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作文素材的几个途径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写作比作建造大楼的过程,那么积累素材就是收集建筑材料的过程。材料是根本,是基础。作为一个写作者,只有占有了大量的材料,才能有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也才能在写作时做到游刃有余,达到胸中有丘壑的境界。中学生的经历和感受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一、用眼睛发现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的就是写作不可缺乏素材的问题。写作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但如果没有素材,无论哪个写作高手都无法写出好的文章。比如若是没有《三国志》这个蓝本,罗贯中纵使再有才也不可能写出《三国演义》。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为素材而头疼的事情。如何让学生占有素材?除了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往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老师,仅仅要求学生去观察,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教给他们方法。我是这样做的:一是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至于是发生在哪儿的事情不作限制,可以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到影视剧等。这样的观察积累,是最原始的,是不带有任何加工痕迹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艺术性,随意性比较强。正是这样的观察积累,给学生打下了写作的基础。其次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找到的范本,然后启发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说,朱自清说春天是温暖的。我让学生阅读了林斤澜的《春》,又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校园景象的变化。就是对校园的观察也不是面面俱到。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的是观察的代表性。要选择能够代表春天特征的景物,让学生观察。朱自清说荷花会在晚上绽放。我晚上去看了荷花,发现荷花晚上是合拢的,于是拍了照片让学生看。通过各种形式的观察,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二、用心灵感悟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往往喜欢写重大题材、重大事件,认为只有写这样的事情才能写出好作文。这其实是错误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要告诉学生素材的意义往往是多方面、多棱角的。作为一个写作者,要看你是写什么,要表达什么,也就是主题思想的问题。只有确立了主题思想,才能根据需要,选择素材,继而表达思想。
  我们所熟知的画杨梅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杨梅就不一样,获得的印象、感悟也不一样。
  比如说梁实秋的《猫的故事》。对于猫,许多人都见过,可是以猫为题材怎样写?这就是一个问题。写作需要一个触动灵感的契合点。这件事你见过了千千万万遍,但你没有想到要写它,要表现它。怎么办?等待时机,这个时机就是灵感的来临,只有达到这个状态才能下笔成文。
  比如说,周一升国旗,这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事情,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我们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被老师重视。那天学校通知我,让我找一个学生在升国旗时发言。我知道这个学生音质好、大胆,事先给这个学生做了思想工作,给她鼓励、打气,让她树立自信心。经过充分的准备,周一升国旗时就让她上台了。回来后,她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谢谢老师,您给了我自信”。文章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三、靠阅读积累语言
  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除了学习写作方法,学习选材,还要积累语言,借鉴语言,学习表达方式。比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晓来谁染霜休醉,都是离人泪”等,语句精炼,意境优美,传颂千古,很值得学习。
  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我们写作面对的是广大读者,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写作需要的是标准的书面语,需要的是优美的句子,这就需要向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古为今用,他为我用。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足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无法运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我要求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向文学家们学习说话。我们的教材上所选的文章也都是很典范的文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就让学生背诵优秀的诗文,以丰富他们的语言,启迪思维。我还让学生阅读《读者》《意林》等杂志,让他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
  比如写秋的文章,刘禹锡写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欧阳修写过《秋声赋》,毛泽东写过《采桑子重阳》和《东临碣石》,当代作家峻青写过《秋色赋》,各具特色。通过对比学习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长进。
其他文献
随国民经济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得到普遍使用,潜在的威胁生态环境的安全,尤其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工湿地系统凭借其操作简单、去污效果好、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成为降解水环境中污染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图们江流域湿地植物,筛选典型的湿地植物作为净化对象,且以水力停留时间(HRT)、毒死蜱进水浓度、毒死蜱容积负荷及C/N为变量,调查分析了不同运行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滞后以及城市建设的盲目推进等因素使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趋于复杂。大气区域复合污染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湖北省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各县市因地制宜地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运用统计学和GIS方法从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尺度对湖北省的三种大气污染物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然后以武汉市为研究案例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暴露程度加剧,自然灾害的强度、频度和广度不断增长,以防范为目的的灾害风险评估显得格外重要。上世纪80年代灾害研究由致灾因子论向脆弱
学位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胁迫的结果,其本质在于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核心内容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
东平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调节湖泊和山东省西水东送的水源地,在中国水资源配置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对东平湖湖水各理化指标的监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水质和营养状态进行分析,并对沉积物表层形态磷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沉积物表层硅藻进行鉴定,探讨硅藻的分布规律,揭示硅藻与水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内容,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东平湖表层沉积硅藻有16属43种,主
近几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农用地被部分转换为建设用地,导致耕地缩减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川北深丘地区农村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资源条件有限,农用地愈显得重要,所以,农用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