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始终把学生置身于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转变的理念。新课程实验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下面笔者根据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语文师生角色定位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都在尝试着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讨论式、对话式、探究式等新方法不断涌现,学生的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但是,表面热热闹闹的课改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对话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很好,师生平等对话,有问有答,有争论有探讨,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大不相同了,往往会出现师生一问一答或者万马齐喑的局面,师生之间平等、真诚的对话难以实现。问题出在哪儿呢?从教师这一边看,有课堂气氛营造得不好、提出的问题难易度不合适、老师没能真正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等因素;从学生这一方面看,主要是习惯性地把教师作为权威,不敢与教师平起平坐,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自然无法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结束时作好分析评价;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建设者,他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动嘴,自己将知识建构起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组织好课堂教学中的阅读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公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并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受教育者,积极寻找发展的机会。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可能自然生成。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每一节有限的课时内自觉地、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走向独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学习而努力。自主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但自学又不仅仅是阅读能力,还包括培养主动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写阅读札记和笔记的能力,还包括思考、推理、联想、想象、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三、问题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课堂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也应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性,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要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并且难易适中,不致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另一种则是由学生提出,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能力和表达能力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即席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还能充分暴露学生的认识状况,教师获得即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讨论能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高度发展,而一个人的智力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言语能力。组织好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矛盾的展开和适时地结束,要让学生留有余地回去思考。
  
  五、课堂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相互统一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果离开语言实践、语言训练去弘扬人文,会自觉不自觉地导致削弱乃至否定语文本体。弘扬人文,首先就要认识到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我们的汉语言文字有强烈的人文意识,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情感,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实践、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炽热感情,唤醒溶解在学生血脉中的母语文化,在学生心灵上建构起牢不可破、永不遗忘的“母语情结”。在主张加强人文性的时候,不要忘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序列化,做到“目标与目标间的系统完整”。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规律可寻的。张志公先生认为:“摸清楚这些规律,运用它,设计出训练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就能大大减少教学上的盲目性,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语文教学是要反复学、循环学,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语文教学要总结历史的经验,立足于现代中国人的需要,批判借鉴西方语文的科学传统和中国语文的人文传统,建立起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既是开放性教学的尝试,又是一次语文教学史上的重大变革,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创造,不断地发掘和大胆地尝试。我相信,只要愿意努力,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其他文献
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都想向同学或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力,让人信服。那怎么才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准确无误地告诉给大家呢?这就需要口语方面的训练。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训练口语的最好时机。所谓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演讲,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  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用情感真诚交流,教师因材施教,巧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使学生热情奔放、轻松学习、快乐收获。笔者调查了多名学生,经实践尝试,总结出以下课堂“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八法,不妨尝试,会引领你走出课堂上被动学习的窘境。     一、情感投入法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而冠以高级二字,就是因为人有情感和思维。学生的情感世界清纯而丰富多彩,师生敞开心扉,坦诚
期刊
考场作文由于受其“写作”和“评价”的特殊性的制约,所以如果能够打造好文章的诸多美点,使之在阅卷老师眼前频频闪现光彩,则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精心打造考场作文的美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造一见倾心的起点美    首先,当然要打造文章的标题美。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拟好文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也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拟题时,开口要小,要紧扣文旨。新颖别致的文题
期刊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由于受到“打工潮”和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有的学校甚至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心思学习。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的现象比较普遍,其结果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内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导致不少学生因“从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了积重难返的恶性循环。因此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环保”语文观,既是当前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思想的全新解放,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要打造“环保”语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本清源,优化语文教育环境    从教学环境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物理教师的一大重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学中要善于了解学生,师生关系要融洽,并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物理是有用的,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 物理教学 培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
期刊
当前,历史课程的功能已打破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突出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为目的,因此,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就显得日益重要。历史地图具有直观性,更具有蕴含性,它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广度,增添了教材的难度,更主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人教版《中国古代史》课本为例,所有历史地图按性质分类,主要有下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作为初中化学教师,从上第一节化学课起,就应该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成乐趣,把乐趣转化成志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而轻松地学习化学。经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
期刊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求值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高考复习中为学生总结解题的规律和途径,掌握技巧,优化解题效果,很有必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为了更有效地解决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问题,须做到“三看三凑”,即:“看角——凑同角;看三角函数名称——凑同名;看式子结构——凑公式”。下面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同仁。  一、看角——凑同角  三角函数式中常常有多个互异角或非特殊角,要看清角与角
期刊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数学是很难融入情感因素的,因为数学呈现给大家的是冷冰冰的数字。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可以尝试着在数学中加入情感因素,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本人而言,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情感因素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学中。   首先,将爱国主义教育渗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方面包含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