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激浪,还语文课堂一个精彩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时、课程进行时、课堂小结时巧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得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它既是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需要,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展现的需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肤浅认识与具体做法,旨在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提问;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文本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产生兴趣。”有位教育家也曾告诫为师者:“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适时地提出恰当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对手中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沉浸到文本中,去阅读,去品味,去探究,去思考,去比较,去归纳。它所产生的学习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巧设问题,可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更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其次,要旁敲侧击,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语句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提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再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提问要结合学生年龄、阅读水平,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即,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滋生思维惰性,这样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最后,要适时设问,随机应变。提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文本重点,训练要点和教学进程。
  在语文课堂中究竟该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益,让课程目标圆满完成。结合自己新课程教学的实例,谈谈几点体会。
  一、精彩导入
  课前导入,把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精彩的设疑导入,能让这个过程大大缩短。
  在教授七年级上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时,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本想完全由我的讲解来引入文本的阅读,但临上课改变了主意。在没有布置预习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阅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问题。10秒后,发言的声音此起彼伏:谁为你打开一扇门?为谁打开一扇门?这是一扇怎样的门?门里面又是什么?怎样打开这扇门呢?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打开后会怎样呢?多精彩的问题啊!用不着我多说,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了文本中,或独自思考,或左右讨论,问题一一得到解决,教学目标得到了圆满的实现。
  执教八下《错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问题的:进入初中,你有没有错过什么?当你发现错过时,除了懊恼,你还做了些什么?你认为这是你犯的过错吗?第一个问题,学生想说的很多,大多是关于某次考试失利的错过。第二个问题,学生有些茫然,只有一部分人说他们总结了失利的教训,第三个问题则更茫然,错过不就是过错吗。这正是我要的效果。此时让学生深入阅读,去寻找二、三两个问题的答案。阅读完毕,大部分学生有所领悟。这篇课文,对初二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本就有一定难度,设置这些问题,使学生化身为文中的第一人称,带着自身的经历再来阅读,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彩过程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愤”“悱’,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问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
  (一)比较式提问
  在教授八下《范进中举》和《孔乙己》的比较阅读时,我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范进家贫,抱鸡上集卖,如果是孔乙己,他会这样做吗?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讨论的结果归结到了两人的本性差异上,对两位人物的形象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点拨式提问
  同样是《孔乙己》,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我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都楞住了,片刻,有学生搬出了文中的原文“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来回答。“为什么他的原名会被人遗忘?”我接着问。学生思索着,渐渐他们认识到是因为孔已己的地位太低,是被人取笑的对象,才会只剩绰号,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社会。
  (三)探究式提问
  九上《故乡》是传统的名篇,在理解主题时,有学生说这部作品太沉重,给人透不过气的感觉。我是这样引导的:宏儿和水生的关系让你想到了当年的谁?学生大喊:迅哥儿和闰土。我再问:为什么在迅哥儿和闰土之间生成厚障壁时,宏儿和水生的关系还这么好呢?沉默、思索、小声讨论、声音渐响,他们认识到作者的心中对社会对人民还有希望。   (四)关键式提问
  八下《核舟记》和《口技》都是赞颂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的文章,都有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所以,我是这样处理的:“奇巧”体现在哪些地方?(《核舟记》)“善”表现在那些细节?(《口技》)这样的问题,提纲挈领,使得学生一下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
  (五)想像式提问
  八上《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在短短的课堂上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提问: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
  三、精彩结课
  如果说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那么结课就是散文的高潮,当为精彩之笔;它既是本文教学的—个总结,又是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个重要环节。因此,我很注重这每节课最后的几分钟。我常常采用如下方式:
  (一)总结式提问
  学完了一篇课文,对这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本节课所授课程的要点,让学生回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整个体系有了清楚的认识,从而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七下《松鼠》,“松鼠的特点可以用哪几个词语来概括?”
  (二)启迪式提问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佳作,给读者许多深刻的启示。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不妨让学生谈谈读了本文后的感受,从中得到了哪些启迪。如《幽径悲剧》、《都市精灵》,问:读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学生们常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阐述不同的观点。我一一给予肯定。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又一高潮。
  (三)设疑式提问
  一些经典名作往往是百读不厌的作品,其深意远非一节课能够完全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依据课文,设置疑点,启发思维,大胆想象,掘出深意。我教授《狼》这篇课文时,结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假如顾野没有麦场,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你又将如何设计情节呢?学生经这一问,投入极大的兴趣,纷纷发表看法,我借此让学生课下整理成文,收效很好。
  (四)续写式提问
  有些文章在完整的故事后面还有故事。我在教授七上《皇帝的新装》时,临下课时问:游行大典完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整理成文,学生们在课下精思成文,妙章迭出。再如,九上《我的叔叔于勒》,同样可以让学生发挥合理想像:菲利普夫妇回到家后会怎样做?如果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他会怎样做?学生的回答常能让我拍案叫绝。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阅读文本,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提问这一武器,投石激浪,创设精彩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沈龙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修订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
其他文献
基督教是美国文明的支柱之一,影响着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的美国人都认为上帝在他们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的这种宗教意识与美国殖民地开始时期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
从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此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构建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阐述了和谐图书馆的定义,指出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建立人文环境的关键要素,探讨了如何建立图书馆良好的人文环境。
从知己知彼、上下同欲、令之以文、择人任势等4个角度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孙子兵法》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
论述了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变革,并就数字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及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发展,农业机械工程领域也受其影响,开始朝着绿色方向发展。绿色技术成为支持农机研制的关键技术,得益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支持。本文分析了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