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课堂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也不断提出新要求,广大教师在不断地进行课堂改革。课堂上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精心创设课堂,从而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以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的《沉浮和什么因数有关》为例,探讨精心创设课堂,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而面对枯燥的科学知识,学生往往会觉得乏味。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就要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精心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把注意力能够集中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
  1、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精挑细选,不断地通过实验确定一种更有效的实验材料。学生会非常关注实验的材料,好的材料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冲动,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例如课堂一开始,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个塑料的圆柱体,提示:在这个塑料圆柱体中,放有六个垫圈。思考:如果将他放入水中,会出现沉还是浮?问题一抛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都做出了自己的猜测,更有一个学生提议让我放入水中试一试。看来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的选择上真是需要仔细斟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出示矛盾事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矛盾事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冲突,通过不断地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新的知识:物体越大越容易浮。教师出示小铁珠和大铁球,他们在水中会怎样呢?小铁珠小,沉;大铁球大,是不是会浮起来呢?教师将大铁球轻轻放入水中,大铁球沉了下去。不是物体越大,就越容易浮吗?这是怎么回事啊!比较两个塑料圆柱体改变大小的时候,什么没有改变?学生意识到:只有在轻重不变的前提下,物体越大才越容易浮。学生主动参与到矛盾事件的思考中,对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3、拓展交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通过设计拓展交流,让学生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课堂结尾,教师提问:同学们杀过鱼吗?知道鱼鳔对于鱼在水中上下游动有什么作用吗?什么不变,什么改变?潜水艇上浮和下沉运用到的又是什么科学原理?让学生把科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充分了解科学知识。通过设计、完成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真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注重实验有效指导。科学实验探究,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操作。实验前学生就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该如何操作,实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研究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什么关系中,让学生探究加几个垫片时,瓶子刚好会沉?教师就需要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实验,实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比如:瓶盖要盖紧;一个一个的加垫圈;放垫圈的手一定要擦干,不能让水进入玻璃瓶;实验时需要数好垫圈的数量;最后时多做几次;实验后需要马上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可以画出瓶子在水中的状态等等。教师有效的指导会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
  2、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一定很想亲自去试一试,了解科学的真相。教师需要让小组长按照各个成员的优势给每个同学确定其分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例如在探究“加几个垫片时,瓶子刚好会沉?”时,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速度很快,而且实验记录的很棒。课堂上我试着让这些小组的同学讲述一下他们小组的分工,实验过程,其他小组加以借鉴。甚至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重新实验,让小组同学之间变得更有默契,提高实验速度。
  三、重视学生的交流探讨
  科学课上,教师希望学生能通过小组交流,探究实验该怎样做?实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互相沟通交流的能力,使能力和知识双丰收。
  1、保证交流探讨的时间。科学教学中,学生分组交流探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聆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充分的讨论得到共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探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交流探讨,或是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学生汇报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例如在交流汇报“加几个垫片时,瓶子刚好会沉?”时,让多个小组的同学交流汇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他们小组的实验记录。及时给予评价:“这个小组的同学汇报得真好,画得更棒!大家给他们小组同学鼓鼓掌!”“还有很多小组画得也很棒,老师更希望听到你们小组的精彩汇报。”看着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我相信在以后的实验中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总之,教师精心创设课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科学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收获。
其他文献
《三国志》匡误一则李勃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吴主传》载: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这里向我们昭示:陆凯在讨珠崖前已任校尉。
近代中国是两半还是三半徐光,樊剑英"半殖民地半封建"(俗称"两半")能不能准确而全面地概括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呢?笔者认为不能。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间,在朝代更替、盛衰相继的封建制度下延续了近三千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其复杂的变化...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教学文化重建的必要性  1、传统课堂教学缺乏主体性。传统课堂教学深受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所主张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影响,价
期刊
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而且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工具,逻辑思维之于数学就好比罗盘之于船舶,只有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够找到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向与途径,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应用灵活、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此,本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一、鼓励
论约瑟夫·张伯伦的激进主义李季山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变。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此时开始发生阶段性变化,即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转变
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假如识字教学的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那么肯定会对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小学语文中的汉字量又相对较多,再加上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这就使得小学生对汉字记忆的效果下降。另外,由于小学生初识汉字,缺乏相应的经验,所以汉字对他们来說有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使得小学生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