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ngy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式;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B)—0048—01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教育在中学教学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而地理教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渗透的针对性
  
   中学地理教学中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其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首先,地理学科的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了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与解决途径;其次,地理科学告诫人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会加速对水、土地、大气等环境资源的污染与破坏。第三,地理教学从行为上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能源,爱护自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可以说,环境教育始终是贯穿于中学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
   1.环境教育和乡土地理的整合。21世纪的中国各地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无论是城镇建设、人口数量,还是工业规模都急剧扩大。但是由于人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以不惜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发展,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整合乡土地理中环境教育的素材。
   2.环境教育和我国国情的整合。国情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特别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整合我国国情,教师既要突出讲述我国山川秀丽,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的优势,又要重点强调我国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环境和国情,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环境教育和时事的整合。目前世界各地各种环境问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教师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问题的时事资料,让学生明白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实况录像或新闻报道,以了解沙尘暴对空气、城市和农村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并引导学生分析沙尘暴产生的原因:一是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源地;二是北方长期的滥垦乱伐,过度放牧,植被被破坏,从而导致固沙能力减弱。寻找解决办法: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实践证明,有关环境的时事新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渗透的实效性
  
   1.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电视、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学生对滑坡、泥石流比较陌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件给学生讲解泥石流的危害性:堵塞江河,摧毁城镇,破坏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并引导学生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一是山区暴雨多发;二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流量流速加大,其中人为原因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这样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为扩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如“世界环境日”可以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演讲会;“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可以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开展宣传活动;在校园内设置“环保监督岗”等,以在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3.组织社会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气象、水文观测、地质野外考察、对当地人口发展、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活动等,让学生了解当地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或调查报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资源利用现状,以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
   总之,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只有教师从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胆而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渗透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模拟;辅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B)—0062—01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模拟或展现出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教学能够突破时空界限,能有效地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等等。从
〔关键词〕 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激情;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29—01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语文课充满文学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以讲授《阿Q正传》为例来说明:  上课开始,先是十分钟左右的学生活动
〔关键词〕作文讲评;突出重点;激发兴趣;交流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B)—0037—01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批改,而不够重视作文讲评,以致学生的作文能力无法快速提高。一次成功的作文讲评,可以调动学生
〔关键词〕 德育;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09—01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小事着手,寓大于小,由小及大,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评价、情感落实到具体的事上,使他们成为言行一致、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 生物教学中。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多媒体在生物教 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谈一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多 媒体。
在高中阶段,函数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学生 提到函数就感觉头痛,实在是函数的问题太难理解了,使得 学生学不懂,因此,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会降低。函数难 学是因
乐学就是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越学越有味,乐在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何以乐之,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英语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好英语的最基本要求。 然而,高
实验是初中化学开展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主要 手段。在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实验案例,实验中所产生的实 验现象以及严谨的实验结果也可以说是化学知识的一种表现 形式。在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40—01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提高人素养的教育。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人自身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可将生活引入语文教学    吕叔湘说过:“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