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elyns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的思想观念、利益观念、竞争观念不断涌现,随之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腐朽、不健康的东西也滋生蔓延。因此,探讨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思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具体措施和经验教训,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的绿色通道,就成为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了。
  几年来,笔者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前提下,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就更新德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做了一些探讨。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能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要健全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团员活动室的作用,在校园和教室张贴校风、教风、学风,张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以及名人名言等,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处景点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实行中小学政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劳动技能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为目的的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把握这一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1、转变教育观念,使教育与育人相统一。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政治课成为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灌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加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思想政治课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五爱”、“三观”教育。要选择典型事例和材料,凭借感人的榜样,凭借教师的激情讲授,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去推动学生相信和追求一定的思想政治倾向和道德倾向,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注重心理调适,改善师生关系,以塑造学生的完美个性。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学有专长,还应是一个精神饱满、情绪乐观、人际关系谐调、言行举止受人欢迎的人,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营造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交朋友,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使师生彼此心理相融、产生思想上的共振,要杜绝“我教你听”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领悟到自我价值并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3、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做到自强自主。
  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要改变过去重理论灌输而轻实践教育的不良倾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达到自强自立。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多途径特征
  
  中小学各学科所担负的德育任务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科学性为前提,渗透思想道德建设。同时,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风格、平等的师生关系、高度的敬业精神体现教育的示范性、有效性和教育性,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
  如:在语文教学中可用插图激趣法、语句激情法、情境再现法、生情法、人物赏析法等不失时机地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用先进历史人物的言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事业心;在地理教学中可渗透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激发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总之,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应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教育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科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才培养起着主导作用。
  
  四、以班团队活动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促进德育目标全面落实
  
  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德育工作者在落实德育目标时,也应以此为基础,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班团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应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实践”为载体,以“跨世纪雏鹰行动”为活动中心,以团队的基础工作为重点,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比如:开展以学英雄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抒发爱国情怀,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起点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爱家乡,学好知识,保卫祖国,建设家乡;开展“我是集体小主人”、“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要将德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之中,从中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做到道理从大处讲、要求从小事提、训练从行为起、效果从实处求,扎扎实实,有的放矢,切不可空洞说教和盲目“拔高”。
  总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教育是主渠道,但同时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肩负起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
其他文献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数学是很难融入情感因素的,因为数学呈现给大家的是冷冰冰的数字。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可以尝试着在数学中加入情感因素,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本人而言,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情感因素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学中。   首先,将爱国主义教育渗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方面包含着
期刊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始终把学生置身于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转变的理念。新课程实验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下面笔者根据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语文师生角色定位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套用的课堂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成为一种较多看到的现象。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种热闹课堂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套用语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
期刊
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进行知识衔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数学思想衔接。初中阶段,侧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高中阶段学习内容多、复杂,学生学习压力很大,而且高中数学相当抽象,入学门槛过高。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学习,“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为此,面对新课程,在数学教学方面该如何正确应对,尤其就高中起始阶段来说,如何搞好教学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质量的今天,如何优化化学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学会”化学知识走向“会学”化学知识,对我们的化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变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投身于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改革。    一、对化学学科教学的认识    化学是一门
期刊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有效的生成又离不开科学的预设,现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预设与生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预设,因势利导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起点。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新教材大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培养的认识与做法,强调学生兴趣的升华应在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在新面孔、新气氛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  关键词: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在实践新一轮的课堂改革中,课堂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老师的观念、方法的改变
期刊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也不是特定学校的学生才有,而是所有学校学生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学生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中考中占着半壁江山,地位举足轻重,一篇好作文对语文科的考试得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广大农村初中生的写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素材匮乏,缺乏真情实感    广大农村初中生多为寄宿生,生活基本是家、学校两点一线,历事不多,生活单调,各种感受和经验相对较少,加上阅读积累不够深广,作文时往往语拙词穷,因而他们最怕上作文课,也最怕写作文
期刊
有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问题是个难点,亦是考试出题的热点内容。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没有感性知识为基础,学习感到非常抽象,尽管课上能听懂,但课下对变化多端的习题还是显得力不从心。现结合教学实际以规律总结和解析形式谈谈如何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一、规律总结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即DNA。          2、碱基计算的一般规律:  (1)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