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和再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放化疗后复发的诊断需要依靠影像学(食管X片、CT、EUS、PET-CT)和食管镜的动态变化和活检病理的结合。复发后再程治疗主要有挽救性手术、放(化)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化疗等治疗手段,总生存较姑息治疗有所提高,但还不能令人满意。复发的早期发现是提高疗效的根本。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PET-CT体外放疗定位、制定计划的可行性。方法疗前采用PET-CT诊断分期同时定位,利用PET-CT融合图像制定针对转移淋巴结区加量的3DRT计划,并与同期CT计划进行比较,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差异。结果PET-CT计划与CT计划比较:GTVnd、PGTVnd、CTV、PTV均增加(P=0.012、0.010、0.018、0.018);小肠
体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SBRT)因其疗效好,副作用低,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肿瘤特征、位置和大小,采用不同的放疗分割模式,但最佳分隔模式和OAR的剂量限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察长期的不良反应。
目的比较食管癌3DRT选择性淋巴引流区(扩大野)照射与累及野照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失败方式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有关食管癌3DRT扩大野和累及野照射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采用OR及95% CI描述。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
期刊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电子线放疗中3D打印补偿物的设计制作过程,验证其在电子线放疗中的可行性。方法CT采集仿真头模图像,在计划系统中模拟Merkel细胞癌的靶区勾画并添加补偿物制定放疗计划。用3D打印机打印补偿物后固定在头模上,再一次CT扫描设计出新治疗计划。对这2个计划选择若干与射束平行的层面,计算对应层面通量图的γ通过率。用免洗胶片测量实际剂量分布,计算胶片与计划系统两者剂量通量图的γ通过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增强CT及DWMRI在胰腺恶性肿瘤体积大小、肝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瘤的差异,指导临床放疗实践。方法计划入组40例胰腺癌患者,均行增强CT及DWMRI定位扫描,后依据不同图像进行靶区体积勾画、肿瘤最大截面长径测量、肝转移瘤及5~8 mm、>8 mm淋巴结转移瘤的测量。分别使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基于增强CT、DWMRI所勾画的GTV平均值分别为54.9
放射性脑坏死是颅内肿瘤和颅底部位肿瘤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既往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放射性脑坏死曾经被认为是进展性的、不可逆转的。随着组织病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放射性脑坏死的发生、发展逐渐明确,新的治疗手段也不断出现。最近几年,国内外的学者尝试用贝伐单抗-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治疗放射性脑坏死,取得了确切的疗效,部分脑坏死病例甚至能够修复逆转。本文针
目的探讨siRNA沉默Ku86基因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X射线照射后采用qRT-PCR、蛋白印迹法检测Ku86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siRNA沉默Ku86基因表达。将si-NC、si-KU86转染到宫颈癌Hela细胞中,0、2、4、6、8、10 GyX射线照射。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转染前后细胞放射敏感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