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经验(附4053例报告)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建立24F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本院2005年5月至2018年6月应用B超引导下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4053 例,男2631 例,女1422 例.年龄2 ~82 岁,平均41 岁.结石长径1. 3~14. 3 cm,平均2. 8 cm.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并总结手术的操作要点.结果 4053例患者,共治疗肾脏4517个,其中左肾2438个(53. 97% ),右肾2079个(46. 03% ).所有患者共行PCNL 5346次,其中一期手术4458次(83. 39% ),二期手术733次(13. 71% ),三期手术139 次(2. 60% ),四期手术16 次(0. 30% ). 4517 个肾脏中, 709个(15. 70% )肾脏需多通道取石,其中双通道433个(9. 59% ),三通道182个(4. 03% ),四通道68个(1. 51% )和五通道13个(0. 29% ),六通道7个(0. 15% ),七通道2个(0. 04% ),八通道3个(0. 07% )和九通道1个(0. 02% ).手术时间18~266(97. 3 ± 41. 2)min.住院时间7~68(11. 2 ± 3. 9) d.单发结石一期手术清除率为97. 3% ,复杂上尿路结石一期手术清除率为78. 2% ,最终总的手术清除率89. 3% .出现与手术相关的明显并发症157例(3. 87% ),包括术中、术后输血131例(3. 28% ),其中22例(0. 54% )因出血严重需行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17例(0. 42% ),胸膜损伤9例(0. 22% ),无肝脏、脾脏及结肠等损伤,无肾切除及死亡病例.结论 B超引导下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高危型HPV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浙江省瑞安市红十字医院妇科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经阴道镜取组织活检确诊的CINⅠ、CINⅡ、CINⅢ患者各200例,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PV DNA技术(HCⅡ)行高危型HPV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病例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达80.33
目的探讨擦拭法、冲洗法及冲洗擦拭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口腔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接收诊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观察,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甲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冲洗与过氧化氢溶液擦拭,乙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丙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冲洗,统计学对比三组患者护理前后口腔
目的 明确术前俯卧位CT对经皮肾穿刺中通道选择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方法对比同一患者的俯卧位CT与仰卧位CT中肾脏邻近器官与肾脏的相对位置及邻近器官与经皮肾穿刺通道的关系.
期刊
目的 比较微创方法治疗马蹄肾合并肾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期间收治的15例马蹄肾合并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了解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湿地公园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实验室内环境模拟钉螺生存繁殖,开展湿地区域本地、流动人口血清学和血吸虫病防治知晓情况调查,分析钉螺输入湿地的潜在危险因素,找出湿地区域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本研究共调查3 006人,血清学阳性19例,阳性率为0.63%,其中疫区组阳性率为1.00%(15例),非疫区组阳性率为0.27%(4例),两组血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摄取营养最合理的鼻饲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老年病科需鼻饲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比较灌注法、滴注法、泵注法三种鼻饲方式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在胃肠道并发症、人体测量及营养指标监测方面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泵注鼻饲方式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灌注法及滴注法(P<0.01)。结论泵注鼻饲更适合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人
消化道病毒是消化性疾病的一类病原体,研制疫苗防治该类病毒感染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乳球菌是一种新型疫苗载体,此文综述了乳球菌介导的轮状病毒、HBV、HCV和肠道病毒71型等消化道病毒疫苗的构建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制现状。
目的利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SupercathTM CLS)取代透析专用的16号或17号內瘘穿刺针进行动、静脉內瘘穿刺,帮助患者将穿刺针眼塑型成扣眼。方法选择3例透析患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开始使用穿刺套管针,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穿刺针眼塑型由最初V型转U型,扣眼形成。结果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SupercathTM CLS)避免常规扣眼形成的"三同"偏移现象,不使用"图钉"(BioHo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