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兴趣二三事

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e99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答疑嘉宾简介:
  杜丹,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育分析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系毕业。曾先后在多家早期教育中心担任教师、咨询师、教育研究员,对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和
  家庭教养方式多有研究。
  家长咨询
  老师您好!有几个关于孩子兴趣共趣培养的问题想请教您。1.孩子的共趣是由充天基因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2.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共趣?3.在共趣培养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出现三分钟热度,是应该调整还是要坚持?坚持下去的话如何克服困难?谢谢您!
  杜老师解析:
  从孩子第一次在饭桌上选择食物、在图书馆选择书籍、在商店选择玩具和衣服时,他们便表现出对某些物品的强烈喜好。这种按照事物本身属性进行心理区分的能力是儿童深度认知发展的标志。除了对具体物品的偏好,他们也同时发展出对不同抽象事件的好恶。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儿童在不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兴趣”。
  兴趣的先天与后天
  当我们大多数人提到“兴趣”时,首先会考虑内在的天赋,如,有些人天生运动能力强,或是数学、艺术水平更高。其实卓越的能力也可以是后天养成的。当我们观看世界著名钢琴家的弹奏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赞叹他们是“音乐奇才”“天赋异禀”。其实,再有天资的音乐家也要经历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才能完成让人叹为观止的演出。因此,儿童的“才华领域”其实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先天领域,神经科学研究证实了一些基因上的差异。比如一项对500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80%的“音盲”来自遗传,另一项研究则推断,相关的基因序列可能影响音乐创造力。从整体上看,每一个人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存在遗传易感
  与此同时,即使在遗传上不具备优势的领域,也并非注定一事无成。年幼儿童的大脑最具有延展性和“可教性”,因此他们在多个认知领域都具有取得成就的潜力。中国的“勤能补拙”在美国也有类似的说法“10000小时的实践可以造就一位专家”。充沛的练习对个体在某一兴趣领域的表现有着极大的作用。一项对14个顶尖国际象棋手的研究发现,训练时间可以预测30%的胜负结局。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副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 Anders Ericsson)也收集了大量研究数据,证明训练对成绩的影响。他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名普通大学生经过230多小时的练习,可以成功地将自己的“数字域”(短时间内能够记住的随机数字数量)从7个增长到近80个。日本心理学家神原彩子( Ayako Sakakibara)在音乐学校的24名儿童中实施了一项“完美辨音”的训练,当研究结束时,所有的孩子都获得了近乎完美的识别音符能力。
  发现儿童的兴趣领域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些特定领域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这些潜能并不总能被发掘和拓展。这时就需要家长们悉心地帮助孩子“解锁”自己的天赋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要特别留心他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收集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因素。同时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不同的活动,看看他们最喜欢哪一项。“询问”是最有价值的测量工具,可以在过程中及时询问孩子的感受。建议从多重角度出发,不要把孩子局限在单一的领域,原因如多元智能的奠基人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所说:“每个人会因不同的经历,在不同的智力领域里表现出优势。”须知在这些尝试中学习到技能只是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目的是找到孩子的热爱,才能走得更远。
  在发掘儿童的兴趣领域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有些家长通过观察和测量找到了儿童在理论上的天赋区,便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年龄特点,急切地实施“激娃”策略。而另一些家长则从自身的主观经验出发,觉得自己擅长什么,孩子也理所当然地在同一领域具有天赋,或是因为自己儿时没有足够的机会完成某种兴趣,而強迫孩子完成“未完的梦想”。
  应对“三分钟热度”
  有的时候,孩子在开始一项活动后不久,就声称“不好玩”“不想再继续”。须知在刚刚接触一项新活动时,伴随体验和了解的不断加深,孩子表现出短暂的迟疑和兴趣的反复,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关键是要区分该项活动是否真正地不再适合孩子,还是只因为暂时的难度和挑战,或是单一的内容而让孩子打起了退堂鼓。建议在孩子提出退出以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个彼此可以接受的“冷静期”,比如再过一个月,再过5次课,等等。如果在冷静期结束时孩子的主观感受依然没有改变,再转向另一种活动。
  家长在冷静期里,一方面晓之以理,要求孩子继续保证充沛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专注于过程和感受而不是结果,强调即使最终不再继续下去,也要从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为长期地展开其他活动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与教练和老师沟通,看看是否能改变活动的内容,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参与度。比如,根据孩子的当前能力调整难度、加入更多的互动成分、更为频繁地收集来自孩子的反馈、鼓励孩子的每一次新尝试,等等。动机和热情是一切进步的前提,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对已选中的兴趣持之以恒,才能发展出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在未来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其他文献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而刘备虽有关羽、张飞等高手,却还是屡遭败绩.听闻诸葛亮学问渊博,刘备便两次前往隆中拜访,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但都
期刊
公共体育场馆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行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合同是体育场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的依据.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杭州亚
今年,我们邀请王春华老师和家长、孩子们一起共读好书。王春华老师有几十年的学前教育实践和教研经验,从2013年起开始绘本阅读的行动研究。她带着绘本,走进全国很多所幼儿园
期刊
2008年出版的《传统少林武术套路集成(套装上下卷)》(A Compendium of Shaolin-styl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招式的英文版专著.该专
蛋是很多家庭几乎每日都会为孩子准备的营养食物之一.在想各种方法吸引孩子吃蛋的同时,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带孩子和蛋宝宝玩些有趣的游戏呢?本期,就跟着我们和蛋宝宝来一段奇
期刊
游戏分享时,我问孩子们:“在今天的游戏里,有遇到问题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孩子们小手齐刷刷举起来,看来他们和往常一样,有话要说。  全全:我今天是出租车司机,警察舟舟竟然说要抓我。而且什么也没有说,就要抓我。  妮妮:今天警察还打人的呢!听医生说天天到他们医院捣乱,警察来了就打天天了。  教师:谁是医院的医生呀?能跟大家说说是怎么回事吗?  静静:我是医院的医生,天天到我们医院不看病,把我们的东
期刊
在一次活动区游戏中,有几个孩子在玩毛线球,他们觉得五颜六色的球很漂亮,便把毛绒球装饰在自己的头发上。收拾的时候,其中一个女生的头发被毛绒球缠住了,急忙寻求我的帮助,她的同伴发出感叹:“杨小球头发太疯狂了!”作为教师,我突发奇想,这样的“头发”也很有意思。因此,我抓住契机,组织了一次创意美术活动“疯狂的头发”。  刚开始,我收集了一些卡通人物头像的吹画作品,供孩子们欣赏,并让他们谈谈感受。孩子们觉得
期刊
豆豆在幼儿园是个人见人夸的孩子。他很能干,经常帮助老师做事,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也是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但我们在家访中却发现,豆豆在家里的表现和在幼儿园截然不
期刊
新学期,我们班的配班老师是刚从外地调到我园任教的叶老师。每天早上,她在门口接待小朋友,我则是在教室里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进行晨间区域活动。一天早上,叶老师很紧张地走过来
期刊
淘小弟吃饭要人喂,妈妈说:“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喔!”  淘小弟不肯自己刷牙,妈妈走过来跟他说:“你可以自己刷牙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喔!”  淘小弟把积木丢得满地都是,妈妈告诉他:“你要自己把玩具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妈妈在收拾屋子,对淘小弟说:“你可以帮妈妈丢垃圾吗?”  淘小弟回道:“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奶奶在厨房洗碗,请爷爷帮忙系围裙,淘小弟冲着厨房大声说:“奶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