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校我的理念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市中原区外国语小学位于文化宫路102号,始建于1981年,其前身为颖河路小学,1999年更名为外国语小学,是郑州市首家公办外国语小学。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60余人,90余名教师。
  一、深入调研,提炼办学理念
  2005年2月我到外国语小学任职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分别找班子成员、教研组长、不同年龄的教师谈话,了解学校的情况。针对当时学校的具体情况,从何处入手打开工作局面呢?我决定用办学理念整合教师队伍,进而形成学校的主流意识,用主流意识统领学校工作。学校要实现无为而治,靠的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依托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根据我校的生源实际及学校特点,我们将“我们努力为学生:铺就一条通向明天的路,打开一扇走向世界的门”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上办学理念的提炼,我们是基于如下思考:一是我们今天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可能做工,可能务农,可能搞研究,但无论做什么,都要拥有良好的习惯,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了良好的习惯,他们的人生之路就能够走得踏实和扎实。二是我校是外国语小学,通过六年的英语基础学习,使他们能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成人后能运用英语的工具性更多地了解世界,同时也通过他们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多措并举,提升师德水平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高层领导,还是一般民众,都对教育高度重视。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怎样才能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呢?我们注意从教师培养入手,真正依靠教师、发展教师,让教师真正热爱教育。
  一个教师,人生的很多时光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中的生命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整个人生的生命质量。多年来,我们努力为教师的这段历程抹上一些亮丽色彩,让她能享受学校。通过学习三平精神以及师德典范的引领,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通过开展“与书为伴”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使教师知晓要以积极心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通过为外出学习教师开讲座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和教育素养;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老师们互相配合,进一步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对和谐校园建设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搭建平台,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知识能力的提升是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情境的,不能离开实践体验。教师的专业知识唯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被激活,成为真正有用的知识。我校在做好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努力实践道德课堂,探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以“三课两查一测”为抓手,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努力践行作业建设,全力为教师搭建平台,使他们在活动中成长,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细节入手,探育人之道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近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2005年,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养成教育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明确把教学生学做真人作为我校的德育工作目标。几年来,我校的养成教育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階段(2005.9——2008.6)此阶段我们从行为、卫生、学习、礼仪等方面分学期共进行了二十余个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采取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上的讲话,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演讲,每月评选“规范之星”等方式。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学生的行为有了极大的改变。
  第二阶段(2008.9——2010.6)美国著名行动学大师杰克·弗莱曼说:“细节的重要性,被太多的人忽视了,他们总是眼高手低,不善于从“小”入手,从“微”做起,以至于让自己每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大而不实的空架子。这种容易导致失败的人性弱点,是成功的天敌!”从弗莱曼的话中,我们知晓了这样一个命题:细节决定一切。良好而持久的养成教育要想深入下去,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抓住细节,从小做起,从微做起。为了确保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做到一是细化内容,二是细化职责,三是细化标准,四是细化过程。
  第三阶段(2010.9——至今)在养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一个问题反复要求反复讲,但是问题仍然反复出现。2010年秋季开学后,我们借鉴外校的经验,实行“日清周结”管理。
  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和细致工作,学生普遍反映个人都比较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每天上学前知道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净,每天放学时能够自觉清理桌斗内的杂物,值日的同学扫完地后知道检查桌凳摆放的情况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责任心也比以前有所增强,个人的行为习惯也逐渐养成。
  五、多彩活动,促真人求真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像植物的生长,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在德育目标的确立上注意避免脱离学生实际,在德育形式上注意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注意适应其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学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搭建活动的平台,先后开展了设计校徽、诗香满校园、畅游浩瀚书海、筹备更名十周年庆典、家乡春节习俗调查、 “节粮爱粮,从我做起”主题实践队会、红领巾跳蚤市场、科学观看日环食、与世博同行系列主题教育。在活动中要求教师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讨论、体验的方法,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成长,学会求真、求善、求美。不仅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而且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个乐队,各种乐器必须协调行动,才能奏出悦耳的乐章;一所学校,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必须和谐有序,将正确的办学理念转变为全校师生的统一行动,才能结出丰硕的教育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办学理念、凸显办学特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俗话书:“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和各科相比在现实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成绩不佳,为深入探讨并解决这一问题,现就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现象做一下反思。  一、具体表现  1.学生学习语文缺乏积极性  学生对语文的态度不端正,兴趣不高,常常是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有的学生随心所欲,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期刊
论文摘要: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实施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是培养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的摇篮,“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教学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育与创新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教育不能没有情
期刊
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大学的扩招,人口低谷的到来,诸多因素的叠加,使得本来就不景气的职业教育更加的步履维艰:三职高的转型、二职高的倒闭、五职高的倾颓、一职高和四职高的衰落,不能不引起我们职专人的思考和警醒。  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坚决的改革,彻底地改掉影响学校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  我们的学校为了发展,进行了专业部的改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又大力拓展联合办学、层次办学和校企合作,这些都给学校的
期刊
发展智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重视智力开发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现代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智力开发,它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特别是思维力,以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要说明。  一、观察力的开发  观察力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观察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具体做法如下:  1.确定观察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指出
期刊
初中生作文是一个常被语文老师常谈常惑,令人感到十分头疼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地全面推进,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已日益变得迫在眉睫。有的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溜。他强调勤于读书,逸于作文。有的老师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时时练笔,日则成篇;久而久之,冰冻三尺。他突出的是勤练。还有的老师说:学生作文的假大空,缘于缺乏生活和缺乏观察生活。“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等等,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充分说明了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知道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
期刊
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在观念和行为上发生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不同的教育观念产生不同的教育。传
期刊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崇高而艰巨的工作,它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成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这里主要指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格特征,包括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就得处处率先垂范;不具师表作用的,虽当了教师,顶多不过是个“教书匠”而已。  一﹑对语文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  语文教师首要的心理品质是对语文教育事业怀有高度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产生于对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