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作品中的物象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建安时期文人刘桢,是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文学创作为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目前来看,学术界对刘桢作品中的物象研究似乎略显薄弱。本文对刘桢所有作品中的物象经行了分类和整理,从植物物象、动物物象和其它物象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归纳了刘桢作品中的物象使用的两个特点,并且分析了刘桢作品物象使用的影响。
  关键词:建安时期 刘祯 诗歌 赋 物象
  一.刘桢作品中物象概论
  刘桢的作品,今存者据俞绍初《建安七子集》辑录,诗歌有八题十三首(《公宴诗》,《赠五官中郎将》四首,《赠徐干》,《又赠徐干》,《赠从弟》三首,《杂诗》《斗鸡》,《射鸢》)另有失题诗十四则;赋六篇(《大暑赋》《黎阳山赋》《鲁都赋》,《遂志赋》《瓜赋》《清虑赋》);文五篇(《谏平原侯植书》《与曹植书》《与临淄侯书》《答曹丕借廓落带书》《处士国文甫碑》)另有失题文七则。本文把这些作品中的物象分为三大类:植物物象,动物物象和其他物象。下面就一一论述这三类物象。
  (一)刘桢作品中的植物物象
  刘桢作品中的植物物象大致可分为木和草两种。
  1.木物象
  刘桢的作品中有两首诗,一则失题诗及两篇赋中运用植物物象。在《公宴诗》中用珍木等物象来表达宴会的盛大及诗人对昔日宴会的美好记忆和怀念之情。扶木物象源于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在《大暑赋》中借用这一物象表示太阳升起的地方。刘桢的一则失题诗:“昔君错畦畤,东土有素木。条柯不盈寻,一尺再三曲。隐生置翳林,控倊自迫速。得托芳兰苑,列植高山足。”其中诗人用素木意象表达对曹氏父子赏识的感激之心。桑梓指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因古人多在居住处周围种植桑树用来养蚕种植梓树用来获取蜡而合称指代家乡。《黎阳山赋》写于刘桢行军途中路过黎阳山,登高望远,一时怀念家乡之情无法抑制,故写下此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浓浓思念。刘桢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赠从弟》三首,第二首中的松柏物象历来被世人赞赏,用松柏在冬季依然挺拔青翠的自然属性来喻人的品格高洁,这一手法与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松柏喻品格高洁手法也被后人所借鉴。
  2.草意象
  在《赠从弟》其二中刘桢用蘋藻这一物象来勉励从弟要有高洁的品格。在一则失题诗中:“青青女萝草,世依高松枝。幸蒙庇养恩,分惠不可赀。”用女萝草对高松枝的依附表达对曹氏父子的依附。刘桢作品中有木物象五种草物象三种,其中有喻高洁的松柏、蘋藻,寄相思的桑梓,表感激的素木、女萝草。
  (二)刘桢作品中的动物物象
  刘桢作品中的动物物象以鸟物象最具代表性。刘桢的作品中,有四首诗歌、一篇赋中运用鸟物象。在《公宴诗》中诗人用灵鸟物象来表现宴会的盛大和对此的追忆,回忆往昔的欢愉则流露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及对其的渴望。在《赠从弟》其三中用凤凰物象表达自己对从弟追求高洁志向的期冀。在《杂诗》中描写凫和雁在池塘里的悠游自在表现对自由的向往,连用两个动物物象表明动物自在的生存方式,从而更突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在一则失题诗中:“翩翩野青雀。栖窜茨棘蕃。”用野青雀自喻表达对曹氏父子的感激,其中“野”字突出了依附曹氏之前的无主,从而加强对曹氏父子知遇之恩的感激。在《鲁都赋》中把马车的盖比作飞鹤来突出鲁都的人丁兴旺和富庶。
  (三)刘桢作品中的其它物象
  刘桢作品中除植物物象和动物物象还有其它物象,其中具代表性的是时序之风物象。
  在刘祯的诗歌中有七首诗及四则失题诗中运用风物象,其中通过春描绘夏秋冬四季风给人的感受不同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在一则失题诗中:“初春含寒气,阳气匿其晖。灰风从天起,砂石纵横飞”和《赠徐干》中都描写了初春之风,其中前者是充满寒气刮起砂石之风后者是和煦的微风,然而诗人在和煦的春风中想到的是分别的好友徐干因此流露出感伤怀念之情。在《公宴诗》中描写了夏天的风,在欢快融洽的宴会中清风带来清凉之感,令人身心愉悦。在《赠五官中郎将》其二中和《赠五官中郎将》其三中,前者描写了秋天的风扬起落叶和地上的埃尘,病痛缠身的诗人在萧瑟的秋风中思念起分别的故人分外感到哀伤;后者描写秋天的风使人感到凄凉、寒冷。在《赠五官中郎将》其一中描写了冬季的风给人以寒冷之感。很明显,刘祯的作品中风物象集中标明了春和秋两个季节。春天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刘桢作品中春天的风物象却如秋天一样悲伤惆怅、充满感伤之情。秋天满地落叶、秋风萧瑟的气氛与诗人的疾病缠身、思念朋友的凄凉无助之感相一致,此时诗人的风物象不仅仅是诗人真正感受到的自然现象,也不是自然时节变化的反映,而是与诗歌融为一体,被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刘桢作品中的物象特点
  (一)鸟物象的使用和特点
  刘桢的作品中通过鸟物象流露出的感情都是充满对生活的积极向往、乐观之情。而同时期三曹,应玚,王粲等文人作品中关于鸟的物象传达的情感都是消沉,忧伤的,表现的是无所依托,无所希冀的感叹。如曹操诗歌《短歌行》中用“乌鹊”表现渴求贤主的人才心中的彷徨犹豫。曹植在《白鹤赋》用“白鹤”自喻曹丕继位后自己备受压抑的痛苦,希望自己能如白鹤挣脱束缚获得自由。曹丕《燕歌行》中用“群燕”南飞喻思妇盼君归而不至的失意,孤寂。应玚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中以南北徘徊的“朝雁”自喻,表达自己的漂泊流离。王粲的《杂诗·鸷鸟化为鸠》中用“鸷鸟”来表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困苦的心迹。
  而刘桢作品中鸟物象表达的感情与其他建安时期文人有差异,与其不同的社会政治观,人生观和个性有关。刘桢在其《遂志赋》中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他渴望以军事手段结束战乱,自己则功成身退,隐身蓬庐。刘桢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既不同于三曹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也不同于王粲,陈琳的功名意识和徐干的明哲保身,这也表现了他高洁不屈的人格。刘桢是人格独立意识较为强烈的文人,他不甚热衷于与诸子的同题唱和,他个性倔强,有“平视甄氏”之举。正是他高洁不屈的人格和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在其作品中用禽鸟物象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时,流露出的情感是积极向上,充满希望之感。
其他文献
光电分析天平是科研生产计量部门必不可少的计量器具。光电分析天平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投影屏显示往往会发生一些故障。在开启天平时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指针摆动异常现象,如跳针带针耳折及脱耳回劲等。这些故障的出现会使天平产生异常的示值变化及玛瑙刀刀口损坏,不能达到正常使用的精度要求,影响天平的测量准确度。笔者以TG328型光电分析天平为例,介绍其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分析及故障排除方法。  1.投影屏显示常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内容摘要:本文以三个角度以及对后人的启示来分析陶渊明的交友:广度分析其交友的广泛性,深度分析其如何掌握对友的深入度,特殊分析一些对其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之友,最后综合以上分析总结出其交友对于后辈的启示。  关键词:陶渊明 交友 广度 深度 特殊  《宋书·隐逸传》中评价隐士为:“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将此论放于东晋陶潜,似乎稍有偏颇。他隐于世俗之外,一身孤傲之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却非完全
【摘 要】在承压设备设计中,正确的选择材料对于保证设备的结构合理、安全使用和降低制造成本是至关重要的。材料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到许多因素,除了考虑到所选用的材料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对介质无污染,还必须知道: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其它加工性能,应选择适合于工艺和机械两方面要求的最经济的材料。此外,这些材料应该是在整个设备工作寿命期限里,考虑到维修、更新等因素在内的成本最低的材料。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
内容摘要:曹子建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学人论其思想多定格在儒家,而仔细阅读其乐府诗可以发现,曹子建还汲取的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且这两种思想与其儒家入世思想交织在一起。  关键词:曹植 乐府诗 儒家 道家 佛家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生平、思想及艺术深受历代文人重视,研究也是蔚为壮观。我们从其所作乐府诗透视其思想,也颇有趣味。  一.深入骨髓的儒家入世思想  汉魏之际是一个乱世,乱世之中要
内容摘要:以俄汉语谚语为研究对象,通过俄汉谚语的对比,分析俄汉语谚语意义上与内容上的异同,进而得出俄汉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关键词:谚语 共性 个性 文化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民间创作的形式都不能像谚语那样强烈而多方面的体现人民的智慧,晶莹剔透而深刻地反映其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世界观。”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俄汉两种文化中有相当数量的谚语在
内容摘要:本文对浙江省主要城市户外公益性标语口号的整体情况展开调研,以不规范的户外标语口号为研究重点,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结合实例进一步探讨标语口号的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标语口号 规范 句法 语义 语用  户外标语口号是以文字的、简短的、醒目的、句子化的形式、在户外发布的旨在让社会公众接受的言语行为。公益性是其中一种,它从社会需求出发,意在宣传某种合乎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德或行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