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蒙外交关系:历史变迁与演进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蒙建交73年来,两国关系经历了金日成时代的蜜月期(1948-1958)、巩固期(1959-1989)、停滞期(1990-1994),金正日时代的恢复期(1994-2002)和回暖期(2003-2011),金正恩时代的发展期(2011-2021).朝鲜因自身封闭再加国际制裁,每逢自然灾害和饥荒蒙古总会伸出援手.朝鲜将蒙古作为一个对外沟通桥梁和发声渠道;蒙古则希望通过朝鲜罗津港实现“借港出海”,同时借助推动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提升蒙古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其他文献
随着二战后大量的外来移民以及难民进入英国和德国,两国的族群构成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些变化以及产生的社会问题,两国先后在教育、反种族歧视、社会融入等领域实施了多元文化主义.虽然德国和英国都宣称本国实施多元文化主义,但由于历史国情、文化传统以及社会治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德英两国实施的多元文化主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推动模式和最终目的等方面.这些差异使德英两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英国出现了"隔坨"和"平行社会"现象,德国出现了穆
国际体育话语权是一国体育发展实力与水平的象征符号和衡量标尺,体育强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国际体育事务中拥有较高的甚至占主导地位的话语权.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奋斗历程,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发展脉络烙印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进入新时代,我国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现实需要更加迫切,新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必须加强分析研判,把握发展规律,从新时代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视角,积极探索实现我国更大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现实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助力.
伴随各种视觉媒介的兴起与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推进,图形语言以更丰盛多元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眼前.通过对视觉语言形态、特征与意向的分析,来揭示新媒介对图形语言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归纳出图形语言在媒介更迭下的信息传达、艺术形式特征,尝试开辟图形语言转译与表达的新视角,以期更好地指导个性化的设计实践.
摄影凝聚了时光故事,亦真亦幻,虚实交错,在光与影中寻觅着平行世界.以“平行 线索”为主题的第二届巴蜀青年作品展集结成都、重庆两地众多出色的青年摄影人,通过他们的多种影像语言和表达技巧,呈现出集体意识之下的个体经验,反映出这个时代青年人对情感的体悟、对自我的探寻、对生命的思索和对时代的回应.
尽管高丽律令格式体系的存在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但在内容与样态上又与唐制存在重大差异,具有自身的特点.法典的框架性与有限的系统性、法典的简单化与法条的直观化、法典的个别化倾向及彼此间界限的融通以及游走于华化与土俗间的法典内容,是高丽律令格式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基本均基于高丽特定的国情,是朝鲜半岛与中国在政治、文化、社会诸层面存在“落差”的产物.
作为著名设计画廊Nilufar的传奇创始人,Nina Yashar的品味一向以大胆和创新著称.她所居住的两层公寓位于米兰市中心,所在楼宇由建筑师Giandomenico Belotti于1958年设计建造而成.“尽管刚刚看到这间公寓的时候,它的状况没有太糟,但我在开始着手室内设计之前,还是对它进行了一次大手笔的翻新工程.我找来了珠宝设计师,也是我的好友GianCarlo Montebello来帮忙.”在翻新工程刚刚开始时,流行的材料还是墙纸或布料,但Nina Yashar想要与众不同.于是Montebel
期刊
夜已深,空荡的房间里只有一盏昏暗的台灯散发着微光.她随手拿起一份报纸,却始终无法静下心来,遂起身望向窗外,只见街头不停闪烁的霓虹灯光,未见熟悉的身影.她缓缓坐下,等待电话响起熟悉的铃声,却只能听见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在这组摄影作品中,摄影师以诗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期刊
传统水墨画中的水墨符号运用在数字插画中,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作品水墨意指方向的认知.水墨符号的肌理表征是对水墨笔触基于物理层面的图形表征,通过软件笔刷属性的调整模拟出近似于水墨画的笔触造型;当水墨符号被人类认知经验所调用时,符号中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形式表征信息汇聚而成的符号群,可以引导欣赏者达成数字插画艺术中水墨形式的认知.水墨符号在精神层面的表征是中华民族这一社会群体的共性情感表征,是欣赏者对水墨意境的联想与推理,是对中国民族精神的认同与表白.
赵婉婷,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演员.作为该团第三位华人首席,赵婉婷在国外备受关注与认可.rnNirav Patel,来自美国旧金山.他的摄影作品看似简单却让人着迷,仿佛纹理与光影交织而成的诗歌,对结构和平衡的敬畏也暗示了他工程师的过往背景.最引人入胜的还是画面所营造的静谧氛围中流露出电影般的孤寂.如他所言:“我很容易被安静的时刻所吸引,一缕光线、一个眼神、空气里一粒粒尘埃.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我仍然在寻找宁静的一瞥,试图用这些图像带你走进我的世界.”
期刊
百年前,高校校报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产生了超出校园的传播力、影响力,其骄人业绩令今天的校报人景仰.今天,在人才、技术、物资、财力上相对匮乏的高校校报要从发展的困境中突围,可以向自身寻找动力源,在历史梳理中明确自身定位,凸显纸媒优势;规范文字使用,重视联系读者;提升媒介素养,强化实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