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对高职机电—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现如今,大部分职业院校在专业基础课方面的教学只注重向学生机械的传授较为系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仅限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不是以岗位工作中相应知识的应用方法、工作形式和工作条件等为教学目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不相互依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上理论再到上实践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严重缺乏教学效果的。学生到上实践课时理论知识没有及时的应用可能就忘得差不多了,这样一来理论课就没有明显的效果,从而会导致理论与实践都没有很好应用。
  1.关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与就职岗位
  机电一体化也叫做机械电子工程,最开始是日本用来表达电子工程与机械工程相互结合的术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管是职业学校亦或是大学,都已然发现,未来的工业尤其是机电方面的设计运行与维护创造,只能由那些精通电子系统与机械系统的人去完成。故而,高职学院培养出的人才除了懂得机械领域与电子领域的相关知识外,精通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也是必要的。
  在机电一体化方面,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本科,它们的主要内容都是教学生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深浅程度外大致是相差不大的。但有待改善的是,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机电一体化专业地方教育只是在借鉴早已发展成熟的机械专业与电子专业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但对于怎么让学生讲两者很好的结合却缺少经验,很显然,这才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精髓。由于其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一般大学的普通本科教育希望学生完成相关的培训之后具有机电领域的创造与分析能力,相对应的,高职院校是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生打造为拥有某些典型系统的维修与分析的能力。
  2.制定适用性强的课程标准
  模块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机电一体化化技术专业相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的项目课程。为了充分体现技能为核心、知识为支撑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渗透职业素养的积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牵引,展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模块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培養兴趣,锻炼技能,修炼素养;培养学生崇尚实践,崇尚技能,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3.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服务于工作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的教育,故机电一体化专业就是以工作岗位为目标而设立的,对工作岗位的流程进行分析,一一列出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其专业课程的内容是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确定课程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要求,选择以及整合课程的内容,而最关键的是紧握行业的发展脉搏并对此增设相应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该方面的能力。
  显而易见,工作岗位上的流程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需要不同的技能与知识。综合大量的资料与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设置关于机箱结构的控制系统。这一部分所需要的机械技能与知识为,从业人员需要具有电路的安装与维修,所需材料的硬度与刚性,系统的散热性能、防辐射性能以及减震性能等方面的机械知识与能力。而高职学校也就此开设了机械制造学、机械基础课程、技术测量等学科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第二部分是电气的掌控。在就业后的工作流水线上,关于此的主要问题是继电器的控制与维修以及可控编程电路的控制与维修,而学校对此开设了电气控制这门学科来教学生解决上述所遇到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毫无疑问,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是开发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工厂流水线上所运用的技能与原理为单片机的运用原理与信号的处理、采集以及传感器的应用。
  此外,为了确保电气与控制系统电路的正确连接,即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对此,毕业学生最少要了解国际上通用的电路板的辅助设计软件,并且,至少要掌握其中一种,相应的,学校开设了最广泛最流行的Protel组织教学。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4.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
  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又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习大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4.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
  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并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5.结束语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其他文献
<正> 科举制度建立于隋朝,《唐会要》卷七六《制科举》说:“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进士科的创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奠定。秦汉以来,选拔官吏制度主要采取“举贤良方正”或“举贤良文学”。即由皇帝以“对策”的方法决定任用与否,应举者表现特殊优秀,即授予官职。这是最早考试取士的办法。魏晋南北朝时,施行“九品官人法”,指定负责察访本地人物的专职,从地主阶级中选任官员。公元220年,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规定州设大中正,群国设中正,将本地人物评定为九品,作为选任官吏的依据,叫做“九品中正”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北部矿山的调查,并以汽车的使用性能、技术经济指标及汽车的维修条件出发,结合我国北方矿山工程的道路条件和气候条件,得出我国北方矿山工程运输汽车的合理选型。  关键词:运输汽车、载重量、运行里程、运输成本  引言  矿山工程运输的选型,对于采用汽车运输的矿山工程企业是一个比较重要又十分复杂的问题。从众多类型中选择合乎本企业需要的运输汽车,是新建企业汽车运输规划和老运输汽车更新需要解
通过对电路原理及逻辑关系的分析,阐明了CAN总线在客车电源、起动及熄火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汇总脆性材料的磨削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说明脆性材料中强度的各种属性与磨削加工的方向有关。并且尝试提供柱状脆性材料的外圆磨床加工方法,对这种加工模式下的实验件进行各项测试和分析。其结果说明了在外圆磨削方式下加工的方向不同,工件各方向下的韧性,强度可增加30%。  关键词:磨削加工; 脆性材料; 损伤; 强度  1.磨削加工对于工件的损伤  1.1.通过近几年研究数据证实,脆性材料表面微损伤的
以某一参数的超低比转速泵的叶轮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CFD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叶轮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提高效率的目的。数值模拟以NUMECA为计算平台,首先
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对某客车在怠速工况下整车振动情况进行测试,利用数据后处理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幅值谱分析、互谱分析和传递函数分析,从而得到该车辆在怠速工况下振动能量传递
<正> 现行《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编,1955年第一版,1960年第七版)第三十五章《疆域广大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清》中,课本第75页第7行写的是:“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带领战舰三百五十多艘,将士二万五千人,从金门、厦门两岛出发,渡海到台湾。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郑成功驱逐了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达对台湾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同时,课本中《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从隋到清雅片战争以前)写的是:“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第90页)。
<正> 史学月刋在1959年9月号刋载了万繩楠同志所写的“论隋煬帝”一文,阅读以后,感到对隋煬帝这个人物,也像封建统治阶极中其他帝王将相一样,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但我们重新来认识历史上这些统治阶级中的人物,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公正的评价他们的功过,确定其在历史上应当给予的地位,以便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真实面貌。而不是要把中国历史上所有被否定了的人物全部翻案,都替他们找出应当肯定的理由。我认为万同志的文章就犯有这种错误,对隋煬帝的评价偏高,不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
这是嵆文甫同志为中华书局即将出版的《张载集》所写的《序言》,特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建立了汽车销量在道路交通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下的预测模型,以历史数据为检测依据,判断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并对汽车2011-2015年末总销量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