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探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动式探究法是在现代教育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教学法。它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创新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章对互动式探究教学法的内涵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描述,并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对互动式探究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互动式;探究式;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39-01
  一、互动式探究法的内涵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以及课程内容的改革,互动式探究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互动式探究法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启发与诱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发散自己思维,敞开探究思路,与他们进行探究内容讨论,最终得出探究的结果。整个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主动独立思考和互动合作学习为核心,其实质是让学生“会学、爱学、善学”。这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这将有助于学生创新、主动、合作、研究等学习精神的培养。
  二、互动式探究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语文教学中课前“双主互动”预习,确定方向
  课前预习是教师进行每门课程教学之前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探索、自学合作能力的主要方式。课前预习是开启师生互动模式的开始阶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熟知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把握主动权,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尝试方式。作为教师,要更好地做好引导作用,做好预习设计,确定检测反馈方式。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引导式问题来促使学生在课前主动去阅读文章,进行探究,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在正式课堂中去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各种创新,各种尝试。在课前阅读教学内容,有利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某些方式进行阅读。如在《拿来主义》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批注,如核心词汇、精彩语句,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得出感悟。除此之外,在预习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方向,不能偏离主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如可以借鉴课后的某些练习,教师也可以给出有一定梯度和难度的问题等进行引导。比如,教授《拿来主义》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内容:什么是拿来主义、文章总共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每个大段落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文中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 语文教学中课中的“互动探究”,明确主题,合作探究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及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学习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互动探究来解决发现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探究法。(1)创造情境,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习,发现问题。比如《老人与海》,在上述环节中,学生已经对该文进行了预习,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在活生生的动态情境中去感受文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与情绪,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露出反感的表情。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细节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鲨鱼”和“海”是否是真实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抛出,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最终发现其实文中的鲨鱼与海都只是象征着某种东西,文中采用的都是象征手法,最终可以通过象征内容引出文中的主题:表达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力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互动式探究教学法的主要手段,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语文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而应是学生人格发展、情感健全的过程。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也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本内容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共鸣。比如在探究《道士塔》语言艺术特点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感受文章的情感内容,关注语言的艺术特点”。教师针对这一目的,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余秋雨的语言描述特点等进行讨论,形成探究合作式的主题并获得情感体验。(2)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路,鼓励提出问题,进行开放式的合作探究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疑问,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引导式讨论,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质疑、多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比如《孔雀东南飞》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对以下几个问题有疑问:文中的刘兰芝那么完美,为什么焦母不喜欢她,还要棒打鸳鸯?刘兰芝与焦仲卿如此相爱,为何不私奔?面对学生的这些质疑,教师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进行探究互动式学习。
  3. 语文教学中课后的“互动式探究”,课后复习,反思巩固
  课后复习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的结论等内容通过练习、背诵、反思、消化等方式进行巩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已建立的知识架构中进行创新。平时,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练习的机会。比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针对课堂内容与结论,通过课后问题以及课后写作作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行探究式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才能,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邵丽娜.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互动教学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2(01).
  [2]石勇.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1).
其他文献
从统计学的角度观察得出结论,移动通信网数据流量与股票价格预测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基于此,提出将多尺度均线相对位置的经验型股票估值方法运用到移动通信网流量预测中。方法
针对测量值的一比特量化,提出了一种新型贪婪迭代算法:符号子空间追踪算法。该算法融合了一致性恢复和贪婪迭代的原理,将量化误差对重构的影响降到最小。仿真结果表明,在高比特率
华北ND潜山构造中深部地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严重影响勘探开发进度。为探索提高该层段机械钻速途径,在沙河街组采用气体钻井,展示了气体钻井提速的巨大潜力。但气体钻进过程中
摘 要: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关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及时研究,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优化学生的解题行为和习惯,以此带动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解题;互动评改;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0-0055-01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老师的教学面貌和行为发生了重大改
新时期的班主任不再是班级管理的全权者,应该是班级团队的引导者,工作的核心是引导和协调,不再是全面包办和一锤定音。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
目前三维电磁环境可视化大多针对局部地形区域,为了实现大规模场景三维电磁环境的可视化,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窗采样的体数据组织方式。通过提取视窗所显示的数字地球经纬度范围,确定三维电磁环境的绘制区域,进行等间隔采样并使用Longley-Rice电波传播模型计算得到体数据。采用面绘制的方法对大规模场景三维电磁环境进行可视化。采取基于频域、时域的展示方法对三维电磁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的展示。实验结果表明,能够较好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是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单一故障选线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故障选线准确率不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多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明确教学任务,抓好基础教学;抓好应用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借助软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n the
带容量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是一个NP—hard问题。针对此问题将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与流行的节省算法结合。提出Flag—MCS—CWS算法,该方法通过对CWS算法得到的节省序列进行蒙特卡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CeOx与ZnO纳米复合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表面光电压谱研究了这些粉体的表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