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道德模范人物宣传中的故事性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fucyou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工作自2007年正式开展以来,至今已经进行了7届,推选出了几百名全国道德模范人物。2008年以来,在中央文明办、中国曲协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曲艺艺术家对道德模范人物中的若干人物进行艺术再加工,将他们的光辉事迹搬上舞台,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再现他们的感人故事。
  2008年,“中华好人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向全国听众宣讲50位道德模范人物的故事。从2010年始,则冠以“故事汇”3个字,以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的形式在舞台上表现模范人物,演员们面对面地与观众交流,向他们讲述道德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这些巡回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感动了广大受众。
  曲艺节目为什么要以“故事汇”为主题?因为,故事的影响太大了。再者,老百姓喜爱故事,故事能打动听众观众。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东、西、南、北、中”有5本期刊较为知名,即南有《家庭》,北有《半月谈》,西有《读者》,中有《知音》,东有《故事会》。
  上海的《故事会》杂志,是一本小小的32開读本,她当时只有4个编辑,但每个月的单语种发行量在400万册以上,每年的纯收入是5000万元人民币。那时,人人手捧《故事会》成了中国的一大风景。可见故事影响之大。
  所以,中央文明办、中国曲协将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传冠以“故事汇”,是独具慧眼的。
  在具体操作上,为了增加演出效果与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教育意义,在“故事汇”巡回演出的节目中,是以国内较知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为主要支撑点的。也就是演艺界说的“人捧戏”。这样做,无疑对道德模范的宣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道德模范“故事汇”的演出成了一种常规化的演出活动,有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了。一是那些表演艺术家基本上已经步入老年行列,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舞台上就有些“力不从心”,特别表现在背台词方面,有时会出现微小的差错。而这些可敬可爱的老艺术家们,为了保障演出效果,可以说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二是观众对节目的“口味”及要求越来越高。观众要求这些节目真正能“寓教于乐”,即希望这些节目的故事味道要浓,少些空洞的台词,多些曲折的情节。我们如果对这些变化熟视无睹,不认真研究这个现象,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势必会使得道德模范“故事汇”的巡演有走向“下滑”的趋势。
  历史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随着老一辈表演艺术家逐渐地退出舞台,新生代的演员将取代他们,走上道德模范“故事汇”巡回演出的舞台,成为新一代的台柱子。客观地讲,这些中青年演员无论是在表演技巧上,还是观众的“拥趸”上,都还需要时间。那么,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巡回演出怎么能保持长青?
  历史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而我们也必须要面对现实,要将目前的“人捧戏”,改变成“戏捧人”,即要增强节目的内在东西,也就是“故事汇”中的故事情节及故事味道。
  其实,节目中的故事性强不强,决定着一个节目的成败。但也因为明星效应,有的故事性相对比较弱些的节目,因为是明星的表演,无疑收到了最大的剧场效果。但是,同一个节目,让年轻演员表演,剧场效果就大大地打折扣。在最近几届的道德模范“故事汇”巡回演出中,上述说的现象已经有所显现。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调节剧场气氛,中国曲协采用了多品种多曲调的形式来表现道德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以增加剧场氛围的措施,这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要想让节目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得到观众的认可,无疑还是需要在节目本身的故事性方面下功夫。最近几届,笔者感到:在表演中,曲艺的表演形式大于了实质内容,观众在演出现场得到的主要是曲艺品种的表演欣赏,而减弱了对道德模范人物光辉事迹的感动。这主要是说,这些巡回演出中的部分节目注重了曲艺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对其故事性轻视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表演如鼓词等形式的节目时,节目中的台词合辙押韵,也有一定的情节,可是,故事性却不足,不能给观众留下十分强烈的印象。当然,也有很好的节目,这些节目中的故事味道很浓,表演形式也容易被观众接受。如几个快板书的表演,有情节,有故事,曲折动听,十分吸引观众。
  重视剧场演出效果,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巡回演出不同于一般的演出,她富有极大的政治功能。如果仅仅追求舞台表演的形式及剧场效果,而忽视了其内容,必将令观众只是欣赏了一场不错的曲艺演出,而减弱了受教育的效果。
  曲艺作品中的故事性不强的问题,中国曲协的领导已经觉察到了,并多次提出需要关注,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加大故事创作的力度,以提高在整个曲艺界,特别是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巡回演出的水平。
  如何提高曲艺作品中的故事性,为什么现在急需对道德模范人物“故事汇”演出节目的故事性进行探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及解决。

一、提高对道德模范人物“故事汇”巡回演出节目的理论研究和探讨是时代的需要


  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现在已经是当前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之一。它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对提高全国人民的道德水准,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尽快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复兴中华民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几届党中央的领导都对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极为重视。这项工作势必是党要长期坚持进行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将一些可能影响道德模范巡回演出的微小瑕疵“消除”掉。
  没有理论的运动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那么这个运动势必就失去了持久的方向和定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道德模范人物“故事汇”的巡回演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道德模范人物的表演的需要。如何增强节目中的故事性,以利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以最大效果地达到宣传目的,以达到提高全国人民的道德水准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   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曲协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曲艺表演艺术家的努力下,在参与这项工作的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故事汇”巡回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如果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上,那就会让观众慢慢产生“审美疲劳”,对这个活动产生消极的态度。而节目内容的故事性,往往是决定这个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综观中外古今历史,那些优秀的,能流传于世的作品都具有极曲折动人的故事,曲艺作品也不例外。以评书为例,那些流传下来的优秀评书,之所以能长久不衰,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曲折动人的故事,能让听众被牵着鼻子走,总是在“且听下回分解”中期待着。试想,如果评书的故事性弱,谁还愿意坐上半天听一个演员穷“白话”。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悲剧的社会效应往往又大于喜剧。“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个命题,现在已经被“孤独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而取代。为什么?因为孤独的震撼力度大于爱情。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故事,可以说无论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还是“孝老爱亲”,其能感动全国人民的故事素材大多是具有“悲劇”“孤独”色彩的。这里说的“悲剧”不是字面上的“悲剧”,只是说他们的所作所为之所以能够感动人,是不太适宜用“喜剧”形式表现的。在一个节目中,可以有喜剧的元素,但最能打动观众的,还是那些含有些许“悲愤”的情节。就以这几届颇受欢迎的二人转来说,节目中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都是故事性强,含有点“悲情”的细节和唱词。
  故事创作有许多形式,也包括笑话、幽默等轻松的内容。但能够打动读者,能够给读者强烈震撼的,往往是具有人性的,带有一些“悲剧”元素的故事。这也就决定了全国道德模范创作的基调。这样说,绝不是要求我们的道德模范“故事汇”都搞成哭哭啼啼的东西。我们需要欢快的东西,如二人转及其他形式。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其内容上的故事性及一种基调。
  只有我们具有前瞻的目光,才能使得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巡回演出长久不衰。好在中国曲协的领导已经觉察到了这一现象。

二、培养一支有较高故事创作水平的曲艺作者队伍时不我待


  在曲艺界,不乏十分专业且优秀的创作人才。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优秀的创作人员中,能够将故事讲好,能够将曲艺作品的故事性增强的人是较少的。近几年,在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巡回演出的节目中,以曲艺品种的可欣赏性,“冲淡”观众对其内容故事性关注的节目多了,节目中曲艺品种的特有魅力“掩盖”了其内容在故事方面略显苍白的实质。观众观看了节目后,对其人物的事迹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只是欣赏了一段不错的曲艺说唱。节目中虽然有比较空洞的唱词,但因为节目的曲调优美,欣赏度高,往往减弱了观众对故事性的关注。
  要想增强曲艺作品中的故事性,必须先有一个强大的创作队伍。这正如毛主席说过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抓好曲艺故事作者队伍的建设,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实的问题是,部分曲艺作者,对故事的创作驾驭不够。而一些优秀的故事作者,又往往对曲艺创作是门外汉。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这里的重点是“讲好”,而决不是泛泛地讲一个故事而已。讲好讲不好,效果大不一样。我们必须对习总书记这一要求深刻理解,认真落实,不能走样。把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完全真正地落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现在,有一些教授,即在民间文学创作方面的教授,他们也有一些故事创作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主要是针对学校的学生上课用的,对真正的故事创作帮助不大。也就是说,这些理论,适合于教学,实际作用有待检验。我们需要的是来自民间,真正能够在故事创作中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故事创作不同于一般的纯文学创作,她需要的是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不需要花拳绣腿的描写,这个特征其实很符合曲艺舞台表演。曲艺节目的特点就是接地气,与观众的感觉紧紧“合拍”。因为在舞台上,你要能时时地“抓住”观众才行,即“拴扣儿”“解扣儿”。能游刃自如地把“扣儿”设计得好,解得巧妙的,自然是会编写故事的高手。
  培养一支曲艺界自己的故事创作人才,是当务之急。如果曲艺界有了一支自己的故事创作强军,则可以说是在整个曲艺创作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出要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而要产生优秀的剧本,必须要有优秀的编剧。要产生优秀的编剧,则要下功夫发现、培养、实践。
  我们必须看到,创建一支曲艺界自己的曲艺故事创作队伍,决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的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者创作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演出剧本,首先他得被感动。他自己本身虽然不能说是个道德模范人物,但是他必须应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人性方面,是要对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有敬畏之心,要景仰。否则,作者自己对道德模范人物都无所谓,甚至认为这些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没有什么,那他怎么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自己不被感动,却要写出能感动观众的曲艺作品,这只能是天方夜谭。
  (二)具有较高的文学创作能力,特别是故事创作能力
  在有些人看来,曲艺作品的创作太容易了,不就是将一些词句填入已有的曲调中就行了嘛,现在个别的曲艺作者也是在这样走“捷径”。但这些作品肯定不会成功的。事实上,创作,创作,关键是在这个“创”字上。特别是故事创作,作者应该具有较强的说故事讲故事的能力,能将一些看似平常的素材构思成一波三折,矛盾重重,波澜起伏的故事,而且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79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说过:“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一个作者,仅仅有创作优秀作品的好的动机,却创作不出优秀的曲艺故事作品是不行的。
  (三)五行八作,都要知晓
  一个好的故事作者,一个好的曲艺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的知识面特别宽阔,知道的东西多,东南西北,天南海北,五行八作,什么都知道一些,可以说是门门通,虽然不是门门精。一个优秀的曲艺故事作者,不具备这样宽泛的丰厚的知识,是创作不出有生活,接地气,能让老百姓喜爱的作品的。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创作素材十分有限,有的人物的材料仅仅几百个字,让一个作者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二三千字的曲艺节目,而且要有故事性,不做作,不虚不假,真实感人,确实不容易。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而全国道德模范的“故事汇”巡回演出,创作排练时间短,标准要求高,不可能有多久的时间磨戏。中央给予的创作时间十分紧。时间紧,标准高,要求十分苛刻。所以,要圆满完成每届的演出任务十分不易。
  道德模范人物的曲艺故事创作不同于一般的曲艺及故事创作。既然这项工作是长期的,就应该有个长久的准备,有个相对稳定的基本创作队伍。这里指的是曲艺故事创作人才队伍。现实要求中国曲协应该尽快建立一支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富有较强故事味道的曲艺作者队伍。其实,这些年创作优秀小品及其他曲艺作品的作者队伍中,不乏这样的人才,关键在于整合与提高。

三、认真研究道德模范人物的故事创作独特性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故事创作,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创作,因为它的真实性,就不允许作者任意发挥,海阔天空地任意杜撰,随意创作,胡编乱造。它必须要真实,要让观众感到这就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是“我们的人”。
  但是,它又不能太“真实”。道德模范人物在工作中生活中,往往有他们“刻板”的一面,如果不区别对待,完全照搬,则不仅不真实,反而会给观众一种“假”的感觉。所以,节目中必须要有能接地气的老百姓熟悉的东西在内,要有老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东西在内。这样,观众才会认可,才会感到道德模范人物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物,而不是一些高悬在云端的“神仙”。这也是文艺创作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而在道德模范人物巡回演出的剧本上,还应该注意“二度创作”。这个“二度创作”,一指剧本,它应该高于道德模范人物的申报材料,有生活,有情节。二是指演员在舞台上的二度创作,要能根据自己的演出特点,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二度创作,使其更加生动感人。
  小说与报告文学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是虚构的,一个是真实的。小说有小说的魅力,但是,报告文学的魅力往往是能够震撼人心的魅力,为什么?因为它真实。真实的细节是人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感受到的。而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就具有报告文学的元素在内,可是它又不能写成报告文学。它应该是曲艺作品,一个在真实基础上的,含有故事成分的,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新的曲艺节目。
  但是,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往往是比较乏味的,它缺少艺术性。如何将这些比较乏味的材料创作成能在舞台上表演的曲艺节目,确实需要功夫。它既不能是光喊鲜亮口号的东西,也不能是只注重藝术,而不顾生活真实的“编造”东西。它要让观众感受到这个节目,这个人物就是我们身边的真实人物,他是普通的,又是伟大的、感人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创作要具备真实性、艺术性、文学性、创造性、独特性相对的统一,而能在道德模范人物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美感、动感、画面感、真实感的优秀曲艺节目。这些节目一定要内容真实不做作,语言生动又朴实,情节曲折又出人意料。能够让观看节目的人们感到这个节目不夸张,不做作,不虚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道德模范人物巡回演出的意义。
  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在搬上舞台后,如果观众感到假,那就完全失败了。观众感觉假,一是在他们的心目中,有个“先入为主”的错觉,认为道德模范人物无非是领导指定的人物罢了。在他们的心中,曲艺“故事汇”演出就是个形式,是一个“任务”而已。
  好在这7届评选出的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绝大多数都是“草根英雄”,这就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加上我们创作的节目不说假话,不唱高调,不说空话。台词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加之动人的细节描述,因此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道德模范人物的曲艺节目创作,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事物。新事物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精心呵护,细心培养,这新事物的生命可能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夭折。
  道德模范人物的材料有他的先天不足,即这些材料是记者或者是各级组织撰写的。这些材料只是关注了道德模范人物的具体事迹,而没有深挖他们光辉事迹中包含的细节东西,这就给文学及曲艺创作带来了难度。
  虽然有难度,但同样也给创作人员带来了发挥想象的空间。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表演是以“故事汇”形式开始的,是一种探索。而且首场演出是在曲艺之乡天津。可喜的是,效果极佳。这也说明,在曲艺作品中融入故事的元素是可行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是能够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没有故事,怎能抓住观众?所以,抓好曲艺作品,特别是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巡回演出创作中的剧本,增加其故事性,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作者: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艺术室原副主任,中国民协故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马瑜)
其他文献
对于不良外媒,要形成全方位的高压态势,使其在中国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不敢肆无忌惮,大放厥词。7月29日,外交部新闻司就英国广播公司(BBC)“涉河南特大暴雨歪曲报道和无理声明”向英国广播公司驻华机构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外交部新闻司强调,外国驻华记者在中国享有依法自由采访的权利,同时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客观、平衡、准确报道。中方敦促英国广播公司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双重标准,停止对华抹黑、攻击,以实际行动弥补在华“信用赤字”。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通过独具特色的传播内容、重点关注的传播对象、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对民众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普及,对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也有深刻启迪。
只要不违背政策、规定,网友们“斗智斗勇”的评论,不仅不会对媒体内容造成损害,反倒能增添光彩。传统媒体时代,一篇文章发出去,不怕有人骂,就怕没回响。无论报纸还是电台、电视台,反馈大多是滞后的,渠道也是有限的。记者写文章的时候义愤填膺,对不良现象一通批评,发表之后如果石沉大海,难免有点寂寞:被批评对象到底是看到了,还是没看到啊?
发展高等教育,是曲艺对现代教育能量进行创造性转化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相较于拜师收徒传承模式的单一,曲艺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曲艺人才,开设的课程既有专业课,也有公共素质课,对学生的教育更为系统全面,正值青春的学子们接受的不只是艺术的传承,更有文化的传承、思想的传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审美观、艺术观、道德观都将在此人生阶段形成并受益终生。如此,曲艺高等教育对曲艺事业健康发
期刊
媒介批评是一种往返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学术活动.《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是董天策教授近20年来的媒介批评成果,展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特色,架起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桥梁,有助于传媒业的健康发展.
玉露凄清,寒月孤明。  数行新雁带秋声,  丹桂花开香满庭。(过板)  银河如練挂疏星,  绮窗闻落叶,  金井响梧桐。  嫦娥此际开(卧牛)开妆镜。  今宵夜色凉如水,  碧落冰轮照玉屏。  (文选自溥叔明著 吴光辉整理《蕉雪堂曲文集》 )
期刊
19 05年8月13日下午1点时分,东京富士见楼会场室内外已无空地,就连台阶上都站满了人,放眼望去,人头涌动,少说也有千人。后面来的人被告知已满员,不得入内,他们又不忍离去只得踮起脚尖朝前望去。拥挤不堪的环境难以抑制住这群留日学生的热血,他们得知孙中山先生7月抵达日本后,为了能够亲睹他的风采、聆听他的演讲,决定举办本次欢迎大会。  中山先生向在场学生简单表达谢意后,开始他的演说,首句便是,“日本与
期刊
因日本厚生劳动省违规使用统计方法,导致近2000万人保险金缩水的“统计门”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针对此次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6项基础统计项目中,有22项存在漏查、延迟发布、没有公布等问题,占比近40%。其中21项基础统计的方法涉嫌违反统计规则。换句话说,日本大约有40%的经济数据涉嫌造假。  而由于日本央行在决定是否继续缩减或扩大量化宽松(QE)政策时,正是参考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这些
期刊
马克思关于认识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和从具体到抽象的“两条道路”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引意义.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应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抽象和具体的循环往复中表现出更加鲜明的特色.
曲艺作为传播性极强的艺术品类,在智媒时代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出现,更是为曲艺艺术拓展出前所未有的传媒生态景观。其中,曲艺作品内容百花齐放,蜂飞蝶舞,受众审美介入更为主动,观众开始从单一的内容接收端转型为内容制造方。多屏传播的模式为曲艺作品价值观传播提供了倍数化裂变的空间,与传统曲艺颇为不同的是,网络新世代成为曲艺观众的主流群体,以垂直化圈层聚集的方式,为曲艺艺术围观应援,摇旗呐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