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关于开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在此过程中,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是一个重要环节,参照国内外的同类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当突破体制和观念障碍,协调劳动和教育部门的关系,理顺流入地和输出地的分工,拓宽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接轨渠道,加入投入力度,并开展绩效评价,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就业富民,已成为我市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而要将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发展优势,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尤为关键。近年来,我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就业富民、保障利民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绿证培训等农民培训工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通过培训提高就业层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市“富民强市”目标的实现。下面我就把我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践情况做以简单剖析: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兴未艾
  九台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据统计资料反映,2002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指数不足8年,仅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我市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都在22000人以上,并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紧密连接。尤其是今年以来,根据上级提出的“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培训率超过50%,新增转移人员组织化程度达到50%”的要求,我市坚持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行的做法,截至10月底,已举办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班141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9950人次,占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指标的90%以上。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培训专业有计算机、服装缝纫、铝材加工、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电器、工程机械、建筑、保安员、宾馆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家政服务员、食品加工等十几个工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年初农村经济工作目标确定前,市委领导就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把劳务输出工作做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县域经济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入到今年农村经济工作中来,成立了考核组,就劳动力转移进行全年跟踪考核。鼓励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公司,保证每个乡镇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组织上建设上逐步完善输出体系。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由市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牵头,劳动、农业、教育、交通、畜牧、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各镇政府协调配合抓培训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培训;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各镇、各部门培训动态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提高了转移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中心,在全市有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最大效应。一是利用职教中心、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如我市把电大、职业高中、技校、农专、中专五校统一合并成立了九台市职教中心,每年都要为我市培训出旅游、餐饮、美容美发、电子电器、计算机等各类人才6000人以上;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也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绿证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经纪人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示范工程,每年为我市培训各类人才7500人以上。这些人才全部输往全国各大城市,十分抢手,供不应求。二是通过劳动部门成立的各种职业学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如梦神美发学校、博硕电脑学校、文波职校、千银缘美容美发学校等每年都能为我市培训专业技术人才5500人以上。三是充分借助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力量,幫助培训农村劳动力。我市每年都要聘请吉林省农科院、通化农科院、吉林农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亲临授课,或采取将农村劳动力送到科研院校培训等形式进行全面培训,每年都可培训农、林、畜牧等方面技术人才1000人。四是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培训基地及社会办学力量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市已成立了农业、农机、畜牧、林业等多个行业性协会,这些组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开展专业性技能培训。今年截至10月底,农业行业协会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近1000人,农机行业培训农机驾驶及操作人员近500人,其他培训达500人。
  3.拓宽培训方式,适应市场需求
  根据我市多年来转移农村劳动力积累的经验,以及所掌握的市场用工信息和地方实情,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加大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力度。据统计,我市每年培训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约7000人,约占新增劳动力的30%。如我市职教中心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开设了旅游、餐饮、美容美发、电子电器、计算机、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今年截止10月底就培训6000人以上。同时,我们还主动加强对外联系,与市外技工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利用他们优越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帮助培训技术工人。目前,我市与吉林农大、省农校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送培1000多人,并全部实现了就业。二是依托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用工培训。针对周边大中城市、省外经济发达地区及本地用工单位提供的大量用工信息,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对务工人员开展礼节、礼仪、进城务工常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专项技能等方面的岗前培训,让他们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近两年先后为我市培训10000多人。三是结合农村多种经营结构调整,广泛开展各类农村多种经营实用技术培训。针对目前许多农民迫切需要掌握1—2门多种经营技能的愿望,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协助各镇以“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主线,广泛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实现了产业内的转移,广泛活跃于各农场、林圃、花卉、果园、特种养殖等技术岗位,成为“拿工资”的新型农业工人。今年共培训这类人才7500人以上。四是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岗位竞争能力。   二、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任重道远
  虽然我们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要求,培训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予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不大。当前,各镇、各部门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来抓,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研究不多。一些地方领导在发展经济中的急功近利思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讲得多,做得少,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二是农民思想观念守旧,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习惯于散漫的农村生活节奏,对接受培训掌握就业技能存在畏难情绪;还有一些农民由于缺乏就业指导,没有明确的职业取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培训,对培训是否有助于就业有所顾虑。因此,即使转移培训是道免费的“午餐”,农民光顾的欲望也不强烈。
  三是培训经费短缺,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不论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还是职业技能培训;不论是“订单式”用工培训,还是短期培训,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就我市而言,预计一年的培训经费约需100-500万元,而目前仅仅依靠市、镇财政投入,难以弥补较大的缺额。
  四是培训基地建设缓慢,难以产生核心效应。尽管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各类龙头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和行业培训机构遍地皆是,但由于未能抓好培训基地建设,没有产生典型示范作用,社会反响一般,也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成效。
  据估算,近三年九台市进入16岁年龄段的人口每年约30000人左右。在农村除了一部分接受高等教育和立志务农的外,大部分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因此,对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实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术,实现其创业致富的愿望,是摆在市镇两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所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任重道远。
  针对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领导组织力度,切实地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市、镇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建立培训工作的专项考核指标。市、镇两级明确制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督查和考核,真正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位置、有计划、有核查、有台账、有延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軌道。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造势,积极倡导“外出务工光荣,就业培训为先”的思想,切实转变一些农民“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村劳动力大胆走向城市,大胆走进二、三产业择业的热情,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让转移就业的农民“精一门、懂二门、学三门”,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三是进一步优化培训资源,抓好培训基地建设。我们将在市、镇、村三级就业培训组织联动、各类培训机构协调配合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情,积极创办3~5个培训基地。
  四是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给予政策倾斜,确保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基金按时足额划拨到位,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及时补助到位,提高培训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五是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做到因需定培。在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包括劳动力就业意向、培训工种、培训周期等,根据需求状况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在创业培训上做好文章,进一步营造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是及时采集用工信息,广泛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在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的同时,按企业确定的用工趋向确定培训内容,做好岗前技能培训和适应性培训,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优秀的工人。
其他文献
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质量问题仍然不少。工程质量水平起伏波动,提高不快,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质量隐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影响着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事业发展。为此,针对当前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一、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项目法人行为不规范  一是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二是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项目法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保证。要最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不仅要加大投入,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则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农业广播电视校作为农民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随着形势的发展
期刊
[摘 要] 大蒜含有大蒜素,具有抗菌、制酵、杀虫、解毒、止痢、健胃等作用,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疼,可以治疗畜禽多种疾病,提高食欲,促进生长,且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是替代抗生素,生产安全无公害产品的最佳添加剂。  [关键词] 大蒜;大蒜素;饲料添加剂;应用  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大蒜素(又名大蒜新素),在我国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广谱抗菌药,有消炎、降压、降血脂、抑制血小板积聚、
期刊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据调查,我市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9%,初中只占16%,小学占41%,文盲占23%。这种大数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不但不能形成人才优势,反而变成了沉重的人口负担,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由于目前我市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
期刊
[摘 要] 银合欢是一种外来入侵我国的植物,在我国好多农村都有生长。银合欢是把双刃剑,开始是把它当作“绿篱之王”引进来,现在有些地方又把它当作“绿癌”来根除。我们该怎样对待银合欢这个外来物种呢?这就是银合欢的命运了。  [关键词] 银合欢;入侵植物;绿篱之王;绿癌;命运  贯彻落实江西省赣州市“三送”活动精神,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半年多来,我发现我县好多农村生长着一种带刺灌木。开花期在7月至9月,
期刊
修整水平梯田是山区坡耕地改造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山区及广大丘陵雨养农业区保持水土、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战略性措施。但新修水平梯田、尤其是大规模机械平田,在当年甚至2~3年表现不增产甚至减产,原因何在?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在多年实践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宽城满族自治县新修水平梯田及生产现状  宽城满族自治县属于燕山山脉中段的浅山区,境内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了解苗圃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我省苗木产业发展及动向逐一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园林苗木;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旅游环境的重视和要求,使绿化环境新需求的苗木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大。苗木产业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使国内不少大型企业也开始投资“绿色银行”的苗圃生产,有些地区甚至把苗木生产作
期刊
土地是广大农民最重要的财富来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仅有866.71m2,土地是稀缺生产资料,要在现有的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和谐新农村,就必须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因此,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开放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在我国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土地流转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
期刊
我镇地处沿海,常年种植棉花6万hm2左右,在长期的棉花生产实践中我镇棉农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产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制约我镇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影响了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我镇棉花生产的现状  1.生产基础不牢  大部分棉田基础设施仍然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产物,排灌能力不能抵御特大洪涝灾害,棉花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棉花产量损失较大。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广大农民朋友也从日益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价格昂贵,少则8万元左右多则十几万元,但利用率低,放置时间很长,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利用率,来年更好的投入“三秋”作业,做好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维护和保养、保管工作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玉米联合收获机停机后应及时检修的必要性  1.及时检修,可有效利用收割机“三包”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