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岳父陈强说,我女儿没嫁错人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
  他是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的姑爷,陈佩斯的妹夫;
  他说他是个晚熟的男人,曾被老婆惯得有点不像样子,但现在正努力做一个妻子的好丈夫、女儿的好父亲。
  张山是著名实力派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过赵云;《关公》和《貂蝉》中扮演过关羽;电影《赤壁》中扮演过黄盖;还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扮演过张闻天。他曾两次荣膺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张山的事业顺风顺水,人到中年后,却经历了婚姻波折。他与妻子陈丽达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痴爱帅气丈夫,女剪辑师将头低到了尘埃里
  1995年1月28日,北京电影制片厂举行春节联欢晚会,张山在晚会上独唱了歌曲《北国之春》。当穿着一身白西装的他走上舞台时,观众席上的陈丽达顿觉眼前一亮:北影厂什么时候来了这么一个玉树临风、帅气俊朗的小伙子?
  陈丽达扭头问同事:“他是谁呀?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对方告诉她:“他叫张山,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赵云,是演员剧团有名的帅哥。”
  陈丽达少女的心一阵悸动:张山帅气逼人,才华横溢,契合了她对男性的所有幻想。他现在有没有女朋友?当天晚上,陈丽达失眠了,张山的帅模样在她心中时隐时现。她明白,爱情已随着窗外飞舞的瑞雪,不知不觉地降临了。
  第二天,陈丽达装作不经意问父亲陈强:“爸,张山女朋友也是咱们厂里的演员吗?”陈强时任北影演员剧团团长,是张山的直接领导。他随口答道:“没听说小张有女朋友呀。”陈丽达的心里有底了。
  此后,陈丽达巧妙地从父亲和哥哥陈佩斯那里套话,探听张山的喜好和生活规律。陈强窥破了女儿的心事,女儿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他认真问女儿:“你是不是喜欢上张山了?”陈丽达脸一红,羞涩地默认了。陈强呵呵一笑:“张山人品好,帅气,篮球打得棒,爸爸支持你与他交往。”
  很快,在父亲的穿针引线下,张山与陈丽达熟络起来。那时,张山住在团里的单身宿舍,一间小屋只有10平方米。痴情的陈丽达经常过去替张山收拾房子,并把他的脏衣服、臭袜子打包带回家清洗。
  平时,张山在北影厂吃大食堂,为给他改善生活,每隔半个月,陈丽达就会央求母亲李玉洁:“妈,我嘴馋了,做你最拿手的酱牛肉给我解解馋吧。”只要香喷喷的酱牛肉一出锅,陈丽达就会盛上满一饭盒,“噔噔噔”地跑到张山的宿舍,看着他大快朵颐……
  1996年春节,张山回老家山东青岛过年,陈丽达随同他一起去了青岛,此行的意义十分重大,她要拜见未来的公公婆婆。她花了两个月工资,给张山的双亲、哥哥、妹妹及一应亲戚都带了礼物。张山有些过意不去,说:“你真的不用准备这么多的礼物。这得多少钱啊!”陈丽达灿烂地一笑:“我爱你,为你和家人付出心甘情愿!”陈丽达的善良、懂事,赢得了张家父母及一干亲戚的交口称赞。
  陈丽达虽然长相一般,身材也不婀娜,但温柔善良,性格淳朴。她如火如荼的爱,点燃了张山的激情。
  1996年5月,28岁的张山与小自己两岁的陈丽达在北京喜结连理。次年4月,他们的独生女儿张嘉芸降生,家里顿时忙乱了起来。张山常年在外面拍戏,张家和陈家父母都是职场中人,也无法替小两口照顾孩子。工作、女儿、家务三副担子,让陈丽达分身乏术,她经常要忙到晚上9点才能吃上晚饭。
  1998年6月,陈丽达与张山商量:“我想辞职回家,你不会嫌我吃闲饭吧?”张山反问道:“你为我和家庭割舍事业,我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有那种想法?”
  陈丽达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北影厂小有名气的剪辑师,曾成功剪辑制作了《绑架在午夜》、《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传》、《血祭黄沙镇》等几十部佳作,在业界颇有影响。放下自己心爱的事业,她心里也痛。她长叹了一声,说:“其实我也放不下,但我们夫妻俩都整天往外跑,这个家都不像个家了,总得有一方做出牺牲……”
  这年秋天,陈丽达辞职回家,成了一名家庭主妇。在张山面前,她将头低到了尘埃里:每隔半个月,她就督促张山理发;她省吃俭用,服饰都拣最便宜的买,却一套又一套地给张山添置高档西装。张山的衬衫每次清洗过后,都被她熨烫得挺括平整,穿在身上像新的一样。
  有时,张山出门,见他脚上的皮鞋有灰尘,陈丽达就会拿起鞋油和刷子,蹲在他的脚下为他擦拭。张山见她这样,也觉得别扭,说:“我一个大老爷们,整这么精致干吗?”陈丽达却有自己的理由:“你这样出门,别人会说你的老婆不能干。”
  2000年3月的一天,家里的煤气罐没气了,陈丽达打电话给燃气站叫送一罐满的来,燃气站的工作人员只负责将煤气罐送到楼门口。当时,张山正在院子里与邻居下棋,陈丽达一点一点地将煤气罐往家挪,脸憋得通红。邻居看不过眼了,说:“这应该是男人干的事,你怎么不让张山来扛?”陈丽达大度地一笑:“他有自己的一摊子事,这点琐碎的家务就不麻烦他了。男人要是陷到家务当中,身上的灵气和锐气都会被消磨掉。”几句话,勾勒出陈丽达的贤淑。
  有了妻子的大包大揽,张山结婚数年,依然像单身一样潇洒自由。每次拍戏回家,行李箱一放,朋友的电话就来了。陈丽达满脸期待地问:“咱们几个月没见了,你就不能陪我和女儿吃顿饭吗?”张山大声地回答:“没时间了,他们在等我,改天再说吧。”
  张山不拍戏时,不是与朋友打篮球,就是与朋友在一起喝酒聚会,留给陈丽达母女的时间少之又少。外面生活风光潇洒,回到家还有老婆疼老婆爱,朋友都说张山是“幸福达人”。
  2002年,张山与陈丽达结婚已经5年了,他的身材和外表没有什么变化,还像从前一样风流倜傥。
  这年9月的一天,张山与张光北、何政军等中戏表演系同班同学聚会。陈丽达对丈夫说:“这些年你很少带我和嘉芸出门,我们想跟你出去透透气。”当时,张山正对着镜子系领带:“你们去干啥,嘉芸太闹了,你们去了谁也玩不尽兴。”说完,他在陈丽达额上亲吻了一下:“你就安心在家带孩子吧。”不等妻子表态,他便急匆匆地出了门。   失落,一瞬间如云烟似的在陈丽达心中弥散……
  疾病来袭贤妻性情改变,当红小生起困惑
  陈丽达痴爱着丈夫,淡淡的失落很快就被爱抚平了。她给张山发送了一条短信:“别多喝酒,尽量早点回家。我忙一下午为你煲的乌鸡汤,你也没来得及喝一口,我还在灶上热着,等你回来喝。”短短几行字,在张山心里跳跃着幸福火苗。
  陈丽达任劳任怨的付出,撑起了张山的事业大厦。几年间,张山先后参演了《英雄郑成功》、《江山美人》、《汉武大帝》、《天下粮仓》等30多部热播影视剧,并两次获得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英俊的外表与精湛的演技,为张山赢得了“当红小生”的美誉。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回馈,陈丽达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03年9月,张山的母亲糖尿病恶化,老人四肢浮肿,眼睛看什么都模糊一片,痛苦不堪。张山的父亲曾是建国初期的外交官,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病去世。这些年,张母一直在青岛随大儿子生活。张山从哥哥那里得知母亲的病情,整夜睡不着觉。他与陈丽达商量:“这些年我很少尽孝,现在妈妈病情恶化,我不能撒手不管。北京医疗条件好,我想将妈接过来治疗。只是这样一来,会加重你的负担。”
  陈丽达用手肘杵了一下丈夫:“你这是什么话?我是张家的儿媳妇,给婆婆尽孝天经地义。咱们结婚这么多年了,你应该清楚我的为人,这几天我们就将妈接过来。”
  两天后,陈丽达与张山赶赴青岛,将婆婆接了过来。夫妻俩马不停蹄地联系医院,让张母住进了治疗糖尿病最权威的北京协和医院。张山睡觉爱打呼噜,夜里在病房给妈妈陪床时,呼噜声吵得同病房的人无法入睡。陈丽达体贴地对丈夫说:“你回家睡,我在医院陪妈妈。”张母上了年纪睡眠少,大半生的陈年旧事被她翻晒了一遍又一遍,陈丽达始终面带微笑“洗耳恭听”。夜里她还几次起来照顾婆婆吃药、上厕所,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白天女儿上学后,陈丽达也围着婆婆转:她给婆婆做营养餐,榨新鲜蔬菜汁;婆婆嘴馋,爱吃零食,担心超市里的无糖食品糖分超标,陈丽达亲手给婆婆烤荞麦饼干、烤麸面包。张母乐滋滋地将糕点分发给同室的病友,还骄傲地“炫耀”说:“这是我儿媳丽达给我烤的。她出身好、贤惠、有教养,像亲妈一样待我!”老婆的贤惠就是丈夫的颜面,一旁的张山胸中溢满自豪!
  两个月后,张母的症状大为缓解。糖尿病属慢性疾病,重在调理疗养,再在医院住下去意义不大。2003年11月,张山和妻子将母亲接回家。儿子一年365天有200多天在外面拍戏,亲家亲家母年龄比自己还大,也离不开陈丽达的照料。张母不忍再给儿媳添负担,执意返回了青岛。
  家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有操不完的心,人到中年后,陈丽达明显苍老憔悴了。尽管她比张山还小两岁,但夫妇俩站在一起,她看上去起码比张山大5岁。
  20W年腊月,陈丽达在家里大扫除,准备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她头戴用报纸叠的高帽子,穿着旧衣服,踩在梯子上擦拭吊灯。这时,陈强与陈佩斯来家里看望张嘉芸,一见这场面,父子俩心里都不是滋味。
  陈强心疼地劝女儿:“张山过两天就拍完戏回家了,你为什么不等他回家干?张山是男人,你要让他承担家庭的责任。”陈佩斯也埋怨妹妹:“瞧你将张山惯的!他哪里像结过婚、做爸爸的男人?”陈丽达一脸柔和:“我爱张山,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哪怕他什么都不干,我只要看着他就幸福。爸、哥,日子是我在过,我觉得现在挺幸福的。”一番话,堵住了父亲陈强和哥哥陈佩斯的嘴……
  2009年秋天,陈丽达莫名饥饿,一天要吃5顿饭,可身体却越来越消瘦。都立秋一个多月了,即便坐着不动,她还大汗漓淋。张山陪妻子云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显示:陈丽达患上了甲亢!根据她的身体状况,院方为其实施了碘放射治疗。陈丽达每天要服用大量的激素,半年后,她的甲状腺功能虽恢复正常,但体重飙升到了180斤,脖子和脑袋一样粗,眼睛胖成了一条缝,肚子大得像袋鼠。自己外表本就与张山有差距,如此一来,陈丽达觉得自己更配不上张山了。肥胖摧毁了她的自信,她自卑、忧郁,性情大变。
  2010年3月,张山拍完电视剧《代号十三钗》回家。陈丽达突然问他:“你在剧组与年轻漂亮的女演员配戏,回家是不是看我这个黄脸婆不顺眼?”张山挠挠头皮,说:“别说傻话,咱们结婚这么多年,你都成了我的亲人了,你看亲人会不顺眼吗?”“你的意思是说,现在你对我已经没有爱情,只剩亲情了?”说着说着,陈丽达流泪了。张山揽过妻子的肩:“现在咱们是亲情融合爱情,爱情融合亲情,谁也离不开谁。”
  为哄陈丽达开心,张山提出带她与女儿去朋友家做客,陈丽达言辞刁蛮:“我这个样子还能走得出去吗?你是存心想让我出丑。”
  张山急了:“以前你吵着要和我出门,现在怎么了?胖有什么关系,我不嫌弃,谁也不能说什么。”陈丽达默然无语,甩给丈夫一个冰冷脊背;同时甩给张山的,还有缕缕困惑与无奈……
  男人的责任担当被激发,晚熟丈夫疼老婆
  在负面情绪的驱使下,一向温柔贤淑的陈丽达动不动就在家里发火,张嘴就埋怨、挑剔张山。
  一天晚上8点,张山与导演谈完戏回家,女儿眼泪汪汪地对他说:“爸,我好饿。”张山问女儿:“你还没吃饭?”女儿点点头:“妈妈不做饭。”张山走进卧室,只见妻子发胖前的裙子、旗袍被扔得到处都是,高跟鞋横七竖八散落一地。陈丽达站在衣柜前黯然神伤。张山火了:“你是怎么做妈妈的?怎么饭也不给女儿做?”陈丽达针锋相对:“我在家当了十多年保姆,你就不能给女儿做顿饭吗?你在外面风光潇洒,想过我的感受吗?”
  父母争吵,最受伤害的是孩子。张山没有与陈丽达交火,他默默地走进厨房,给女儿泡了一碗方便面。此后,只要陈丽达心情不好,就莫名其妙地冲张山发火,针尖大的事她也能挑出毛病。一生气她就不做饭,屋子也懒得收拾,家里乱得一团糟。张山从未下过厨房,只得与女儿在外面小餐厅打游击。这么多年来,张山习惯了陈丽达的照顾,而今妻子“罢工”了,许多事情他不得不亲力亲为,为此他经常与妻子起争执。   2010年11月5日,夫妻俩又为养宠物的事打起嘴战,陈丽达大声嚷道:“这日子没法过了,咱们分开吧。”虽与妻子闹别扭,但张山从未想过离婚。当天晚上,心情抑郁的张山向陈佩斯诉苦:“丽达变化太大了,我不知该怎样与她相处。”接着,他向陈佩斯历数陈丽达的种种变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陈佩斯一语中的:“我与丽达从小一块长大,比你更了解她。她不是真想与你离婚,之所以这样闹,其实是在乎你,不自信的她渴望得到你的呵护与疼爱。”
  联想到妻子发病前的温柔贤惠,张山恍然大悟!第二天,张山与陈丽达推心置腹地长谈:“对不起,这几年我忽视了你的感受,没有替你换位思考。结婚以来,你撑起了一个家,现在该是我回馈你的时候了。我是个晚熟的男人,现在我已经知道了我以后应该怎么做个称职的丈夫。”陈丽达泪如泉涌:“每次对你发脾气,其实我心里都很痛。我爱你,害怕哪天你会离开我,所以说了一些过激的话,做了一些过激的事。”张山搂紧妻子:“咱们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怎么会分开?你我就是面粉与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黏合成一个整体。曾经我爱你的青春,现在我也爱你的沧桑!”一番沟通交流,缓解了陈丽达的波动情绪。
  经历这一切,晚熟的张山男人的责任与担当被彻底激发。此后,他放慢了事业的脚步,抢着承担家务;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张山让陈丽达一一开列清单,他开车去超市采购。结婚十多年来,张山一直吃现成饭,现在他从零起步,笨手笨脚学煮面条、炒菜、包饺子。每天他负责接送女儿上下学,晚上和双休日还陪女儿去少年宫学舞蹈。通过亲力亲为,张山体会到了妻子这些年的不容易。
  为尽快将体重降下来,陈丽达采取了节食减肥,一天只吃两个馒头和一个苹果,经常饿得胃痛。张山给妻子支招:“节食减肥对身体摧残很大,合理运动才是减轻体重的良方。”运动很枯燥,张山就陪同妻子快乐减肥。每天早上6点,张山会准时叫醒陈丽达,夫妇俩换上运动装和休闲鞋,然后沐浴晨曦围着小区慢跑。担心陈丽达坚持不下来,张山在两人的手机里下载了流行歌曲,他们戴着耳机,边欣赏音乐边慢跑。直到陈丽达跑够3000米,累得筋疲力尽,张山才让她回家。
  晚上,张山在客厅里铺上练功垫,与陈丽达肩并肩坐在垫子上,跟着光碟练瑜伽。这样既愉悦身心,又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与此同时,张山还带妻子旅游远足,攀爬险峻山峰。遇到熟人朋友,他都会拉着陈丽达的手,大方介绍说:“这是我爱人,以前是北影厂的才女,现在是我们家的CEO。”说这话时,张山一脸幸福甜蜜,丝毫不在意对方惊讶的目光。陈丽达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
  2011年6月,陈丽达的体重终于恢复正常,那个乐观、自信、豁达的贤淑女人又回来了。而在陪伴妻子减肥的过程中,张山化蛹成蝶,变身成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称职丈夫和父亲!
  2012年6月26日,一代表演艺术家陈强在北京安详辞世。临终前,老人拉着张山的手老泪纵横:“你是个好男人,丽达没有嫁错。”
  如今女儿张嘉芸已上初中,张山与陈丽达也过了不惑之年。在张山的影响下,陈丽达也迷上了健身,夫妻俩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好几岁。尤其是张山,身材结实匀称,从背后看就像30出头的棒小伙,而且张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在陈丽达眼里又是另一种帅气。
  和睦的家庭氛围,滋润了张山的事业,短短几年间,张山佳作迭出。《解放》、《大国医》、《东方红1949》等一部部经典作品,奠定了他在演艺圈的地位。
  2014年8月,张山接受了笔者的独家专访,谈及家庭、婚姻及与陈丽达走过的风雨岁月,他感慨万千:“人有千种,世有百态,每个人的性格、品位、素养皆不同,夫妻相处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一百对夫妻有一百种相处的方式。我是个晚熟男人,妻子曾为我承担了很多。幸运的是我终于成熟了,有了男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家庭也驶入了幸福轨道……”
其他文献
很多白领的早餐经常是凑合或者干脆不吃。而对于80后上海女白领李雯来说:爱自己,从一份用心的早餐开始;爱生活,始于每一个有爱的清晨。她开始为家人精心做早餐,因为坚持每天在微博上晒花佯早餐赢得了超高关注度,她成了微博、豆瓣红人“饭姐”。  快乐始于每一个有爱的清晨,日子再忙也要吃早餐  早晨7点,李雯像往常一样被叮铃铃的闹钟准时叫醒。她惺忪着睡眼,厌烦地把闹钟关掉,翻身开始慌忙地穿衣服,洗漱完拎着包就
期刊
“最初的寻找,完全是出于对人物的兴趣和探求未知的欲望。”15日,冯雪松在珠海阅潮书店聊起自己花15年写《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时说:“随着了解的深入,不知不觉变成了对于一种高尚精神的认同和追随。”  方大曾是“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曾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冯雪松是中国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著有《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他在2000年访问方大曾胞妹方澄敏后,拍摄制作纪录片《寻找方大曾》
期刊
4月22日,第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优秀集体个人名单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英雄巡警陈文亮和他的父亲陈如豪、母亲吴清琴共同获得“十佳爱心家庭”荣誉称号。  1997年11月29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巡警大队一中队机动分队民警陈文亮,在追捕飞车抢夺犯罪团伙时身负重伤,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不幸成为了“植物人”。来自全国的专家组曾预估,类似头颅严重损伤的患者至多只有3年的生命期。  然而事隔18年,6000多个
期刊
早在1917年,林语堂就希望能造一台中文打字机。有段时间,他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起床,然后就一边吸着烟斗,一边修改草图、研究汉字键盘。数年过去了,却始终达不到理想的结果。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聘请了一位外国工程师协助,才获得了初步成功。为了制造中文打字机,原来比较富裕的林语堂曾一度被折腾得一贫如洗,甚至还因钱的问题与好友赛珍珠反目成仇,但是他仍坚持实验改进。  1947年,各家报纸都在醒目位置刊登了5
期刊
不久前,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天津体育中心举行。那天演出前,一位记者来到艺人休息室,推门进去,看到几个年轻的助理正在那儿聊天。  角落里,一个穿着白T恤、头发灰白的人,正拿着一把吉他疯狂地扫弦。大约过了有五分钟,他站起身,露出那条著名的牙缝:“这曲子有点儿难,还是得多练练。”这话从李宗盛嘴里冒出来,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震惊。他可是华语乐坛殿堂级的人物、吉他大师啊!  记者后来写道:我
期刊
“正人先正己”,董必武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总是时时处处严以律己,身正为范,作出表率。  1935年,董必武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时,住在陕北延安,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不讲职位高低,不讲条件待遇,处处以身作则。他和教务主任共用一张桌子、一条长板凳办公,合用一张硬板床睡觉。七七事变爆发后,他肩负着党的统战工作重任,长期与国民党上层人士打交道。身边的工作人员认为,董必武的衣着不应该比他
期刊
初入古玩行的人,往往会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这“叶”可能是电视上经常露脸的专家,也可能是高调如刘益谦者,还有可能是装傻充愣刚刚卖给你一件“官窑”或“国宝”的古玩摊贩……但随着时日、阅历的增多,古玩行的波诡云谲、水深火热一定会令你有“脱胎换骨”般的认识,只不过这一刻是来得早还是晚的问题。  大隐隐于市。大隐,更隐于藏。笔者所谓大隐隐于藏,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真正的大藏家或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都是善
期刊
琼·芳登是好莱坞著名影后,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她的姐姐奥莉薇娅也是奥斯卡影后,但这对好莱坞的姐妹花却终生不和。  抢走骄傲姐姐的爱人  1917年,琼出生在日本东京,后和奥莉薇娅随离异的母亲来到美国,从小母亲就对奥莉薇娅比较偏爱。家人对自己的不待见,在琼的心里埋下怨恨,她发誓一定要比姐姐更出色。  在家里得不到温暖,16岁的琼只身去到东京圣心女子学院学习。一年之后,她听说奥莉薇
期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开国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  毛泽东的“六不”规矩  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展板,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杨尚昆回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最初悬挂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朱德的画像。1949年3月5日那天,毛泽
期刊
“米老鼠之父”迪斯尼为什么要将米老鼠的耳朵画成大圆饼的模样呢?这其中竟有一段恩怨纠结的故事。  穷画家遇上女制片  1923年,事业失败的迪斯尼决心去好莱坞闯闯。在好莱坞,迪斯尼遇上了女发行人玛格丽特,在她的帮助下,《爱丽丝》系列获得成功。与此同时,迪斯尼爱上了她。  但由于自尊心作怪,迪斯尼不敢对玛格丽特表白,因为她比他富有,并且当时还有一个叫米兹的富商在追求她。  1924年冬天,环球电影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