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二层山冰川世界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ox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层山位于蜀山之王贡嘎山东坡,海螺沟景区内,最高点海拔高度5400米,是目前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及大冰瀑布的最佳观测点。站在二层山顶朝大冰瀑布方向望去,大雪山主峰贡嘎山和其海拔超过7000米的卫峰一览无余。下面,让我们踉随著名冰川学家、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张文敬老师,走进二层山看看冰川世界。
  马儿正在惬意地啃噬着羌活草那鲜嫩的薹尖。
  趁着在几块古冰碛石上小憩时,我回头向着来路方向望去,只见一团云雾从海螺沟的下游冉冉升起,再慢慢散开,一时间,海螺沟冰川和冰川四周的原始森林都被越来越浓的雾气弥漫得无影无踪了,眼看着那云那雾就飘升到了自己的脚底下了。就在大家担心云雾可能继续飘升以致不得不中断考察行程的时候,云雾突然停止了彼此追逐和四面扩散的步伐,在山间形成了一片波涛滚滚的云海,而头顶上却依然是灿烂的太阳和蓝色的天空,此时的我们仿佛成了飞升在九天上的神仙!
  密匝的杜鹃林。
  我们此次的目的地叫作“二层山”。顾名思义,所谓“二层山”就是山外有山,山上有山的意思吧!二层山位于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和东南坡的田湾河之间。
  大约攀爬了四五个小时后,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二层山的核心位置,一个古冰斗附近的冰碛小台地上。
  “二层山”,是早年当地打猎采药人对这山起的名字。山体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山体多为古老的花岗石和花岗片麻岩组成,在上万年计以来的古冰川和寒冻风化作用下,角峰林立,刃脊肩连。二层山的山势地形独具特色,在一座座古冰斗的环绕下,尤其是在缥缈幻化的云海中,仿佛让人有一种进入海市蜃楼的感觉。在山峰的背阴处,一些积雪还未完全融化,雪面在西际的夕阳照耀下,泛着金黄的光泽。由于接近黄昏,气温下降,上下的浓雾已然退去,海螺溝冰川那壮观的冰瀑布一挂千米,不时传来隐隐沉沉的雪崩声。当夕阳即将从西面山脊上落下时,一团淡淡的云雾又魔术般地从海螺沟冰川突然升起,在冰瀑布上方重新延展出一片云海。气流涌动处,乱云时散时聚,上下翻滚。云海被夕阳的余晖浸染成微微的玫瑰色,并在晚风的吹拂下,一直延伸到了二层山上。从二层山的营地向西望去,只见在那瑰丽的云海上面,一座金字塔形的山峰突兀地矗立在群峰之上,看上去和今天的考察营地近在咫尺。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正是闻名遐迩的贡嘎山的主峰吗!
  云雾在山间形成了一片波涛滚滚的云海。一座金字塔形的山峰矗立在群峰之上。

贡嘎山在世界极高峰家族中不可或缺


  贡嘎山——“蜀中第一峰,在世界极高峰家族中也有一席之地。
  古冰川漂五乐
  海螺沟冰川城门洞附近冰川表面的表碛物最厚。平均厚度大约50厘米,而冰川厚度却有50米以上。
  二层山山峰的平均海拔高度不过5000多米,这里曾几何时也是冰川漫流之地,由于众所周知的气候变化原因,冰川早在距今几百年前就消失了。空出的冰斗、冰斗中的石冰川、石冰川中的埋藏冰,还有那些时而被季节积雪半覆半盖的冰碛垄,距离冰碛垄不远的鲸背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二层山曾经辉煌过但是的确又已经逝去了的冰川历史。
  鲸背岩和石冰川都是古冰川留下的珍贵遗迹。
  通常人们看到的真的只是冰川上一种表面现象。比如海螺沟冰川城门洞附近冰川表面的表碛物最厚,平均厚度大约50厘米吧,可是城门洞附近的冰川厚度却有50米以上!也就是说,一条冰川的消融区肯定是会有表碛存在的,但是和冰川相比,表碛层的厚度和数量仅仅是冰川的九牛一毛而己!
  当冰川的冰体厚度远远大于表碛的厚度时,冰川就一定是一条充满活力的运动着的地貌体。如果由于气候变暖,积累区的降雪量大大地减少了,冰川难以抵御强烈的消融时,就会发生另外一种状态:冰川的厚度越来越小,直到某一天,冰川冰体的厚度小于表碛层的厚度时,那么,冰川就失去了前进和运动的能力,冰川的个体就会产生严重矮化,最终变成了一条只有冰川的外形,而无冰川的内涵的“石冰川”,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化石冰川了”。

二层山的景观和科研价值

  二层山处于严寒的冰冻圈和温暖的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区域。冬天的季节性积雪一直可以延续到来年的春夏之交才可融化殆尽。古冰斗中的石冰川得不到足够的冰雪物质的补充,难以为继,也只好龟缩到小小的冰斗之中,厚厚的冰碛物包裹着小小的冰核,任由气候变暖趋势的折磨考验。可别小看了这包裹在厚厚石冰川中的小小的冰核们,它们并不甘心自动地退出本该属于它们自己的历史舞台呢。也许哪一天,地球的气候终于转冷,或者雪线附近的降雪量突然增大,冰斗中的积雪加大加厚,这时候,石冰川就会因为重新获得丰富的冰雪物质补充而变得活跃起来,渐渐地,冰核又将长大,冰体越来越厚,一旦厚度大于裹着它的外层冰碛物,那么,这些化石冰川就会起死回生,發生活化。也许,那个时候的二层山又会重新回到冰冻圈王国,展现在我们人类面前的将是一条条新的现代冰川!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海螺沟冰川和海螺沟所有的冰川,还有贡嘎山所有的冰川都将会变长变大变厚,冰冻圈王国的范围必将大大地扩大,那时的海螺沟冰川一定会更加雄伟壮观,更加绚丽多姿。
  “高处不胜寒”。在二层山这样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上,其实,冰川和非冰川就是一步之遥。也就是说,如果气候再冷一冷,积雪再多一些,也许就会有新的冰川发育;如果气候持续变暖,积雪量再不增加,那些石冰川也许就会最终变成一堆完全的表碛物。因此,我们或许还有另外的选择:人造冰川。二层山不是最接近冰冻圈吗?二层山上不是有许多的季节积雪吗?而且,这些季节积雪每年的覆盖时间长达半年以上,有的背阴处甚至可以达到10个月左右。如果通过人为的科学干预,将更多的季节性积雪集中堆放到一条或者几条古冰斗的化石冰川上,并且使之在一年内融化不完,如此年复一年,化石冰川就会活化为小小的“婴儿冰川”,在人为地继续科学干预下,“婴儿冰川”就会慢慢地长大。那么,奇迹就会在我们的海螺沟发生,《中国冰川目录》和《世界冰川目录》中的冰川条数就会因此而改变,二层山就会受到全世界科学界和科学家的关注。
  冬天的季节性积雪一直可以延续到来年的春夏之交才可融化殆尽。
  目前,要想去二层山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二层山在整个海螺沟甚至贡嘎山未来的发展中的景观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不容低估。如果在下一步的规划中能再建一条高山索道,那么,海螺沟的生态旅游发展犹如新增加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即便是大雨滂沱,或是云雾缭绕,一条更加高效便捷的缆车索道直接将客人送到二层山,那里远在云层之上,游客们将从另外一种视角去体味海螺沟和贡嘎山的别样风光。
  如果要架设新的高山索道,比较理想的选址应该是一个叫作草海子的地方。草海子是一个古冰川侧碛垄台地,古冰川堆积物历经几万年的自然沉积,具有良好的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稳定性,石碛之间的胶结固化程度很高,只要索道设计科学合理,那么工程建设就会得以顺利进行。
  在草海子建立新的索道,不会对海螺沟目前的核心景观区域构成任何不利影响,更不会对海螺沟冰川造成些许新的人为干预,因为,草海子距离海螺沟冰川末端的直线距离还有五六千米呢!
  我对二层山的索道开通充满期待。希望二层山的无限风光可以在不远的将来轻松地呈现于人们的视野中。

冰川知识


  张文敬
  冰川又称冰河。地球上高寒地区沿地表运动的巨大冰体,是第四纪以来一定地形条件下气候变化的产物。大气降水(雪)沉积在高寒地带,先由雪花圆化变为粒雪,再由粒雪变质成冰。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冰川冰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下游流动。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但在包括赤道附近在内的地球上各太高山、极高山和极高海拔的高原上都有各类冰川分布发育。地球上最大的冰川是南极冰盖,其面积达1.3×107平方千米,厚度可达2000~4000米。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冰盖位居第二,面积达1.8×106平方千米,厚度达2000米以上。中国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西部五省区,共分布发育了4万余条冰川,总面积约为5.94万平方千米。现代冰川具有三大功能:淡水资源,气候变化的检测器,地球气温变化的调节器。地球表面80%以上的淡水资源存储在冰川中。由于冰水的相变温度为0℃,地球的寒暑变化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冰川的进退变化中。当地球气温持续升高变暖时,冰川将会以提高自身的冰温和增加融化消耗热量而抑制地球增温的速度和强度。
  角峰又称金字塔角峰。由冰雪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山峰形态。峰体一般均呈四面尖顶状,犹如埃及古金字塔,是由冰雪。尤其是冰川对山体四面同时进行溯源侵蚀而成。南极的文森峰、尼泊尔的鱼尾峰、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南迦巴瓦峰和贡嘎山主峰,以及绝大多数冰川地区的山峰都具有典型的角峰形态。角峰和刃脊、“U”型谷、冰川磨光面等,均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也是判断有无发生过第四纪古冰川作用重要的标志性地貌形态。
  当一条冰川谷地还有冰川的时候,比如海螺沟冰川,在冰川的中下游除了巨厚的冰川冰,在冰川的表面一定会出现一层石碛,科学家将这些石碛叫作冰川的表碛。冰川的表碛是世界上所有的冰川系统内必不可少的物质。冰川在形成和运动过程中,一定会对谷地两侧和下伏岩层产生侵蚀作用的,正是这种人的肉眼难以感觉到然而却持之以恒的冰川侵蚀作用,将冰川所在的山脉或者谷地塑造成为了一个个只有冰川的力量才得以形成的角峰、刃脊、“U”形谷、冰川磨光面、冰川刻槽,以及鲸背岩等冰川的侵蚀地貌。在冰川对地形进行侵蚀的同时,就会产生大规模的松散岩石等堆积物,这些堆积物有的被堆积在冰川的两侧,就叫作“冰川的侧碛物(侧碛垄)”,在冰川下游前端的堆积物就叫作“冰川的终碛物(终碛垄)”,而在冰川表面堆积的冰碛物就叫作“冰川的表碛物(表碛层)”。当一些人们看到海螺沟冰川的消融区有一层黑灰色石碛,就以为冰川在后退了,冰川受到了污染了。甚至惊呼:冰川即将消亡了。其实,这都是对冰川的误解,因为这是冰川上的石头——表面现象。
  鲸背岩是冰川在向前向下运动时冰川冰体对下伏基岩岩石研磨侵蚀形成的一种外表酷似鲸鱼背脊的侵蚀地貌形态。鲸背岩又叫羊背岩,大同小异,一般将规模小一些的叫“羊背岩”,大一些的叫“鲸背岩”。鲸背岩在南、北极冰川曾经流过的地方分布比较广泛,形态也很典型壮观。近年来,在我国西部现代冰川和古冰川作用区多有发现。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文本教育转向现代的人本教育。理想中的“人本课堂”是:文本与人本交融的课堂,个性和创意挥洒的课堂,合
喝小杯的酸奶时,你肯定有过吸管插不进去或者折断的经历,我也有过。但是我却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好办法,让你不得不对我伸出大拇指!不信么?  平时,你一定是左手拿着酸奶杯,右手捏着吸管的中间,然后使劲向酸奶杯的密封膜插去的吧?结果呢,不仅没有把吸管插进去,而且吸管还劈裂了,酸奶的密封膜却是毫发无损。其实呀,你只要用右手的大拇指堵住吸管的上头,然后再向酸奶杯的密封膜猛地一插,密封膜就会被戳透啦!如
期刊
当今社会,学生的感恩之心越来越淡薄。36岁的丛飞11年间资助178名贫困孩子,最后家财散尽身患癌症,可当他躺在病床上时,却收到 In today’s society, students are more and
我们都知道牛奶是白色的,绿色的牛奶简直闻所未闻,可小诺做了一组实验,牛奶就变成了绿色的。  实验前的准备:  透明玻璃杯3个、紫叶甘蓝汁、橙汁、肥皂水、牛奶、滴管  实验过程:  将橙汁、肥皂水和牛奶分别倒入3个透明玻璃杯中,并贴上标签。  在3个玻璃杯中分别加入一滴紫叶甘蓝汁;  振荡片刻,发现橙汁变成了粉红色,肥皂水变成了绿色,牛奶也变成了绿色。  问题:  1.牛奶中滴入紫叶甘蓝汁为什么会变
期刊
经过近五年的努力,黄梅县第一中学顺利完成了省市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在争创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校要以经营教育为理念,以“经营品牌学校”为目标,以争创示
提高教师的人格感召力有多种途径,我觉得,对于一位中小学教师来说,至少应在下述三个方面下功夫。一、去除自私自利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There are many ways to i
建国以来,由于围湖造田,围网养鱼,造成了洪湖湿地生态功能的逐渐衰退,洪湖正一步步走向死亡:水质从90年代末的2至3类下降到2003年的3至4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到90年代的三分
笔者满怀敬意,五次拜读美国教育家梅耶尔的教育改革措施和想法,觉得梅氏理论非常适合中国的农村教育。  综观中国教育,农村还是相当落后的。近几年来,国家虽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不少资金得不偿失:“两免一补”资金不少被学子用来犒劳了自己的嘴巴;农村虽土地广阔,但学生相对偏少,有不少初中崭新的教室成了摆设;国家鼓励城市名师到农村去支教,教师志愿者西部行,虽有所成效,但不是长久之计。  笔者认为,要从根
题元理论与动词配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些不同,从题元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英语动词的配价,能弥补英语动词学习和教学中的某些易错难学的不足。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