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问答式”之我见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支撑着教学过程的延伸。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提问充斥课堂,无效提问、无谓提问、无用提问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只要求学生围着自己转,围着问题转。在这种“问答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简单地模仿,机械地回答,思维被禁锢,个性得不到张扬,主体意识丧失。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问答式”;实践性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为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教学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例如,设置问题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提问中被肢解着,无效提问、无谓提问、无用提问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这种“问答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简单地模仿,机械地回答,导致思维被禁锢,个性不得张扬,主体意识丧失,哪里谈得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扩大其阅读视野,在走进教材直接体验作品人文精神的同时,还要走出教材,拓展阅读空间,在学习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生机和活力。
  一、创设情境,设法代“问”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促使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进而通过自我感悟、探究解决问题,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我不直接去问学生本来能读懂的内容,而是多想一想,原来准备的提问,能不能用其它更有效的形式来替代。
  如讲《鸟的天堂》榕树大而茂盛一段,我没有提出“榕树有什么特点?”“哪里表现了这个特点?”等问题,而是在用多媒体展示榕树茂盛“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后让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一般都能说出“这棵树真大、真茂盛”等直观的感觉,然后再指导他们朗读,请他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把头脑中各种有关榕树的信息素材进行了整合,凡是表现榕树枝繁叶茂的语句,就很自然地被突显了出来了,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和传递。这就是用读替代了问答。
  讲《一夜工作》,我原本打算问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什么和什么相比?”如果真这样去做,得到的只能是干巴巴的几条“筋”。转而一想,还是不问的好,于是用语言情境训练替代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用“在……却……”“是……却……”的方式,说出课文具有对比性质的内容。学生说:“在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陈设却极其简单。”“在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上,却放着一尺来高的文件。”“周总理在工作了整整一夜之后,却只用一小碟花生米充饥。”“周总理的工作是那样劳苦,生活却是那样简朴。”这种替代,不但突出了课文中的对比因素,也使学生对文章、对人物的认识更深一层。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能有效调动他们的智力因素,释放
  二、问题设计,“进”“退”有序
  所谓“进”与“退”是指在“问”的问题上教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
  传统的“问答式”其实是教师是拿设计好的问题一步步在控制学生,学生自始至终在教师设计好的圈里打转转。这样的教学,目标好像可以按预期达成,而学生不但没有做学习的主人,反而可能成为他人的“思想奴仆”!
  人的思维往往是以问题开始的。自己有了问题就会激起主动解决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在“问”上,教师要“退一步”,让学生“进一步”,只有重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欲望,才有可能摆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所谓教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并不是倡导教师不问,而是要把教师的“问”与学生的“问”恰当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
  在学《将相和》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课题中的“将”指什么?“相”指什么?“和”什么意思?②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③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在问题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文章主旨得以显现。然后由学生质疑问题,师生问题互相补充,学生的兴趣与课堂的中心任务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关系到简化教学头绪、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它显现出课文整体阅读教学与提问设计的重要关系。以上陈述的四个方面,互为表里,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要强调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要目的是使得“教与学触及学生的情绪与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真正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创造性的学习与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3]刘墨,顾阳芬.新课程教学法.
  [4]柳菊興.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全球化和多元化,市场在进行人才选择方面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在高中物理学习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能够较好解决物理实验时的多种条件限制,提高教学有效性。
团学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基础部门,在学生的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是团学工作有序、创新、高效完成的中坚力量。全面培养创新型团学干部队伍,对我
华颂7是由华晨集团、麦格纳及BMW Group Designworks三方团队共同设计打造,搭载由宝马授权华晨集团绵阳新晨动力公司生产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采埃孚6速手自一体的一款高端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为医院发展和政府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而财务分析指标与医院的关系犹如医疗检测设备之于人体,会发现问题所在,给管理
◆摘 要:一节理想的,有魅力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精彩的小结。语文课内容庞杂,丰富多彩,如果教师能根据文本内容对课堂做一个魅力的小结,那么整堂课就会韵味无穷,活色生香。笔者从“无声结课”“师生板书”“诗词结语”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如何有魅力地小结做一个阐述,以期使课堂教学进行得如行云流水,让师生都陶醉于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语文教学;魅力课堂;课堂小结  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里说:“起句当如爆
在GPS测量解算过程中,求解整周未知数是GPS利用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其解算结果好差也决定了测量精度的高低。本文简要简述了GPS测量中求解整周未知数的常用的几种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财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在财务教育教学方面必须要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转变.本文在对新常态下我国高职院校财务教育教学
近年来,汽车生产领域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对汽车部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进行汽车转弯的过程中,差速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肺移植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