个“第一”,变成了遥远的记忆。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阵痛,2001年元月,农八师石河子新的领导班子组成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在财力、技术力量明显落后于西部其他城市的情况下,石河子该如何快速崛起?
  2001年,石河子举办“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论坛”,顶新国际集团的一位代表出席会议时,流露出想来新疆投资的想法。这个投资,是6300万美元的投资,相当于5亿多元人民币。石河子领导当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良机。
  当时任农八师师长、现任兵团党委常委、农八师党委书记的宋志国,于2002年3月,带领一个由1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远赴位于天津的顶新集团。
  顶新集团的领导被石河子人的真诚打动了。经过一番洽谈,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意向。当年6月,由顶新集团投资的“康师傅”方便面项目,在石河子开发区破土动工。
  这是石河子招商引资引进的第一家企业,极具投资带动和辐射效应。在顶新集团的带动下,2003年4月,浙江雄峰集团在石河子投资建起新疆天盛实业有限公司,在2005年正式投产,生产规模从当年的10万锭发展到目前的55万锭,今年还将增加30万锭;2006年3月,中国啤酒业巨头——北京燕京集团,在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年生产规模为20万吨的啤酒项目,这是该公司在西北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分厂。
  从2002年到现在7年多的时间里,国内一批知名企业——娃哈哈集团、贵州航天集团、南京雨润集团等,先后在石河子开发区投资建厂。石河子开发区现已成为内地和新疆知名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如果说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的话,让我们来看看这组数字。2000年至2009年,石河子垦区生产总值由44.3亿元增加到14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1亿元增加到12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1.6亿元增加到46亿元,年均增长14.2%。
  
  军垦绿城 诗意般地栖息
  
  1953年6月,22兵团骑兵七师从石河子移驻玛纳斯以北15公里一个叫小李庄的地方开荒生产。从此,鲜为人知的小李庄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小李庄是石河子乃至兵团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为完整地保护小李庄旧址,展示兵团创业历程,让小李庄这一活着的历史文物成为永恒的精神象征,今年,农八师石河子计划投入600多万元,进行保护性地修复、规划,力争将小李庄打造成5A级红色旅游景区。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一座没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的城市,是一座缺少思想,没有灵魂的城市。
  对于军垦新城石河子来说,同样如此。那么,烙印在这座军垦新城血脉里的文化是什么呢?
  探究石河子发展历史,毫无疑问,是军垦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城不在大,有魂则兴。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石河子人一直在用心经营这座由军人选址、军人建设的城市。绿色,是其永恒基调。
  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与大城市相比,石河子虽然少了一份繁华和喧闹,却多了一份宁静、悠闲、从容。上下班,大多数人无需急着赶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走路,十几分钟足矣。
  安逸的环境、适中的房价、物价水平,便利的交通——离乌鲁木齐只有150公里、两小时的车程,让每一个走出去的石河子人,内心都很依恋这座城市。在这里生活,身心都很放松、自在。这种感觉,在大城市里已经很难找到了。
  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而内心的闲适、恬静、舒缓,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满足感。晚饭后,边吃着葡萄边看电视,甜甜的幸福滋味沿舌尖四散开来。
  石河子,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西部小城!
其他文献
丹汝:  你好!最近我整天被情绪问题困扰着。一点点小事就想发火,但又觉得不合适。尤其是在单位,会影响人际关系。可是,越是忍着,心口越是觉得堵得一腕,有时感觉整个人都被怒火包围着,用“怒火中烧”来形容我再恰当不过了。静下心来想想,很多事都没有严重到我要大动干戈的地步,可当时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愤怒,真担心自己有一天真的就爆发了。你以前也讲过心身疾病,现在我还担心情绪问题会不会引发身体的痰病呢?有什
期刊
无论一个人曾经在校园里参加过多少社会实践、做过多少兼职、暑期工,真正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都会发现,身份E质的改变是无法避免的。    到底职场欢迎什么样的新人?作为新人应该怎样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这是每个期待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虽然所谓的社会经验,就像小马过河,不到真正经历的那一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准备好。但是,预先有个详细的心理准备,等到事情真正到来的那一天,你绝对会冷
期刊
新疆有个县叫富蕴,富蕴有一个镇叫可可托海。可可托海有一个坑,还有一条沟。去富蕴一定要去可可托海,去可可托海一定要去看那个坑和那条沟。    三号坑奇迹    要只是说坑,天下的坑不知有多少。一个坑的样子,一般来说不用去看也会想象得出,可是这个坑,你要是去了富蕴而不去看看,那就算是白去了这个地方一次。  这个坑的样子是很难想象得出的。先从大说起,它不是大,而是很大。有多大呢?有人量过,说深是一百四十
期刊
日前,由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抽样调查的《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  从明令禁止到默许,再到公开允许大学生结婚,大学校园的恋爱观经历了“动荡”的岁月,而大学生对性的态度也渐变。对此,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教授曹文彪表示,异性相吸本属社会性自然需求,无可厚非,但不应放纵,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正确的引导应大于一味的“输”导。另外,他指出性
期刊
伽师瓜就是新疆、喀什瓜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那香甜甘美的伽师瓜啊,和喀什噶尔的神话故事一样,从2000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蓬蓬勃勃、生生不息。    伽师瓜的前世今生    在伽师瓜旅游文化节召开的时候,新疆著名的瓜果画家魏宝山兴奋万分,因为他终于有机会见到香甜淳美的伽师瓜了。  拨开喀什噶尔岁月的烟云,我们不难找到伽师瓜的踪迹。根据王时祥先生在《喀什噶尔历史文化》里考证,大约在西汉早期,喀什
期刊
第十届西部百强县新疆入选的11个县市代表了新疆特色,特别是南疆、北疆、东疆都有一些县市入围,显现了不同的区位和资源优势。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21亿元,第二产业非石油部分增加值增长12.956达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达62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这是库尔勒市市长艾山江·尕依提作的201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数字。  凭借强有力的综合实力,库尔勒市第十次进入西部百强县
期刊
新疆番茄、宁夏枸杞,都是“红彤彤”的特色产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有骄人的业绩,也有待解的难题。通过加强产业化经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拉长,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增加,值得肯定。但是,产业水平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8月23日,处暑节气,乌鲁木齐周边气温高达37摄氏度。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二六工乡军户村,往年这个时间正是番茄采摘最繁忙的季节,但是现在,原本该是一片火红的
期刊
乌昌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昌吉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天山雪水滋养着美丽田园、青青牧场,养育着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美丽雄伟的天山脚下生机勃勃的戈壁绿洲上,昌吉市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这是一座戈壁上崛起的新城,这是投资兴业的乐园,这是宜居的新兴工业城。这里就是大发展、大开发的昌吉市。    乌昌一体化的直接受益者    乌昌一体化如一股强劲的东风,给昌吉市带来了新的
期刊
2010年国庆节前夕,库尉党委常委、库尔勒市委副书记、市长艾山江·尕依提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艾山江·尕依提,男,维吾尔族,1965年11月出生,新疆轮台县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库尉党委常委、库尔勒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历任巴州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巴州沙依东园艺场二分场(挂职)党支部书记,巴州清水河农场党委委员、副场长,库尔勒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期刊
2010年中国百强县市名单出炉,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库尔勒市仍是新疆唯一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的县市,库尔勒市已成为西部县域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典范。  走进库尔勒市,你会惊讶地看到天山南麓会有这么一座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蜿蜒的孔雀河水穿城而过,让这座美丽的城市灵动起来。  “水在城中,城在心中”。街头矗立起来的广告牌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诠释。  走在库尔勒市的大街上,常能看到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