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

来源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视角着重放在“互联网+“”专业“”双创”三个层面,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提出了“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锤炼创新创业技能和催化创业成果三个层级做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其他文献
以白芸豆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进行蛋白质(α-AI粗提液)的提取及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超声功率150 W、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温度55℃,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5.93%。在此基础上,将α-AI粗提液进行有机膜分离纯化,得到5种不同分子质量组分Z1(>300 ku)、Z2(100~300 ku)、Z3(50~100 ku)、Z4(10~5
期刊
报纸
对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成为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该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探索将校外专业实训基地与“双创”能力培养深度融合的对策,以期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工作,搭建更加合理的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积极的联动式实践教学组织运行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双创”应运而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了高校的教育内容之一,要通过双创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这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双创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期刊
作为近现代的书法篆刻家和美术理论家,吴子复具备深厚的学识素养与开阔的审美视域。《吴子复艺谭》中的论书内容是其对书法艺术及实践的独到考索。吴子复的书学思想基本由其作品及论书文稿呈现,其认为取法应以“汉碑”为核心,在审美层面应追求“执中”的意境,以及重视以“用笔至上”为要旨的书写实践。对于书法的研治及创作,这些思想皆具现实可行的启鉴意义。
期刊
准确的风功率预测能为风电能源行业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但传统的建模方法主要是将风功率预测问题转换为时序预测问题,而忽略了机组间的空间信息,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时间步风功率预测的深度时空网络模型。模型采用编码器-解码器架构设计,首先编码器根据历史功率信息建图,使用GAT(Graph Attention Network)提取融合风场空间信息的机组特征;其次,使用GRU(Gated Recurr
期刊
吴子复是岭南地区著名的书法家,其一生成就主要集中在隶书方面,后人称之为“吴体”。分析吴子复对《礼器碑》的接受与取法,考察其学书经历与书学思想,并从书学渊源、师法礼器、汉碑选择等方面对吴子复的书法进行系统性研究,或可为吴子复书法的后世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期刊
绿心是台州大城市框架的核心生态景观区、文化休闲区、旅游渡假区。加快绿心山地开发保护,必须从明确定位、理顺体制、严格保护制度、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形成特色上作文章。
期刊
吴子复致力汉碑和清代三百余年来隶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以现代开放的视野和执着守望的精神,在对传统精奥的深切把握中浸润现代艺术理念,把隶书艺术推向了现代成熟的新高度。形态笔法的多样性、神品精品的丰富性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现代理解和表现所达到的融通超拔水平,构成了吴子复在隶书艺术发展上的卓绝贡献,也在当时和身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当代隶书史上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
期刊
<正>吴子复的书法作品是他本人审美观、品格、情操和个性的集中表现。他线条的妙用正是凭着单纯化的线尽量简单地表现感情的纯真。他在《篆刻艺术》有段话比较能代表他对线条的理解和要求:『书法和篆刻所用以构成形式者,不外是线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