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口面部及喉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儿童流涎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伴有流涎症状的脑瘫患儿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治疗组和康复对照组,电刺激治疗组33例,康复对照组32例.康复对照组给予口部运动疗法及口面部感知觉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电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面部及喉部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6个月后,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对脑瘫患儿的流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6个月后,电刺激治疗组和康复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46.9%,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同级别TDS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口面部及喉部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瘫儿童流涎症的疗效,口面部及喉部低频电刺激法是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康复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脑卒中早期,多可因肩周肌肉(特别是冈上肌、三角肌)肌张力降低、肩关节囊松弛以及受重力等因素而引发[1-2].有统计研究表明,其发生率约40.9% ~ 70.7%,而肩关节半脱位后有近80%的患者还会伴肩痛、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能影响腋神经电生理特性,从而导致患侧肢体皮温改变和肌肉萎缩[3],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因此,脑卒中早期
期刊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脑损伤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64例分为A组(n=21)、B组(n=22)和C组(n =21例).3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均采用不同参数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参数:A组波宽(T)为700 ms,脉冲间歇(R)为2 s,频率为0.19 Hz;B组患者T为700 ms,R为l s,频率为0.29
一、颅脑创伤概述颅脑创伤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颅脑创伤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在我国其增长更为迅速.由于急救医学和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脑创伤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患者存活率大大提高[1].而颅脑创伤存活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多数患者经急诊救治或手术治疗后会遗留功能损害(包括肢体、认知或某些器官等),部分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生处
期刊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TMS)对额叶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科治疗的额叶损伤患者18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康复训练、针灸及高压氧等常规干预,同时辅以低频TMS治疗,采用武汉产CCY-I型经颅磁刺激仪,磁刺激强度为患者100%运动阈值水平,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d,共治疗5周.于治疗5周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左额叶损伤患者在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脑出血的救治率得到明显提高,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本研究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患者5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期刊
运动频率通常指每周运动的次数.相关研究表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体疗可安排每周5次运动训练(通常为有氧耐力训练与力量训练相结合,运动强度宜控制在60% ~ 70%最大摄氧量水平),每次持续1h左右,同时辅以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及控制血糖的常见干预方案[1]。
期刊
说明:(1)本索引按主题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2)在主题词相同的情况下,按文章页码顺序先后排序;(3)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在所属各部分之首;(4)著录格式为:文题(作者)(期):起码。
期刊
目的 探讨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或腹式呼吸、深呼吸和呼吸操三阶段训练.在治疗2,4个月后,分别采用肺功能检测仪、6 min步行试验及SF-36简明量表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2,4个月后,呼吸训练组与治疗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