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大众文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背景。大众文化本身成分复杂、良莠不齐,其中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过程构成挑战,又存在可以利用的有力资源。
  关键词: 大众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对策
  
  大众文化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紧密相连,与大众传媒、消费社会不可割舍,以商业化、复制化、批量化、技术化、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为基本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处在大众文化的包围之下,理性有效地利用大众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一、大众文化的含义及内容
  大众文化是缘于科技进步、伴随现代工业社会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因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大众文化的发祥地,也正是在这些国家首开大众文化的研究先河,从此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显学。
  在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的界定不同,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立场、理论出发点对大众文化作了多种定义,大多持之有据。我较为赞同金元浦的说法:“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联系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出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用时尚化的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们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这个定义对大众文化的产生条件、传播媒质、运作模式、形态特征、社会效应等内容有了比较详尽的说明,态度公允、立场客观,有助于我们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
  关于大众文化的具体形态,《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一书中对其划分得较为详尽、科学。它大体可以分为广播电视中的大众文化、报刊书籍中的大众文化、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三类。广播电视中的大众文化包括因电子媒介产生而出的大众文化(例如录像、影碟、CD、广告、MTV、卡通、电视连续剧、娱乐节目、体育節目、好莱坞影片、电视肥皂剧,等等),本身也成为大众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媒介(例如电视,就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大众文化),与电子媒介密切相关的主持人、策划人、制作人、撰稿人及明星、追星、包装、炒作等流行现象。报刊书籍中的大众文化大体包括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流行散文、畅销书、时尚专栏随笔、漫画、人体画册、波普美术,等等。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则包括趣味、形象、行为、物品、语言、环境六个方面。其中趣味方面是指某种流行品味、格调,例如白领趣味、“中产阶级”趣味,等等;形象方面是指流行形象,例如时装、模特、女性形象、美容化妆、明星,等等;行为方面是指流行行为,例如玩游戏机、旅游、体育比赛、博彩、健身、游戏、高尔夫球、跳舞,等等;物品方面是指流行物品,例如轿车、手机、哈根达斯,等等;语言方面是指流行语言,例如流行话语、英语热,等等;环境方面是指流行环境,例如超市、建筑、酒吧、人文景观、影楼、快餐店,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考察的大众文化主要是指以电视、电影、网络等为媒介所制作和传播的影视作品、流行音乐、娱乐节目、广告等内容。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客观存在
  文化影响道德。文化的“化人”功能直接表明它的道德教化功能,也就是说,文化具有道德性,必然对道德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文化环境一经产生必然影响人、塑造人、约束人。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观等规范着人的社会行为。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或某些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的传播载体,与道德之间的紧密关系也是毋庸置疑的。那种关于大众文化“祛道德化”、“祛意识形态化”、“祛价值化”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也是有害的。
  三、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消极影响
  (一)大众文化中世俗化、感性化、庸俗化东西的存在是对大学人文精神的解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人文教育亦即旨在提高其人性境界、塑造其理想人格的教育。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在科技时代,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既有利于社会、科技、人的精神层面的协调发展,又能深刻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当今大学教育处于人文精神失落的状态,人文教育几乎被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而走向式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经济的影响、对科学技术的误解、教育取向的偏离等,其中大众文化中消极内容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与文化的精神意义格格不入,其结果很可能使大众文化单纯追求娱乐化,而脱离文化应有的精神意向和品格,消解了其中应有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缺失之下,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放弃道德、不谈理想、不谈信念、淡化责任,没有豪情壮志、没有坚韧不拔的倾向;在审美情趣上,人们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越来越脱离高雅,出现感性化、低俗化的倾向。
  (二)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和功利性对人的欲望的诱发和夸大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建设。
  利润是大众文化生产者追逐的目标,大众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商品性。生产者竭尽全力地寻求获得利润的途径,而刺激人们的欲望是实现利润的有利工具。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与欲望有不可割舍的关系,是“一架欲望的机器,欲望的制造、欲望的复制、欲望的批发、欲望的消费、欲望的诱导、欲望的催生是它们的全部内涵”。
  信息时代,大学生与大众文化畅通无阻地接触。在大众文化中不健康内容如金钱、色情、暴力等因素的刺激之下,一部分人思想开始蠢蠢欲动,罪恶的念头如果不及时地加以疏导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些大学生思想的松动、政治素养的淡薄,大众文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它们在满足人们欲望的同时,又在制造着人们的欲望。
  (三)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在包括道德领域在内的精神层面对人们起到了麻痹和操控、欺骗的作用。
  大众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感性娱乐需要,因其感性化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娱乐性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大众文化对其过于强调,很有麻痹、操纵、控制大众之嫌。
  在大众文化的狂欢中,大众得到了感官的娱乐,“跟着感觉走”、“玩得就是心跳”,这些感性刺激让人们越来越注重嬉戏和游乐,而丧失了批判性,成为“单向度的人”。大众文化粉饰太平,将世界构画为一幅没有矛盾、没有罪恶的虚假的幸福图景,“使人们满足于一种虚假的幸福之中,陶醉于虚幻的满足感,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之中。于是,人们对现实感所未有的满足,促成了一种逃避、遁世的倾向”。当代一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模糊,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批判精神的缺失,大众文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利用大众文化构建高校道德建设新平台
  (一)充分利用大众文化中的有益的丰富素材。
  任何一种文化中都包含价值和道德的判断内容,道德问题同样是大众文化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关注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道德建设提出深刻挑战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大众文化的出现为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素材。这些在文化领域中具有娱乐因素的大众文化产品,尽管没有直接表现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没有表现为高层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但是包含劝人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是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资源。而且由于大众文化自身所拥有的感性化、娱乐化等特征,利用其中有益成分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大众文化学习的步伐。
  个人道德并非完全自发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德教育,这是培养个人道德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道德教育效果的实现,即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转变有赖于方式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以教育客体为中心,突出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双向互动灌输,考虑到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心理、年龄特征、道德能力、结构和条件。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始终未能真正实施大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或“底线道德”教育,使思想教育内容过于抽象、空洞,方法过于枯燥,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教育效果的提高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创新、内容的调整。
  思想教育要产生感染力,首先要走进人们的心灵,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牺牲艺术价值、片面追求思想说教、脱离人生真实情感的说教,无论导向多么正确、精神多么崇高都无法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大众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平民精神、民主精神,反映大众口味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特别是大众文化特有的运作规律和组织管理方式正是值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金元浦等.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3]蔡雨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8,(7).
  [4]李佑新.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物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和比较用盐酸戊异奎醚治疗与用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愈率、用药次数、用药量、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毒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盐酸戊乙奎醚组在用抗胆碱药次数、量、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毒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过程中由迟发性颅内血肿导致的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 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过程中由迟发性颅内血肿导致的急性脑膨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适宜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结果 根据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级评估:良好(V级)30例,中残(IV级)3例,重残(III级)4例,植物生存状态(II级)1例,死亡
【摘要】 目的 观察乳酸及血糖在手足口病重症的变化情况,判断病情和预后评估。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手足口病普通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乳酸及血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乳酸及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酸及血糖水平升高是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手足口病重症;乳酸;血糖;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感染与不同修补材料、手术时间、缺损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选取的193例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分别按修补材料、手术时间、缺损大小进行分组,统计各组皮下积液、感染的发生情况,对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使用自体颅骨体外酒精保存术后皮下积液与感染明显多于使用自体颅骨腹壁下包埋与钛网的患者,缺损面积越大修补后发生皮下积液与感染的情况越多,进行修补手术时间越
目的 观察TORIC人工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 IOL植入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0.75D的患者115眼,分别于手术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的324例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乒乓球运动自19世纪末在英国起源以来,备种打法不断充实和完善,技术更加精益求精,运动员在力争积极主动,加快速度,加强旋转、加大力量上下功夫,乒乓球运动正朝着"更加积极主
组建移动通信原理实验室,完成了“数字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开设配套的原理性实验,使学生在实验室亲眼目睹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过
本体是语义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描述本体的语言有很多,其中OWL是W3C推荐,专门用于Web的本体语言,具有强大的语义描述能力;同时,基于描述逻辑的OWL还能提供推理能力.本文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0年间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8例(其中功能性16例、机械性2例)的治疗。结果功能性胸胃排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