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分杈的树(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nlongal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 星
  夜里,星星看人间
  就像人间看星空一样
  只看见亮的东西
  比如路灯,霓虹燈
  房间透出的灯光
  星星称这些光为
  星星
  不断分杈的树
  柞树一边生长,一边分杈
  长着长着,就将自己
  长成四分五裂
  分着分着,就将自己
  分得枝繁叶茂
  懂得分杈的树
  也懂得美学原理
  每一枝分出去的杈
  都漂泊在自己的掌纹里
  没有返回的路径
  每一阵风起
  都是一次历练
  它们愿意向雨水低头
  有时,它们颤动
  并不代表喜悦
  云
  从一束光到另一束光
  从风的左边到雾的右边
  云
  摆动着肢体
  我必须快速做出反应
  说出它是什么
  当我说出这个词时
  它已不是它了
  它的惊人之处
  在于从不重复
  它前一秒是一条章鱼
  后一秒有可能是一个人的手掌
  它游弋于事物之上
  它高于人类
  高于生活,高于品质
  高于孤独
  它是天空的补丁
  风的手帕
  雾的另一件衣服
  它是游牧民族
  一生颠沛流离
  游弋
  是它唯一掌握的技艺
  它生命的全部意义
  在它下面
  尘世的悲喜
  被它的影子覆盖
  它不需要被理解
  甚至不需要被看见
  影 子
  凡是影子都有不安
  和神秘的属性
  比如杉树叶子、灯塔尖顶
  比如一个人的手势
  那些倒立在地上的影子
  用局部细节藏紧了一个谜底
  像语言无力抵达的另一个地方
  那些拖着影子奔跑的孩子
  干净的瞳孔里,精准地映出了
  一片光的影子
  这无边无际的影子
  与事物构成了这个世界的
  正面和反面
  生与死
  也是影子的一部分
  露珠的愿望
  平原之上,霞光颤动
  清风摇晃
  一颗睡在凤尾草上的露珠
  睁开了眼
  它急于想炫耀自己
  急于想告诉世界
  昨晚的月光是多么调皮
  在平原上使魔法
  让一颗露珠变成了星星
  这时,它发现
  身边的一朵芦花
  正朝它眨眼睛
  → 盛祥兰 作家,诗人。出生于吉林,现居珠海。早年留学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文化艺术大学,参加过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诗歌发表于《作家》《诗潮》《作品》等刊物,小说散文发表于《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散文》等刊物。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爱的风景》、小说集《流放的情感》、散文集《彼得堡之恋》《似水流年》《童年春秋》等。
其他文献
人一上年纪,就容易忘事。这么想时,林以清不过刚过完四十岁生日。隔夜的酒劲尚未完全散去,生日蛋糕残留在衣角的暗影还来不及洗,人就仓促地迈步进入了四十岁行列。四十岁与往日并无不同,依然是没头没绪忙不完的工作。  领导交办的材料,改完已接近上午下班,林以清突然觉得右手中指指尖背部紧靠着指甲的地方,有些不舒服。前几日就发现这地方有些脱皮,原本想着,找指甲刀修剪一下,后来不知道忙什么事,把这给忘了。  不知
期刊
一  没有人知道我已经在矿下干了八个小时,一吨重的矿石压在手推车上,手推车压在身上,身子前倾四十五度,有时半跪,有时半蹲,像我的青春,一个半跪半蹲的打洞过程,洞里又深又窄,始终都无法直立起来。  其间,在洞口的小卖部我吃了五块大黄饼,饼进入口腔变成粉末,碎末卡咽喉难以下咽。吃大黄饼的同时得配上矿上岩缝里流出的山水,水富含各种矿物质。五块大黄饼和两斤水下肚,不到半小时肚子准会叽里呱啦。聪明的老潘就不
期刊
→ 伊 北 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著有长篇小说《六姊妹》《熟年》《小敏家》《美人余》等,话剧剧本《女丈夫》,另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文学期刊。有作品被译为英文在海外发行。  1  酒驾问题顺利解决,小三刚有苗头就被她击退,倒霉催杀千刀的丈夫浪子回头之后,陡然走红运升了半级,成为家居城皖淮区副总。她自己平调,从区土地局转到新成立的重要部门,领导对其格外倚重。父母检查身体指标也下来了,全部合格
期刊
大数据时代的写作仍然是心灵史的倾诉和自己花园的栽培,但必须有新的算法。线性结构属于生成模式,即生成宇宙。非线性则属于共时性的世界宇宙观,在艺术特性上具体表现为告别简单的“乡土”、简单的“人性”与简单的“讲述故事”。中国作家已经在逐步呼应这种新的算法。作家的学者化、百科全书化初见端倪。创作者队伍变得更加多元化精英化,更多的创作者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文学本身的内涵和创造性发生着质的变化,本土作家“卖萌”
期刊
长篇小说《灵的编年史》是一部以非线性时间进行叙述的体现作者繁复织体美学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约莫在十三世纪,但不限于十三世纪,那是一个波云诡谲充满杀戮与征伐的年代,欧亚大陆上各种力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辽阔的十三世纪,上亚西亚的黄金白银城市,以及对世界岛之大陆与海洋的探索正迎来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缝合;东方蒙古部落的崛起,至第五代可汗忽必烈以法汉之名称帝,建立大元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忽
期刊
马金莲 回族,80后,宁夏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先后发表作品近四百万字,部分作品被选载,部分作品入选各种选本,有作品译介到国外。出版小说集《父亲的雪》《碎媳妇》《长河》《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绣鸳鸯》《难肠》《头戴刺玫花的男人》《河南女人》《伴暖》,著有长篇小说《马兰花开》《数星星的孩子》《小穆萨的飞翔》《孤独树》。获《民族文学》年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
期刊
庞 羽 1993年3月生,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201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研究生。曾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钟山》《天涯》《大家》《作家》《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山花》《青年文学》《芙蓉》等刊发表小说四十万字,小说《佛罗伦萨的狗》《福禄寿》《步入风尘》《我不是尹丽川》《操场》《退潮》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选载。
期刊
我由于对此书的极度着迷而不肯接受它晦涩、异质的定义。而我该怎么描述它呢?我可以先意气愤愤地蛮横道:这不正是一个小说该有的样子吗?一个终点呼应起点的蛋形物,一个缠满故事线团的筐子,一些人物,许多行为以及踮起脚尖的诗意尾巴。这样一颗晶莹悸动的溜圆玩意儿,怎么就成了小说的逆子?试想有一天,我们忽然被丢进一次漫长古典的远航,或被某种权力或科技抛入孤岛,抑或我们不巧活到了世界末日前夕的电力瘫痪纪,届时你实在
期刊
清晨,在丰都鬼城江边打太极  风声止于脚步,我在江边停下来  昨夜的雪已化为水顺江流  江水清,不透  如果见底,看到的只能是泥或沙  真正的清澈,厚如镜  看到的是自己  我是尘世中随波的一粒尘  一直在逐流,这江水一涤荡  我想成为这江中一滴水了  尽管也随波,也逐流  但再高的浪,都是干净的  连鬼城判官手中的笔每勾画一次  都要在这江水里清洗一次  否则就有冤情  我打的太极进入收势  头
期刊
圆 月  它还在那里。摸不到的  半空中。它没变,每年中秋,都那样  淡黄,圆润,像纸糊的灯笼  照着野地  也像谁胡乱放的一把火  他画出了  他画晨曦和晚霞  也画黑暗和悲伤  有时,他站在画布背后  有时,他站在画布里面  更多时候,他站在世界中央  他的脸被黑暗隐蔽着,多年后  终于成为黑暗一部分  他的背更加坚挺  媲美一块尚未成形的石碑  他一直在画  画人物,画风景  画世间万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