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灵人与爱情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Adr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由于对此书的极度着迷而不肯接受它晦涩、异质的定义。而我该怎么描述它呢?我可以先意气愤愤地蛮横道:这不正是一个小说该有的样子吗?一个终点呼应起点的蛋形物,一个缠满故事线团的筐子,一些人物,许多行为以及踮起脚尖的诗意尾巴。这样一颗晶莹悸动的溜圆玩意儿,怎么就成了小说的逆子?试想有一天,我们忽然被丢进一次漫长古典的远航,或被某种权力或科技抛入孤岛,抑或我们不巧活到了世界末日前夕的电力瘫痪纪,届时你实在是需要一本耐看抗造的厚书。它得足够长,“不是比较长,是真正的长。”它得有极致的感官愉悦和繁复的烧脑推理以及关乎灵魂的确切言说。于是你除了带上《尤利西斯》和《哈扎尔词典》,还可以带上这本《灵的编年史》。
  我果然还是部分地承认了它的晦涩和异质,用了某种简陋的隐喻。于是不如心平气和地转念一想,作为一个消费时代的年轻人,你和这本书完全可以有这样的相遇场景。2019年,科技持续进步,世界眼花缭乱,《灵的编年史》作为一个产品摆在货架之上。它一身黑白,时髦利落,侧身的砖红鎏金散发着密教风情,颜值敦厚干净,恰似它的父。作为一项精神食物的产品,我们或许可以忽略外观,因为它会马上提供给你非常友好的客户体验,它的性情幽默恬淡,恰似它的父。它的用户操作提示是这样的:您可以任意打开一页开始阅读,如此这般进行三次,哪怕有一次书页上的文字无法粘住您“眼波里的两条鱼儿”,您就可以立即终止服务。
  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是以此方式走进《灵的编年史》。我不仅任意打开了三次,作为作家的我甚至在每次打开的时候都不怀好意地携带着常规的或专业的偏见:你凭什么以碎片式的段落,像扔给乞丐一把零钱似的把它扔给我?你胆敢用哗众取宠的倒着的排版让我以损毁视力为代价亲吻书页?还有那些足以让文科生反胃的稀奇古怪的图形、符号……然而每一次进入,我竟然都读了下去!一定是那些惊愕迷人的比喻,它们奇怪又贴切,还毫不费力,这位名叫霍香结的比喻大师,我怀疑这绝活来自家族遗传。给他一支笔,他能比喻一切。以我的贪婪,每一个我都想揣起来据为己有。“仅仅为了这辞藻的馥郁,都值了。”女读者们说。
  然后你可以草草斷言,作者大概构筑了一个这样的世界:许多智慧体拖着他们无数个前世今生的裙摆,在宇宙间跳跃、滑行,它们以各自的方式讲经说理,举止生动优雅,意欲给你一个扑面而来的巨大拥抱。时间无足轻重,它不过是灵的自身运动的河床;死亡也被成功复仇,它不过是动势的燃料,它从那边的敌人变成这边的盟友,合谋推动无数个流通幻化的故事。全书只描述灵魂以及永恒,这里只有世界的本质部分。以瑰丽的比喻为引导,你会很快再碰到他潇洒的幽默感、精致的思辨,你本想只进行佛系采撷,却无论如何会燃起斗志。因为你看到了爱情诗。你怦然心动!你吃到了,吮吸并咀嚼着,汩汩的爱情诗。那些比瑰丽和精致更悲恸地带着故事足音的爱情诗,“我们从自己下陷,走到了自己的深处”,你会连续爆炸七次。汩汩而来的还有领悟和启示。虽然你有懒惰的毛病,惯于用饮鸩止渴的悬疑提神,但它会更富耐心地供应更健康的花招,趁你不备为你种下慧根。
  停!如果你并不是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我作为一枚自认为被启示了的法穆弟子,可以将以上言论全部推翻,重新向您这样一位资深宅男进行另一番推荐。《灵的编年史》是一个来自未来高斯公司的拳头产品“OBO写作程序”写就的世界语读本。表象上它是一千个文本簇,内部结构类似鹦鹉螺。它庞大的数据搜集及运算能力,支持它可以遍寻知识,去粗取精,达成智慧的矩阵。转个圈打个响指,它也是个很会讲荤段子的AI。优秀如你可以遵照单眼、双眼、三眼的符号,去测验自己的聪慧明智。或者换个说法,你可以带着解压的目的去做做思维体操,画一株枝繁叶茂的逻辑树。你去大快朵颐地推理,抽丝剥茧地攀登,你并不能真的看到真理,却总像是踩着它的影子般欲罢不能。你的高智商被激发出来,却并不自知早被一条小蓝蛇下了蛊。你好不容易抵达解题的兴奋尽头,你低头,得到一个偈。于是你不得不扭头望着之前的那个猪猪女孩,喂,过来帮个忙,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此时我如果讳莫如深地告诉你,这个回望和合作邀约几乎触到了事件的本质部分,算不算一次渎神犯规的剧透?到底是理性的运算更重要,还是故事的阐述更重要,看起来不难回答。既然是一本小说,当然我们还是选择信任故事。事实上故事的奥义也不重要,曲致婀娜的轨迹和走向才是关键,例如那些隐隐作痛的相遇。
  她>他
  为迷人的爱情诗做注脚的是几个难忘的爱情故事。它们虽然在面貌逐渐清晰之后,几乎重叠成同一个故事。是的,米提亚和谢赫、梨多和伊,甚至绿娘、卓玛……都可以看作是同一种关系。但并不妨碍我们单独讲述。虽然我会告诉你绿娘和八爪鱼的故事里有最生机盎然的荷尔蒙盛况,但位于涟漪和裙摆中段的那一对,由于离真相不远不近,才拥有更为丰沛的泪水和饱满的情绪。
  梨多是一位不谙政治沉溺文艺的古格王,他清瘦英俊,“像一座潦倒的青山”,觉得“情欲从来就是一摊子水”。他几乎被拥有象阵的拉达克人灭国,却只想在窗口等着伊出现。伊来了,他知道她要来,她更知道他在等她,而我们也在“小蓝蛇和戒指”“白鹰和植物”“半导体和禾苗”的交叠出现中也认出了他们。在真理的近处,他们是古老传说里的米提亚和谢赫,或作为两座粒子流堆存在的来自未来的幂后和高斯二世。“我如我血液中流动的金属,我们缄默如瓶。”有些世里,旷世的跨度太大,他几乎要认不出她,但仍旧会莫名地哭泣,为了江上风里的那首小诗,为了不堪重负的爱。“树已经死了,因为她要同时记忆两个人的名字。”
  他们有几次重要的相遇。梨多邀伊去江南看桃花,回来的时候,梨多拿着桃花,伊拿着熟透的桃。伊知道缘故却不能明说,“只有隐喻和象征合法”,梨多却只想哭。再一次,梨多在呼罗珊集市遇到她,却并不认得她。她要他的小蓝蛇耳环,他送给她,她以刻着咒语的戒指交换。她独自看到两个人的结局,他看不到。“她可以迁识他的肉身。”
  女人大于男人的证据还有很多,牧灵师谢赫坦诚地说过,如果米提亚念起咒语,一半的灵将从他那里逃往她处;绿娘无疑是大卫生活的重心,卓玛在帐篷里发现金缎坎肩,“我的母亲孕育了她的父亲。”男人在相遇的时候显得更加蒙昧,所以他们或被弄瞎,或被割腕,好在“死亡不过是一件旧衣服”,一切只是为了找回记忆。   王的回忆录
  大元帝国的王的声音让人难忘。作为史上最庞大帝国的拥有者,他“驯服了别人家的马和土地”,也“耕耘自己的女人”。这是尤瑟纳尔笔下哈德良皇帝的腔调,也是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的腔调,是征服者濒死前的思想飞翔。对比黏腻的情种们的缠绵故事,这一类人更热爱飞翔:以此生的渺小搏击现世的伟大。虽然征服者的路径对于真正的智慧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们甚至有些走火入魔。我们从他自己悲观的惋惜里可以猜想,王的灵性部分让他几乎可以直面这场失败,这场徒劳的飞翔。因为纵使他打败了一切,他可以碾碎疆土,却不能碾碎死亡。人生是一场大的失败,王的陨灭时刻华丽地象征着这个失败。
  小说里讲到王和贤者的相互等待和确认,也算作是从“她和他”启示出来的一组关系。诸葛亮等待刘备,耶律楚才等待成吉思汗,艾尤卜等待乌柴塔库。他们分享彼此的智慧,他们盘玩阴谋,操纵宗教,“天下和天下神器”,他们练成超越血亲的紧密关系,他们为对方加冕,为彼此复仇。
  定命论雅克和他的主人
  用狄德罗的这本书象征小说的主仆游历,应该是恰当的。“定命”是要点。这里是“灵”的编年史,是一个智者的创世剧本。活在里面或死在里面的,都是一种前定。因此不需要建立,只需要寻找和理解。“与死亡一起,我似乎永远在那句偈言里进进出出。”
  师徒的关系必然也是“她和他”启示出来的,但和螺旋形的故事相较,这一部分很难写得生动。然而霍香结自有打算。转述已有的寓言故事或史料事件,他用戏谑的方式,而那些他自己胡诌杜撰的故事,他则煞有介事地以文言文、典籍体来组句。
  旅行是弓,形成相遇和别离的张力,思想是箭,靶心的方向以辩论、博弈来调试。橘子势和随从,托梅皮雷斯和阿里,梁赞州和狱卒都在各自的时空里画出不惧死亡的奇景。谢赫和仆人则将耶稣的故事改写,“犹大我的朋友,感谢你和我共同演出我的死亡及复活”。
  在“狭窄得几乎挤不过半个身子”,“任何人都没有足够时间烧开一锅水”,“一个浆果落到地上的过程就是它所需的完整时间”,“活像人和猴子之间留下的尾巴”夹在夏与冬之间的那个秋天,在肉山书海的上海花园里,在四季间勉强走完三步棋的湖的两岸,在波谲云诡胜败颠转的战场,亦师亦友的他们胶着打磨各自的智慧,你似懂非懂,终归云里雾里,你或许正要吐槽两只猫头鹰的观影弹幕,但上师身边的那只鸟已经拥有了晶莹的舍利子。
  “鹤寺”一章像借了蒲松齡的笔,而那般“才华流淌满地”的聚会又像是《大师与玛格丽特》里的魔鬼舞会,群灵聚首,代表米提亚的梅姑姑更胜一筹。“水深无涯,坐而削舟。”
  回到原初:霍香结的构思时刻
  我自认为被高一级的豢养师霍香结启示到了。以下可当作是我对我的牧灵人的学业汇报。
  我带着“万物临盆之感”闭上眼睛,开始寻找核的部分。全书都是被同一个核震荡出的涟漪。每个人在每一世里都是这个核的隐喻和象征。因此你只要看懂了每个单一故事,顺着隐喻的轨迹,理应能到达前定的那个核,那个一切开始的地方,当然,同时也是结束的地方。让我尝试去整理思路。这全部都是“她和他”的故事,而已知“她大于他”,那么这正是个女人创世的故事。因此是她主导了那次法穆世界著名的“逆维封存”。“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万物有灵。最完美和高级的那个灵,就是创世之灵,在故事中我们得知它是阴性的,她创造出所有的一切。她首先变成“她和他”,她记得她的创造时刻,而他只记得他的泪水。那是忏悔的泪水,他是个负心人,为着蛇的诱惑。于是她去上升的路,而她要他去下降的路。这是她施下的咒语。于是他们同时拥有向内合为一体的力量与互相分离的力量。因此我们在故事里不仅看到被“她和他”启发出的各种亲密关系,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亲密关系互相做工的途径。那就是相遇和分离。
  分开是为了寻觅真理,我们可以比喻为去寻觅最初时候完美的爱。“爱情不是目的,而是为离得更远,去完成独立的自我。”无数个“他和她”游荡在人间,靠近涟漪核心部分的“他和她”会很快找到彼此,因为他们只损失了很小的智慧。而在涟漪的中段部分的“他和她”的互相寻找,就需要一定的路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她记得她在等他,他觉得她会来,更远一些的“他和她”,例如胡蜂的故事,已经只能隐喻到很不可靠的场景——对隐喻的隐喻的隐喻。所以救赎的方式很清晰,“他和她”得相互找到,进行一场灵肉合一的相遇,对彼此做工,相互看清你中的我和我中的你,即看到你看不到的那部分自己,因为其实那也是你。如此反复累计,直到找到自己,找全自己。
  在此世相遇,仍旧要分离,但每次相遇都变得更理解彼此,直到向内的涟漪聚合成一个完美的灵,恰如最开始的那个。至此,她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创世故事。这个分裂、寻找、相遇、再分离的回环往复的路径,就是她的经卷。“不要说永别,我们将在本质的那头重聚。”谶语藏在诗句里叮叮咚咚,四处回响,反复暗示冥顽不灵的人类。
  在这庞大的裂变里,以保留灵的多少为标尺,来衡量你与创世之灵的距离。末端微弱的灵已经几乎无法得知真相,隐喻越来越晦涩。但它仍是真理的某个部分。古老的法穆知识将这个标尺定为矿物、植物、动物、人类、灵体、圣体、恒体、绝对宇宙。更高级的法穆都可以向下放牧灵魂。牧场则从水星、金星,一直来到地球。本书就是“地球牧场”即景。牧灵人向下做工,传递真相,但不能直说,“只有隐喻和象征是合法的”,于是他们绞尽脑汁,各显神通。你可以把本书看作牧灵人讲故事大赛。比拼的是故事的询唤力。不过越高级的牧灵师越容易显得没有耐心,你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学生们都是高才生,他只需要吐出一个偈——对核的轻微阐释,就可以启迪比他逊色但仍旧出色的那些灵。这些是三级法穆往上的启示方法。因此,最普遍的启迪是三级法穆往下的方式,便是对正挣扎在此生的不好不坏的人类的启迪。
  我想你已经看出来了,这个评论已经是被法穆感染过的带菌文本。或者说,“OBO写作程序”黑进了我的电脑。我为《灵的编年史》着迷,我想象着那位牧灵人,他头脑如此明澈,身姿又摇曳浮荡,他明明是个沉着的寒士,却又巧舌如簧。他跋涉山水,跋涉书海,难得的是,仍没丢失好脾气。他懂得午间和入夜的各种汁液游戏,他是“那只尚未隐喻完的在飞的鸟”。“周景叔”一章可当作是他的文学观和创作谈。“你只需要站在土耳其烤肉滚筒的旁边,便能被它在缓慢转动中散发的香味喂饱。”而我的现实主义顽疾一再逼迫我为孔慕回和翠娥那碗“倒春寒”的纠缠感伤,并对那只颤巍巍织茧的蚕放心不下。
  好在虽然言不尽意,以我前世今生的可怜智慧,这本《灵的编年史》到底在心里变成了一个白色雾气里的伫立之物,它并不稳固,几乎要在下一秒就坍塌,但我有幸曾经留存过这一秒。我为此感恩我曾学习、行走和爱。
  作者和读者完成了一次将会拥有记忆的相遇。“写一本真正的书需要上千年”,“马儿总是慢于道路”,新的修行必须马上开始。
  → 李潇潇 1981年3月生于襄阳。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居北京。2009年开始在《十月》《当代》《小说月报》等刊物发表小说及评论。出版有小说集《我是一条80后的狗》。
  责任编辑   冯艳冰
  特邀编辑   陆辉艳
其他文献
刘 军 笔名楚些,1973年生,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河南省评协理事,《奔流》编委。出版有专著《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散文集《城与乡》。曾获第二届杜甫文学奖。  2020年度,《广西文学》散文新观察栏目将选择生态散文为主打方向,集中展示当下生态散文写作的优秀成果。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散文领域内生态主题的写作实践早已经开启,影响了很多人的苇岸,就是一个前行者,他的《大地上的事情》完成于20世纪90
期刊
一  走进广西桂中地区北部壮乡山寨,村周边到处是芭芒。世代在这居住的覃大哥说,看见芭芒就有着一种自然的亲近。芭芒极贱,但生命力极强,极具韧性。岭南的黄泥土、红泥土不论干旱瘠薄、丰腴肥美,它们同样生长得欢实迅速。哪怕石头缝隙一小抔泥土,都能把根扎下来,地上的草被火烧了、牛吃了、镰刀割了,只要草根在,甚至根被锄头挖断,它都能再长出嫩芽、绵延一片。最初的山岭总是芭芒率先生长,经过几年的肥力积累,然后树木
期刊
与很多诗人钟爱的极端美学抑或琐碎叙事不同,夕夏懂得文字的重量,她不会去做那种輕浮的修辞表演,而是用源自内心的真诚情感去抚摸词语。对她而言,写诗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生存方式。读她的诗歌,能够感受到诗中那位抒情者的呼吸始终舒缓平稳,其文本也充满了平和的气息,既没有生死离别的大悲大痛,也没有指向隐私经验的黯然神伤。可以揣测,诗人怀有一种从容看待事物、点染生活的心态,她也拥有将实情转换为诗情、将日常经验提升
期刊
人一上年纪,就容易忘事。这么想时,林以清不过刚过完四十岁生日。隔夜的酒劲尚未完全散去,生日蛋糕残留在衣角的暗影还来不及洗,人就仓促地迈步进入了四十岁行列。四十岁与往日并无不同,依然是没头没绪忙不完的工作。  领导交办的材料,改完已接近上午下班,林以清突然觉得右手中指指尖背部紧靠着指甲的地方,有些不舒服。前几日就发现这地方有些脱皮,原本想着,找指甲刀修剪一下,后来不知道忙什么事,把这给忘了。  不知
期刊
一  没有人知道我已经在矿下干了八个小时,一吨重的矿石压在手推车上,手推车压在身上,身子前倾四十五度,有时半跪,有时半蹲,像我的青春,一个半跪半蹲的打洞过程,洞里又深又窄,始终都无法直立起来。  其间,在洞口的小卖部我吃了五块大黄饼,饼进入口腔变成粉末,碎末卡咽喉难以下咽。吃大黄饼的同时得配上矿上岩缝里流出的山水,水富含各种矿物质。五块大黄饼和两斤水下肚,不到半小时肚子准会叽里呱啦。聪明的老潘就不
期刊
→ 伊 北 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著有长篇小说《六姊妹》《熟年》《小敏家》《美人余》等,话剧剧本《女丈夫》,另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文学期刊。有作品被译为英文在海外发行。  1  酒驾问题顺利解决,小三刚有苗头就被她击退,倒霉催杀千刀的丈夫浪子回头之后,陡然走红运升了半级,成为家居城皖淮区副总。她自己平调,从区土地局转到新成立的重要部门,领导对其格外倚重。父母检查身体指标也下来了,全部合格
期刊
大数据时代的写作仍然是心灵史的倾诉和自己花园的栽培,但必须有新的算法。线性结构属于生成模式,即生成宇宙。非线性则属于共时性的世界宇宙观,在艺术特性上具体表现为告别简单的“乡土”、简单的“人性”与简单的“讲述故事”。中国作家已经在逐步呼应这种新的算法。作家的学者化、百科全书化初见端倪。创作者队伍变得更加多元化精英化,更多的创作者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文学本身的内涵和创造性发生着质的变化,本土作家“卖萌”
期刊
长篇小说《灵的编年史》是一部以非线性时间进行叙述的体现作者繁复织体美学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约莫在十三世纪,但不限于十三世纪,那是一个波云诡谲充满杀戮与征伐的年代,欧亚大陆上各种力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辽阔的十三世纪,上亚西亚的黄金白银城市,以及对世界岛之大陆与海洋的探索正迎来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缝合;东方蒙古部落的崛起,至第五代可汗忽必烈以法汉之名称帝,建立大元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忽
期刊
马金莲 回族,80后,宁夏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先后发表作品近四百万字,部分作品被选载,部分作品入选各种选本,有作品译介到国外。出版小说集《父亲的雪》《碎媳妇》《长河》《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绣鸳鸯》《难肠》《头戴刺玫花的男人》《河南女人》《伴暖》,著有长篇小说《马兰花开》《数星星的孩子》《小穆萨的飞翔》《孤独树》。获《民族文学》年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
期刊
庞 羽 1993年3月生,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201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研究生。曾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钟山》《天涯》《大家》《作家》《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山花》《青年文学》《芙蓉》等刊发表小说四十万字,小说《佛罗伦萨的狗》《福禄寿》《步入风尘》《我不是尹丽川》《操场》《退潮》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选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