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牌坊的源流、社会功能(上)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c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之一。本文提出,牌坊并非如历史所说的“起于宋”,而是起于春秋中叶。牌坊由起源到鼎盛,经历了由衡门—坊门—乌门(棂星门)冲天牌楼、及有两柱单间—多柱多间多楼这样漫长的曲折的演变发展过程。牌坊并非仅有《辞海》、《辞源》所说的表彰、纪念、宣扬和标榜功能,而是具有放表褒奖、道德教化、空间分界、情感承载、纪念追思、炫耀标榜、理念体现、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十大功能,以及论述它的文化意义、文化属性、建构和内涵
  【关键词】:源流;社会功能;文化意义;建构与内涵
  一、引言
  牌坊是古老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但是,由于牌坊在我国浩繁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只是属于“小品”之列,故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几乎无人进行专门的深人研究,因此,牌坊究竟起源于何时,究竟是怎样发展演变的,人们为什么热衷于造牌坊,牌坊究竟具有什么社会功能、文化意义、内涵等问题,至今尚无一致公认的明确定论。鉴于此,本文拟作一番深人的研究和探讨。
  二、牌坊的源流
  关于牌坊的起源,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界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即:“牌坊起于宋而盛于清”①。根據对牌坊的结构、形制演变过程和对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深入考溯研究,笔者认为,牌坊的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中叶,牌坊从产生,到形制成熟,到种类众多,繁荣兴盛,由结构简单到结构繁复,由形制单一到形制多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
  根据对散存于全国各地的数以千计的历代牌坊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剖析,可以发现,牌坊不论其结构多么简单或者多么复杂,形制如何单调或者如何花式繁复,而其基本的两大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柱子和横梁。
  根据对历史文献的查考,两根柱子加横梁这种原始门在古代称为“衡门”即“横木为门”②,唐颜师古云:“衡门,横一木于门上,贫者之居也”。③这种两根门框柱子上架一根横木构成的“衡门”,显然已具备构成牌坊的基本要素,堪称为牌坊的原始雏形。据查考,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关于“衡门”的记载是《诗经》中的“衡门之下,可以栖迟”④。而《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这也就是说,牌坊的原始雏形最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
  牌坊产生以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这是牌坊整个发展演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也是变化最频繁的时期,据考,大致上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坊”和“坊门”的产生。
  2、坊门与“华表”结合,形成乌头门(棂星门)及冲天牌坊。
  坊门起先也只是像“衡门”那样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在柱侧安装可开合的门扇而构成的。后来,随着经济的发达和城市建设的繁荣,人们对坊门的建造也就逐渐讲究起来。于是,产生于上古时代、到隋唐时已演化得雕工相当精致、形制赫然华贵的华表柱被人们移植为坊门的柱子,这是牌坊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雏形日渐迈向成熟的重要的第一步。
  坊门原先颇为简单的两根立柱,被两根雕饰华丽、形制威武的华表柱所取代,由两根高过门顶的高大华表柱中间相连一至两根横梁及门扇组合成一种新式样的门,这种门称为“乌头门”,以后亦被称为“棂星门。由于“乌头门”华贵庄重,气势威严,就被当时有地位、有权势和有钱的大户人家纷纷用作建造府第大门, 以至唐宋统治者不得不对乌头门的使用作出明确规定:“……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堂厦两头,门屋不得三间两架,仍通作乌头大门。”⑤“六品以上仍用乌头大门。”由于“乌头门”含有族表门第之意,因此“乌头门”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又被称为“阀阅”,之所以这样称,是因为“古者以积功为阀”,“经历为阅”。由于“乌头门”起了标榜“名门权贵、世代官宦”之家的作用,因此成了上层等级的代名词,后世所称的“门阀贵族”、“阀阅世家”也即由此而来。
  “乌头门”是唐以前通常用的称呼,但宋以后“乌头门”这一名称便日渐少用,而被“棂星门”这一称呼所取代。“棂星門”是牌坊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同时,由于其威严、庄重、气派,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因而也被作为牌坊的一个血缘分支保存延续下来,自宋代以来,棂星门常常被用于建造文庙、佛寺、道观、陵墓等庄重场所的正门。而在这些场所建造的棂星门往往只起一个标识作用而并不需要起什么防卫作用,因此棂星门上的门扇可装可不装。于是,这些棂星门就只剩下了华表柱和作为额枋的横梁。因华表柱远远高出额枋,呈冲天状,故而民间就将其称为冲天牌坊,成为牌坊的最主要的形制。
  3、坊门与“阙”结合,形成屋宇式牌楼。
  尽管乌头门式棂星门其形制要比普通的衡门式的坊门庄重、美观,但是其装饰仍不够华丽,气势也不够雄伟,满足不了达官贵人们要用棂星门、牌坊来作族表、标榜、炫耀、装饰的意图,于是,人们就又将春秋时代即已产生的阙的形制吸纳进来,融人到乌头门(棂星门)的形制中去,从而使牌坊迈出了演变发展成为牌楼的重要一步。
  阙早在春秋时代即已产生,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起先,阙是较高又较大的,阙顶的台上可起楼观,以供守御人员登临隙望,警戒查询,犹如近现代的岗楼。因左右两阙之间有空缺,有安装门扇的,但一般不安装门扇,相距数米,形成一个通道。由于阙尤其是阙的楼顶,具有优美的造型、壮观的气势,装饰性、美化性极强,于是乎,人们就借鉴阙的形制,将建造网的楼顶的方法移植到坊门上来,在坊门柱子的顶上也加盖了楼顶,并在檐下加上斗拱、梁杭、图案等装饰物,使无顶的坊门变成了有瑰丽楼顶的屋宇式牌楼。结果,不仅要比原有的衡门式坊门和乌头门式棂星门更为庄重、美观,而且更为轩昂巍伟,气度非凡。正因为楼顶有如此之功效,所以,仿阙式有楼顶的牌坊出现后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人们纷纷在牌坊的额枋上起楼,一层一层修筑起斗拱和屋檐,飞檐起脊,一般为单檐,大型楼则做成重檐或三重檐,许多还装上了琉璃瓦顶,檐脊上装上形态神韵各异的龙、凤、狮、天马、海马等檐角小兽,犹如宫殿、庙宇的楼顶。这种起了楼顶、柱子又不出楼顶的牌坊也被称之为屋宇式牌楼。牌坊之所以亦被人们称为牌楼,其渊源也即在于此。
  4、坊门与“华表”和“阙”共同结合,形成冲天式牌楼。
  按常规,牌坊的立柱都是高出额枋的,而屋宇式牌楼的柱子都是在额枋下的,两者各不相同。但是在牌坊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些人在改造坊门时,对华表柱和阙兼取所长,将两者的优点和特色都吸纳进牌坊中,既将坊门的柱子替换成高高冲天的华表柱,又在坊门的额仿上也盖起了楼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统一于一体,从而形成了一种牌坊、牌楼形制兼而有之,独具特色的既有冲天华表柱,又有华美楼顶的冲天牌楼(亦称冲天牌坊)。这样的冲天牌楼虽然在历代建
  造的牌楼中为数并不太多,但至今仍可在一些地方见到它们矫美华贵而庄重气派的身影。
  参考文献:
  [1]王捷,牌坊琐谈【J】。旅游日报,第174期
  [2]衡门,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颜师古,汉书注·玄成传【M】
  [4]诗·陈风·衡门【M】
  [5]唐会要·舆服【M】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如今的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硬实力上的竞争,同时也具备软实力上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软实力,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共雕塑艺术间的相关概念与功能,分析物质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公共雕塑;艺术;物质文
期刊
2017年4月份以来阜阳市公安分局颍州分局在开展“平安使命-1”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和谐的警民关系无不起不到巨大的作用,现就当前警民关系浅谈一二。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服务群众平安幸福
期刊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难教是公认的。本文从汉字演变, “六书”理论,再运用相应的输出功能,从而实现“极”字的有效输出教学方式。  【关键词】:汉字演变;汉字构造;“六书”理论;对外汉字输出  引言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种,一种是表意文字,一种是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一种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通过代代相传的劳动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汉字的起源,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期刊
【摘要】:本研究浅析两岸语言的差异研究的理论背景、社会背景,呈现两岸语言差异研究的现状。探索推进语言差异研究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两岸语言差异;研究意义  一.两岸语言差异研究的理论背景  1.1 关于两岸语言差异的研究  胡士云(1989)把大陆与台湾词语的差异分为两种:一种是表述性差异,一种是非表述性差异。表述性差异即“用不同形式的词语来表述同一意义而引起的差异”,也就是构词习惯的不同。
期刊
【摘要】:动物词汇在语言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动物词汇的联想义跟文化背景,人们的思维方式等原因有关。本文主要围绕动物名称“鼠”具有的语义,联想义及产生这些联想义的原因等不同方面作分析,得出了鼠的具有卑微的联想义是自古而来的。  【关键词】:鼠;意义;联想义;原因  一、鼠的词语及其意义分析  众所周知,老鼠的生物习性不被人们接受的,创造汉字、汉词的祖先们对这种头小尾长,贼眼溜溜的小动物也没有什么
期刊
【摘要】:盘扣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好象征,具有我国独特的手工技艺的特点。文章以旗袍为依托,简要分析了盘扣的发展历程、类型及制作工艺流程,研究讨论了盘扣在服装中的装饰性和功能性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出了盘扣在传统服饰中的艺术效果和欣赏价值。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盘扣;传统服饰;旗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于潮流服饰的
期刊
徐思奇
期刊
【摘要】:“义利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很受重视的文化现象,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义利之辨”的讨论,从春秋时期至今延续了两千多年。在今天,义利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考察和发掘传统义利文化的内涵,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总结出传统义利之辨的现代意义,无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义利观,实现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还是促进经济社會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义利之辨;义利观;现代意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对人类社会起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这一系列问题着实值得我们深思和玩味。本文从音乐的属性入手,通过表现说、形式派、形质说和审美意识形态说,探讨音乐的社会功用。如今,音乐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已不言而喻,然而,生活在音乐海洋中的人们也许很少深思过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对人类社会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
期刊
邵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