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先行切忌错误解读文本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桂梅老师就像是语文教育界一朵“燃烧的玫瑰”,从事语文教育三十载,从提出“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再到“三个回归”,窦老师富有激情的教学情怀、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着实令我们折服。《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玫瑰与教育》等都是我们年轻一辈汲取知识营养的必读书目,窦老师的课例更是我们研究语文教学的典范。
  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名学习者,对窦桂梅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对我启发很深。她在《“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谈道:“什么是主题教学?我个人的理解,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这样的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价值取向的形成,等等。”
  可是,当我把窦老师的著作和网上能查找到的课堂实录研读完之后,内心的疑惑就累积得越来越多。最大的困惑是:主题教学有“主题先行而导致错误解读文本”的倾向。
  窦桂梅老师说:“真正的‘思’还源于教师在哲学层次上对课文的理解。从文本理解目的的角度分类,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探索角度。一是站在作者立场,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尽管绝对的复原不可能,但如能够根据文本背景及内容,追求尽量复原或辩证复原作者的意思,则能够剥茧抽丝、取其精华。”可是在《珍珠鸟》的课堂教学中,窦老师在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的这一教学环节中却并非站在作者的立场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并且还有为主题而刻意引导“大鸟与人”的不信赖关系的嫌隙。
  【观点一】“生气地呼唤”“再三召唤”不能推出“大鸟呼唤逃出鸟笼,是不信赖作者” 的结论
  窦老师在教学中,首先突出大珍珠鸟身处的环境——“笼子里”,然后才问:“我”感觉真好,那大鸟呢?找出描写大珍珠鸟心情变化的句子读读。
  我们先来看看《珍珠鸟》原文中大鸟与作者相处变化的句子。
  (1)小珍珠鸟出生以前: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它们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2)小珍珠鸟出生以后: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白天它就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而当窦老师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一下子找到小珍珠鸟出生以后,大珍珠鸟召唤它的这一部分。其实在小珍珠鸟出生前,大鸟和作者还相处了三个月时间,大鸟有无表现出不好?在文中没有体现,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它们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的变化。
  再来看小珍珠鸟出生以后,大珍珠鸟的变化:“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白天它就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上面的变化,让我感到疑惑的是:如果真像孩子们和窦老师说的,大鸟是害怕作者会伤害小珍珠鸟而召唤,那为什么不是小珍珠鸟一出鸟笼,大鸟就生气地召唤呢?为什么是等到“白天小珍珠鸟就这样陪伴着我,天色入暮,大珍珠鸟才再三呼唤”呢?孩子们是在窦老师的“鸟在笼子里”“‘ 我’感觉真好,那大鸟呢”的看似换位思考的引导下才得出“小珍珠鸟太天真了,大鸟对作者是不信赖的,大鸟呼唤逃出鸟笼”这样的结论,这在我看来未免有失偏颇。
  课例中孩子们一开始的回答是“天色入暮,父母再三呼唤……”“它们急得不得了,召唤孩子赶紧回笼子”。紧接着窦老师一句“听,父母在生气地叫呢”,就把孩子们引向“大鸟对人的不信赖”这一层面。鸟有鸟语,“生气”“再三呼唤”更突出作为父母的大珍珠鸟对小珍珠鸟的看管,说不定这是催促孩子回笼里吃东西呢,窦老师却分析出大鸟对人的不“信赖”,显然违背了作者本意。这只不过是生活的起居作息而已,并不能由此推断出“大鸟对人的不信赖”。再者,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生气”二字更多是神态描写的生动一笔,用拟人化的手法,更显出小珍珠鸟的淘气。
  【观点二】冯骥才先生并没有想和大珍珠鸟建立“信赖”关系的举动,又谈何去探究出“人与大鸟的‘信赖’ ”呢?
  窦老师倡导“超越教材”的教学观,但同样明确提出了“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理念,可见“超越教材”是建立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这“学好教材”的前提想必是要在尊重作者本意的基础上升华主题,引向价值主题,可是我却发现作者本人并没有想和大珍珠鸟建立“信赖”关系的举动,又谈何去探究出“人与大鸟的‘信赖’呢”?
  文中作者对大珍珠鸟来说是扮演了一个照顾者的角色,对它们悉心呵护,如“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等。而相比于小珍珠鸟,作者是区别对待的,小珍珠鸟是一步步与作者接近的,作者顺势享受小珍珠鸟的信赖,从而倾泻出“信赖,往往产生美好的境界”这种乐在其中的感受。所以从作者与大珍珠鸟和小珍珠鸟相处的对比中可知,在课堂上去探讨人与大鸟的不“信赖”关系明显是偏离作者本意的,再进一步推出作者狭隘的“信赖”观就更显得无中生有了。
  王荣生老师在《引子、主题及文章体式——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研讨》中提到“文字后面的东西”,窦老师叫这为“主题”;他则认为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就在文字的里面,而不是在文字的“后面”,所以要“悟文品字”,所以要“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窦老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确实是在引导“文字后面的东西”了,以至于最终引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作者笔尖流泻下的‘一时’的而不是‘一生’的感受,如果作者真正喜欢珍珠鸟就应该放飞它们,让它们自由飞翔”的价值主题上。
  诚然,我很赞赏窦老师将“信赖”二字放在“立人”的价值高度上,期盼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信赖关系,如何真正与大自然建立信赖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窦老师在“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关系”这一教学环节上的引导有“主题先行而导致错误解读文本”的倾向,“生气地呼唤”“再三召唤”不足以推出“大鸟呼唤逃出鸟笼,是对作者的不信赖” 的结论,并且冯骥才先生并没有想和大珍珠鸟建立“信赖”关系的举动,又谈何去探究出“人与大鸟的‘信赖’呢”?由此可见,窦老师“文字后面的东西”的主题还是必须得建立在“站在作者立场,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上,这样的主题升华才是正确的导向。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玫瑰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整本书阅读指导应关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以图为媒,巧妙利用图画语言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很好的途径。学生通过画人物关系图,提升了思维的系统性;借助画故事情节图,促进了思维的深刻性;依靠画文本插图,提高了思维的独创性。画图帮助学生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促成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其建构属于自身的独特的阅读语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图画语言;思维训练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峡谷里的阴谋
期刊
在笔者任教的班级里,常看见山寨版的“QQ聊天记录”,用这种方式写话,学生很感兴趣。于是笔者进行了一次有益的作文教学尝试:让学生写“聊天日记”。所谓的“聊天日记”,就是首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人手一本的作文本,取名“聊天日记”,封面不署名,学生写好日记后只需在文后署上网名,交由老师和同学传阅,并针对日记内容“跟帖”,也可继续在其他本子上进行自由的长篇大论。每个同学阅读本数不限,也可在同一篇日记后多次留言。
【摘 要】“游戏体验式”写话模式将教学重心前移至写作的“上游”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它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关切学生的自主选择,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开拓创意表达方式,利用绘本、儿歌、故事等打开创意之门,使学生在游戏情境中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抒写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游戏体验式;写话训练;创意;思维  “游戏体验式”写话模式是对传统写作课程转型的有益探索,改变了传统
白白是我家的一只小狗。它全身披着雪白的毛,远远望去,真像一个小绒球。两只乌黑的大眼睛被雪白的长毛给盖住了,走起路来,晃来晃去,像喝醉了酒似的。  白白十分顽皮,常把我们的鞋子甩得满天飞舞,不得已,家人把鞋都放在鞋架的最高层。一天,白白又趴在鞋架上试图去叼架上的鞋子。努力之下,一只鞋子终于掉了下来,它高兴极了,叼起鞋子,摇着尾巴,用力一甩,鞋子在半空中转了个身,眼看就要掉落下来,只见白白一个箭步,窜
【摘 要】面对写人类习作,学生常会觉得习作资源匮乏。对此,教师要根据中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序拓宽习作资源,运用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由课内转向课外,采集习作素材,激发习作兴趣。对于中段学生,教师要巧设阶梯,帮助学生迁移运用教材中的写作手法,建立和完善人物素材库;对于高段学生,教师则应推陈出新,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紧跟时代脚步,提升习作能力。  【关键词】写人类习作;习作资源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让他们在识字中成为发现者,体会成功的喜悦,成为识字教学的小主人。  音形义是打开识字教学的金钥匙。在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识字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发现规律的成就感,鼓励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创造性识字,体验创造带给自己的快乐。  一、在夯实字音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教
我家有个“超级侦探”,我干的“丑事”总躲不过她的眼睛。  星期天,“超级侦探”到单位加班,爸爸也正好出差了,我便丢下作业,偷偷地打开了电视机,尽情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真是大饱眼福!  看了一会儿,估计“超级侦探”快要回来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关掉了电视,并把电源插头放回老地方,还照着原来的样子为电视机盖上了防尘布……把现场“伪装”完毕,“超级侦探”仍没回来,我松了一口气。  不一会儿,“超级侦探”回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艺术形式,可以成为小学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就运用而言,可尝试从“选材、技法、拓展”三个方面展开探索:体认“电影情节”,引导想象创造,构思更丰富的题材;赏析画面效果,借鉴表现手法,营造更独特的意境;延展“素材资源”,丰富表现形式,拓展更广阔的空间。由此,则可以发挥电影元素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习作思路、提高习作水平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电影元素;第三
大家好,我是一只小螃蟹。我出生在青岛,一个小男孩买了我,又把我送给了一个小女孩。我跟着小女孩到上海定居了,下面是我快乐的旅程。  一天早上,我来到了大丰市,在乘车的过程中,我住在一个小桶里,我觉得好闷呀!“这里实在太小了,我一定要逃出去!”我嘀咕着。  后来,我努力爬出水桶,逃了出来,顺着毛巾,爬到了车后面的玻璃上。外面的风景真棒!小姑娘想捉住我,可是她不敢,你要知道,我可是有一对大钳子的呢!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