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SiC烧结过程中的显微结构观察

来源 :无机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 XRD、光学显微镜和 TEM 观察β-SiC 在常压烧结过程中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β-SiC 在1900℃左右开始转变成α相,并随保温时间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以6H-SiC 多型体为主.同时,在【2000℃的温度下,晶粒没有明显生长;】2050℃以后,晶粒生长加快.最终晶粒大小可达几十μm,并成板状晶粒.TEM 观察表明,在】2050℃时,晶粒生长是各向异性的;晶界上无明显的液相或第二相存在.这些现象都说明烧结趋向于固态烧结的传质过程.同时也观察到SiO<sub>2<
其他文献
本工作利用 DTA、RTEM、X 射线及 IR 技术研究了 Al(PO_3)_s-NaBF_4-AlF_3系统玻璃的分相机理及分相与晶化之间的关系。从实验结果得出,分相玻璃的 DTA 曲线上存在有两个明显
本文研究了电子束蒸发的α-Si_(1-x)Er_x 薄膜的光吸收特性.其结果表明,薄膜的组分变化对近红外长波的吸收特性影响较大;光学带隙随组分 x_(Er) 的增大而变窄,由1.52eV 减小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V_5O_(9+x)(x=0,1),它是一个多组元混合物,主结构属单斜晶系,晶胞参数随 x 而变化。室温电导率达10~0~10~(-2)(Ω&#183;cm)~(-1)数量级,是纯电子电导化
山东蓝宝石的吸收光谱由三部分组成:(1)在590~800nm 有一个强的宽带吸收,这是决定宝石颜色的主要吸收峰,可通过 Fe<sup>2+</sup>→Ti<sup>4+</sup>不同价态的电荷传输(IVCT)加以解
利用 Ti(OC_4H_9)_4高温气相裂解反应合成了 TiO_2超细粒子粉末,确立了无定形、锐钛、金红石三种型式的 TiO_2粒子的合成工艺条件,对淀积物进行了 XRD、BET、TEM、X 射线荧光
本文采用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SAXS)、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和电镜(TEM、SEM)等测试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含 TiO_2的 MgO-Al_2O_3-SiO_2系统玻璃在靠近 T_g(=750
用动态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研究了以 CdCl_2和 PbCl_2为基的氯化物玻璃以及 BiCl_3KCl-As_2S_3系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CdCl_2和 PbCl_2基玻璃在水中的
本文对应用分相的普适性及定量计算方程来预测分相区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二元系统的分相,只要知道临界点的实验值或临界点附近某两点以上的实验值,就可定量预测出临界点附近的
在 Bridgman 生长的 BGO 闪烁单晶中,含量为 10<sup>-4</sup>~10<sup>-6</sup>wt%的 Fe、Pb、Cr、Mn、Co、Ni、Cu、Al 等微量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和工艺过程中的局外污染。铂从
本文讨论了常温和高温电晕充电后白云母驻极体的电荷稳定性问题.通过控制湿度、化学表面处理,将电荷注人体内的恒流电晕充电或热处理能明显地改善其电荷贮存寿命.利用注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