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玉树抱石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ib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树抱石是高原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娱乐文化精髓的完美融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青海省玉树抱石为研究对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来分析青海省玉树抱石项目的发展源流、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分别从归档整理资料,扩大宣传力度,建立民间组织、完善符合自身的竞赛机制、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与传承的建议,以期为青海省玉树抱石项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这对挖掘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别是玉树传统文化的挖掘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树抱石 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a)-0176-02
  Abstract: Yushu boulders is a perfect fusion of the plateau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national entertainment culture essence.Based on documents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research object is Yushu boulders in Qinhai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ource,main contents and contemporary values of Yushu boulder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from three aspects;filling materials,expanding publicity,establiashing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perfecting competition mechanism in line with oneself,and doing well the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of ethnic minorities on campus,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ushu bouldering project in qinghai province.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research value to excavate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qinghai minorities,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Yushu.
  Key Word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Yushu boulder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玉樹抱石在藏族历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藏族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抱石这项活动的出现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古代藏民族是以逐水草而徙的游牧民族,每年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草原的地势、草场的丰腴度,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放牧。然而,换草地与搬帐篷的次数是成正比的,在这种逐草而居的背景下,练就了康巴汉子健壮的体魄。它的历史悠久,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至今活跃在藏族各大节日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中,还被列为青海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玉树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玉树抱石的历史发展渊源与发展现状进行探究,从非遗传承的视角来对玉树抱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化的建议。
  1 玉树抱石的历史渊源
  玉树抱石在古代藏族文化生活中的实用性与娱乐性使得抱石这项运动在藏族人民中的传播力度很广。有关于“抱石”的历史在藏族史料中多有记载。据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经典大战——《攻占木古骡宗》中记载,格萨尔军队在大败木古骡宗后,举行了大型的体育竞技活动,其中就有抱石项目。“在抱石的比赛项目中,尼奔搬起了牦牛一样重的巨石,接着把它抛向了空中,差不多有三十八层楼那么高。辛巴与尼奔不相上下。而噶代将一块只有两手才能抱的下的巨石托在手中,并说:‘看我把它扔上天去’,说话间把巨石抛向了天空,只听一阵巨石传风的呼啸声,一直到八十层楼那么高,,最后落了下来,震天动地[1]。”;
  “藏书《贤者喜晏》中记载:吐蕃赞部赤都松时期,有大力士将一头牦牛举起。七世纪第三十四代茫松茫赞藏王时期,在声势浩大的角力大会中,产生了七名大力士,各个皆有神力[2]。”除此之外,刘励中所著的《藏传佛教艺术》中,桑耶寺壁画、布达拉宫壁画中皆有抱石举重图。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抱石这一运动在当时社会所凸显的重要价值。
  2 玉树抱石的基本内容
  抱石是较为传统的叫法,现在很多藏区的抱石比赛都与沙袋、皮袋等互用,且重量皆为150kg左右的重物,这可统称为藏族举重。在这项运动传播的早期,所用石头不分重量,参赛人员不分级别,参加比赛的人员看是否能将石头或者沙袋抱起至肩部,能者则被赞称为“大力士”[3]。抱石的发展阶段,在规则简单,参赛人员过于繁杂的情况下,这项运动慢慢开始演变。以之前抱石的规则为基础,每轮比赛以不同的规则进行限定,能者进入下一轮,不能者则被淘汰:如看是否能举石过肩、过肩后是否可按规定的路线行走、抛石的远近等来最终决出胜者。抱石这项运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并与现代竞技体育相结合,其规则经过不断地细化,不论从比赛的激烈程度、运动员技术的不断细化、独有的民族特色方面还是观众能看到更加精彩的比赛场面等都有了更大的进步。   3 玉树抱石的当代价值
  “价值形成和存在于客体和主体的特定关系中,或者说,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4]。”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的不同体育运动,这与本民族的价值取向、社会关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它是具有多元价值趋向的。玉树抱石是从藏族先民的日常劳作中演变出来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它保留着藏民族原有的特征,是众人智慧的结晶,但是发展至今,有何重要价值呢?
  3.1 健身娱乐价值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无形间给人们增添了许多的压力,而通过一定的娱乐体育活动,这种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玉树抱石具有显著的群娱特征,它来源于生活,并直接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借着农牧休闲时刻,众人在一定的区域集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心灵得到极度的放松,娱乐的范围主要在藏族男性之间,因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技巧、场地随时可找,传播度很高。这既满足了众人娱乐的需求,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力,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3.2 竞争交际价值
  人类自出生以来以自然人的形态存在,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性是人类的根本属性。玉树抱石现已登上节日表演、民运会的大舞台,在当代物质利益及精神利益的双重驱使下,通过比赛来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包括比赛技能、体能等各个方面。不仅代表着玉树抱石这项运动逐步走向竞技化,人们对这项活动的迫切需要,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当代社会的进步。
  3.3 文化传承价值
  “共同的民族传统体育习俗,往往把同一民族同一地区的群众吸引在一起,自热而然的产生一种认同感和亲合感[5]。”玉树抱石这项民俗体育活动与藏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情感交流、宗教信仰等是分不开的。这种群集性的活动,使得增强了民族精神的凝聚力、自强的民族品格。通过这项民族体育运动将藏民族淳朴、直率的性格反映出来,并不断地将其传承下去,传承的不仅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
  4 玉树抱石的保护与传承
  玉树抱石作为青海省及玉树地区非遗保护项目之一,在当代物欲横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也存在着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样的处境,究其原因,随着草场的不断退化,藏族群众原始的生活状态被改变,从传统的草原生活逐步走向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而且藏族传统的民俗活动也随即减少,年轻一代的思想被西方文化所“接管”,难以注入新鲜的血液,抱石这项运动也正在慢慢失去滋养的土壤。基于此,提出了三条玉树抱石项目的发展途径。
  4.1 归档整理资料,扩大宣传力度
  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公开征集玉树抱石文物、收集玉树抱石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并进行数据保存。设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对有兴趣的群众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并对其中天赋较好的进行专项的技能培训与竞赛规则培训,不仅扩大了该项目在群众当中的熟识度,而且也是对体育人才资源的有力补充。还可参加及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讨会,加大在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圈的流通量。
  4.2 建立民间组织、完善符合自身的竞赛机制
  玉树抱石生存土壤应深深地扎根于民间,依赖于民间体育组织,可借鉴省内射箭、赛马等协会的发展模式,并在保留玉树抱石民族体育特色的基础上去建立相应的协会组织。此外,在发展中还应设立完备的教学、竞赛等机制。
  4.3 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
  “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最有效的方式是教育[6]。”学校教育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它有着完备的师资,系统的教学,规定的教育场所,是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平台之一。将抱石项目引进学校教育当中,其独有的文化价值,竞技体育通有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等等都会在青少年发展的历程中增光添彩。因此,教育等有关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发展增砖添瓦。
  5 结语
  玉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着玉树人民智慧的结晶,玉树抱石仅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充分体现着藏民族良好的运动天赋,康巴汉子朴实无华的优良品质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全球一体化的标准,使得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不断地被吞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国政府都在加紧保护各自民族文化遗产,我们需在认识到此现状的同时,提出有效的措施去及时应对,最大程度地去避免少数民族文化的流逝。
  参考文献
  [1] 措吉,丁玲辉.试论《格萨尔》史诗中的体育文化[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4):69-75.
  [2] 刘生文.藏族的“朵加”与“角乎”[J].体育文史,1995(3):59.
  [3] 景天魁.社会认识的结构与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 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5] 邱丕相.民族傳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杜格卓玛.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大会的地域性特点及其意义研究[D].西藏大学,2018.
  [7] 耿献伟.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中“抱石头”的文化价值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2):105-108.
其他文献
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第7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EricJ.Hall教授和斯坦福大学Amato J.Giaccia教授合著,中译本由卢铀、刘青杰主译。该书在欧美等国被视为放射学家的“
人工种子是美国植物遗传公司开发研究成功的。当时叫“合成种子”(Synthetic Seed),又叫“植物种子类似物”(Analogs of Botaniealseed)。它是组织培养技术和种子包衣技术结
据越南《海关报》2月11日报道,根据越政府总理1月9日签发关于加强对矿产勘探、开采、加工、使用和出口国家管理的02/CT-TTg号指示,批准目前库存的钛铁精矿出口至2012年6月30
本文研究了茶树卵器的结构和受精过程。茶树的卵器由1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组成。有些卵器的助细胞之一在花粉管进入胚囊之前已开始退化,有些卵器的2个助细胞直到受精时仍保持
用标记~(14)C的蛋氨酸、黄苷和7—甲基黄苷,进行示踪试验时,发现不仅在茶树,而且在咖啡树中,都是T—甲基黄苷为咖啡碱的合成先质,由T—甲基黄苷通过T—甲基黄嘌呤和可可碱转
本文研究机器人在视觉引导下完成各种任务的手眼协调系统.文中阐述有关终端级智能接口技术、图象处理、视觉几何畸变校正、摄象机模型、摄象机-视场校准、机器人World坐标-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一套适用于“镗削加工自激振动微机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完成振动频率、振幅大小的测定,并能准确的绘制振动曲线。微机测试系统与常规测试系统相比,具有
一、引言酶是一种具有特异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所谓同工酶是指某一酶系统中结构不同,催化反应相同的酶类。从发育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多细胞生物
一般认为,在通常条件下玉米种子的寿命为2~3年。决定种子寿命长短的因素主要是贮藏条件。目前,生产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贮藏8年的玉米种,到底能不能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