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 为51号兵站小老大平反冤案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hui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春,当上海人民法院的两位同志持介绍信前往北京,去国防部求见张爱萍部长,了解赵树华等“小老大”的情况时,“小老大”们的遭遇引起了老将军的极大震怒,他拍案而起,在介绍信的反面写下了如下字句:赵树华等同志是人民的功臣,不是反革命!为何至今没有平反?请上海市委认真复查!
  抗战时期,苏北地区的新四军为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获得各类重要的军需物资以及收集情报、安全护送来往的干部,在上海与新四军部队之间,建立了多条地下交通线。电影《51号兵站》里所说那个“51号兵站”,就是这些地下交通线中的一个,活跃在上海浦东高桥及高东地区。
  浦东“小老大”为“51号兵站”赴汤蹈火
  高桥,在浦东的东北角,一边是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吴淞口,另一边是长江入海口。区内有密布的河道及横贯东西的陆上公路,有多个可供货船进出的码头,形成了高桥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高桥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水上运输集散地,被称为“沙船之乡”。元代开创我国海运史的张瑄,就是高桥人。他因组织海运有功,曾多次受到元廷的奖赏。由于高桥地区有悠久的海运、河运历史,因此当地有一群熟悉水上运输,尤其是海上运输的“小老大”,他们个个都能驾船驭海,这是组建地下交通线极为有利的条件。
  浦东的新四军地下交通线始建于1942年春,由新四军的陶勇旅长,江防团的汤景延团长、吕炳奎政委、孙更舵参谋长,一师采购科长张渭清等领导亲自策划,由江防团的周显才、吴明义等实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张渭清、周显才等通过商业交往,认识了浦东高桥籍爱国热血青年王斗甫、王申甫兄弟和徐家善、赵树华等人,先后在高桥镇开设了“伟泰什粮行”,在徐路镇(现属浦东新区高东镇)开设了“信丰油行”,加上王氏兄弟在浦西蓬莱路开设的照相馆,以及通过赵树华的关系掌握的五号沟码头(现高东镇地区),成功地组成了一条地下交通线。
  由新四军营长周显才带领一批干部化装成商人,在高桥地区建立的这条地下交通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苏北地区的新四军、解放军采购输送了子弹、汽油、收发报机、西药、颜料、望远镜等大量的军用物质,以及建立兵工厂所需的铣床、刨床、车床、钻床等设备。同时,曾多次护送上海的知识青年到苏北根据地,吴明义、方国锋、郭希伟等领导也是通过这条交通线从苏北到上海,从事地下党的工作的。
  当时,通过层层关卡往来于苏北根据地与上海之间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王申甫、徐家善、赵树华等“小老大”为了把新四军紧缺的军需物资运往苏北,不畏艰险,赴汤蹈火,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艰难的任务。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王申甫、徐家善、赵树华等都曾被捕过。他们在狱中受尽酷刑,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伤口上浇盐水,但他们始终没有交代实情,经受住了考验。后在地下党的营救下,他们先后脱离虎口。但船只及物资等家产均被敌人没收,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出狱后,党组织为了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将他们秘密送往苏北解放区避难,直到上海解放,才重返浦东高桥。
  老将军怒为“小老大”冤案平反
  战争年代建立的革命友谊是最珍贵的。浦东“小老大”冒着生命危险在为新四军运输军用物资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张爱萍、陶勇等多位新四军领导的鼓励,相互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上海解放后,当年参与策划、组建浦东高桥地区地下交通线的几位领导被安排在上海地区工作。陶勇旅长被任命为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司令部就设在上海。张渭清担任了东海舰队后勤部长,吴明义到福建三明市任副市长,吕炳奎担任了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孙更舵担任了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当年在高桥主持交通线工作的周显才营长,被任命为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科长。江防团的汤景延团长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光荣牺牲。王斗甫在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现已离休。
  解放初期,王申甫等“小老大”在老领导张渭清的陪同下,在武昌路380号多次受到张爱萍等领导的接见。与老领导们坐在一起,相互倍感亲切。一次,张爱萍还在南京路“起士林”咖啡馆专门约见王申甫、赵树华,提出将他俩转入部队工作。王、赵由于都有家小,怕不适应部队工作而没有接受。
  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由于“小老大”们的特殊经历,尤其是当年往苏北运送军用物资的过程中,与日本人、土匪、国民党部队、帮会组织都打过交道,因而遭到不公正待遇,受了委屈,经受了人生坎坷,有的被判刑坐牢,有的被戴上“坏分子”的帽子。其中赵树华在1951年“镇反”时被打成反革命,后来又被遣送到青海劳改,直至1979年才获释回家。赵树华在狱中度过二十多年的人生,妻子“文革”中也被整死。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小老大”们坚信,是非曲直总有一天会得到澄清,共和国上空的乌云,不会永久存在。粉碎“四人帮”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光辉照耀下,“小老大”们看到了新的生命和希望,提出了要求平反的强烈要求。组织上也开始对王申甫、徐家善、赵树华等的案件进行复查。
  1983年春,当人民法院的两位同志持介绍信前往北京,去国防部求见张爱萍部长,了解赵树华等“小老大”的情况时,“小老大”们的遭遇引起了老将军的极大震怒,他拍案而起,在介绍信的反面写下了如下字句:赵树华等同志是人民的功臣,不是反革命!为何至今没有平反?请上海市委认真复查!
  在张爱萍部长的关心下,“小老大”们很快获得纠错平反。人民法院也宣告赵树华等无罪(张爱萍部长的批示及人民法院平反的判决书现存浦东新区档案馆)。当年直接参与“51号兵站”的几位领导人也十分关心“小老大”们的命运。其中,周显才营长更是四处奔走,多次书写证明,介绍情况,为平反冤案尽其所能。冤案得到平反后,川沙县委统战部报请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不仅为“小老大”们恢复了名誉,王申甫、徐家善、赵树华三人还被委任为政协专员,每月享有一定的生活补助,以便安度晚年。
  将军在家中热情接待“小老大”
  平反后,浦东“小老大”们老骥伏枥,壮心未已,又焕发了青春。他们不仅积极参加政协召开的会议和组织的有关活动,还用抗战时期的亲身经历教育年轻的一代。
  1984年,王申甫经介绍加入了民革组织,成为民革组织中一位非常活跃的党员。
  1986年春,已经67岁的王申甫和赵树华又一次前往北京,看望老首长张爱萍。去之前,他们经过认真准备,书写了一份情况汇报。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百忙中挤出时间在家中热情接待了来自上海浦东的老朋友,他不仅认真阅看了送上的情况汇报,还在汇报上作了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内容为:
  王申甫等同志是与王斗甫同志一起同张渭清同志在上海搞地下策反活动,购军用物资支持解放区。一九四九年,他们对促进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起义,均有不少的功绩,应予以特殊照顾,以资落实我党政策,特此证明。
  张爱萍 4.22
  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一位在党和国家、军队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能如此热情地接待两个“平民百姓”,这充分体现了老将军身上的优良传统,也使王申甫和赵树华深受教育。他们十分激动,一再表示要用亲身的经历,教育年轻的一代。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小老大”们的晚年生活。1992年7月,赵树华因患肺癌病逝。1993年底,徐家善因病住院3个多月,花去医疗费4.3万元,全部由政府报销。他后因医治无效逝世,上海新四军研究会还派代表专程来浦东为徐家善同志送行。现已96岁高龄的王申甫,是唯一一位目前仍健在的从“小老大”中成长起来的政协专员。当他看到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由于身体原因,很多活动他不再参加,但他仍一再表示:“我虽已年迈,仍愿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王老是这样讲的,也这样做的,他还在努力为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发挥余热。
  张宁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唐国良/文
其他文献
“最初的寻找,完全是出于对人物的兴趣和探求未知的欲望。”15日,冯雪松在珠海阅潮书店聊起自己花15年写《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时说:“随着了解的深入,不知不觉变成了对于一种高尚精神的认同和追随。”  方大曾是“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曾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冯雪松是中国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著有《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他在2000年访问方大曾胞妹方澄敏后,拍摄制作纪录片《寻找方大曾》
期刊
4月22日,第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优秀集体个人名单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英雄巡警陈文亮和他的父亲陈如豪、母亲吴清琴共同获得“十佳爱心家庭”荣誉称号。  1997年11月29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巡警大队一中队机动分队民警陈文亮,在追捕飞车抢夺犯罪团伙时身负重伤,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不幸成为了“植物人”。来自全国的专家组曾预估,类似头颅严重损伤的患者至多只有3年的生命期。  然而事隔18年,6000多个
期刊
早在1917年,林语堂就希望能造一台中文打字机。有段时间,他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起床,然后就一边吸着烟斗,一边修改草图、研究汉字键盘。数年过去了,却始终达不到理想的结果。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聘请了一位外国工程师协助,才获得了初步成功。为了制造中文打字机,原来比较富裕的林语堂曾一度被折腾得一贫如洗,甚至还因钱的问题与好友赛珍珠反目成仇,但是他仍坚持实验改进。  1947年,各家报纸都在醒目位置刊登了5
期刊
不久前,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天津体育中心举行。那天演出前,一位记者来到艺人休息室,推门进去,看到几个年轻的助理正在那儿聊天。  角落里,一个穿着白T恤、头发灰白的人,正拿着一把吉他疯狂地扫弦。大约过了有五分钟,他站起身,露出那条著名的牙缝:“这曲子有点儿难,还是得多练练。”这话从李宗盛嘴里冒出来,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震惊。他可是华语乐坛殿堂级的人物、吉他大师啊!  记者后来写道:我
期刊
“正人先正己”,董必武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总是时时处处严以律己,身正为范,作出表率。  1935年,董必武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时,住在陕北延安,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不讲职位高低,不讲条件待遇,处处以身作则。他和教务主任共用一张桌子、一条长板凳办公,合用一张硬板床睡觉。七七事变爆发后,他肩负着党的统战工作重任,长期与国民党上层人士打交道。身边的工作人员认为,董必武的衣着不应该比他
期刊
初入古玩行的人,往往会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这“叶”可能是电视上经常露脸的专家,也可能是高调如刘益谦者,还有可能是装傻充愣刚刚卖给你一件“官窑”或“国宝”的古玩摊贩……但随着时日、阅历的增多,古玩行的波诡云谲、水深火热一定会令你有“脱胎换骨”般的认识,只不过这一刻是来得早还是晚的问题。  大隐隐于市。大隐,更隐于藏。笔者所谓大隐隐于藏,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真正的大藏家或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都是善
期刊
琼·芳登是好莱坞著名影后,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她的姐姐奥莉薇娅也是奥斯卡影后,但这对好莱坞的姐妹花却终生不和。  抢走骄傲姐姐的爱人  1917年,琼出生在日本东京,后和奥莉薇娅随离异的母亲来到美国,从小母亲就对奥莉薇娅比较偏爱。家人对自己的不待见,在琼的心里埋下怨恨,她发誓一定要比姐姐更出色。  在家里得不到温暖,16岁的琼只身去到东京圣心女子学院学习。一年之后,她听说奥莉薇
期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开国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  毛泽东的“六不”规矩  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展板,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杨尚昆回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最初悬挂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朱德的画像。1949年3月5日那天,毛泽
期刊
“米老鼠之父”迪斯尼为什么要将米老鼠的耳朵画成大圆饼的模样呢?这其中竟有一段恩怨纠结的故事。  穷画家遇上女制片  1923年,事业失败的迪斯尼决心去好莱坞闯闯。在好莱坞,迪斯尼遇上了女发行人玛格丽特,在她的帮助下,《爱丽丝》系列获得成功。与此同时,迪斯尼爱上了她。  但由于自尊心作怪,迪斯尼不敢对玛格丽特表白,因为她比他富有,并且当时还有一个叫米兹的富商在追求她。  1924年冬天,环球电影公司
期刊
他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  他是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的姑爷,陈佩斯的妹夫;  他说他是个晚熟的男人,曾被老婆惯得有点不像样子,但现在正努力做一个妻子的好丈夫、女儿的好父亲。  张山是著名实力派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过赵云;《关公》和《貂蝉》中扮演过关羽;电影《赤壁》中扮演过黄盖;还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扮演过张闻天。他曾两次荣膺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