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下海洋异养细菌对溢油污染响应特征的比较

来源 :海洋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ko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石油浓度为0.45 mg/L时,海水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可培养异养菌数和细菌丰度(AODC,bacteria from acridine orange viable counts)]以及脱氢酶活性对溢油污染的响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可培养异养菌数、细菌丰度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均在培养的最初7d内大幅下降,14 d时又开始上升,之后维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而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异养菌数在最初7d内大量增加之后变化幅度较小,细菌丰度则在培养周期内一直呈上升趋势.此外,两种条件下细菌脱氢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最初7d内大幅上升,7~14 d时开始下降到较低水平,之后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脉冲式磷酸盐输入的方法,探究不同温度下磷酸盐脉冲输入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磷酸盐脉冲输入频率的变化影响三角褐指藻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
  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公报(第23卷)提供的渔业数据,结合表征气候变化的指数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1988年10月~2010年9月CCAMLR管辖水域内小
悬浮物浓度(suspended solid concentration,SSC)是近岸海域环境评价的重要参数,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将网络结构中参数的选取转化为参数的
为了解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石油污染以及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对大连湾海区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细菌丰度的影响,本研究在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期间对大
2011 ~2012年在北黄海121 °30′~124°00′E、37°30′~40°00′N范围海域开展了四个季节的浮游动物监测与群落结构分析.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大类63种(不包括15类浮游幼虫(体)和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监测(GC-ECD)技术分析了钦州湾2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35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含量,探讨了其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水平、组分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根据2011年6月和9月2个航次在东营市河口区潮间带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对春、秋季节不同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口区潮间带大型底栖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悬浮清洁疏浚物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96 h的实验周期里,不同粒径清洁疏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对辽东湾西侧绥中砂质平原海水入侵岸段的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中Cl-含量和矿化度呈现明显的正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8,因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