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该走在节俭养德的前面(3则)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应该走在节俭养德的前面
  近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2014年5月27日新华网)
  节俭从来都是个严肃的话题。它不仅是个人生活态度的直接体现,更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直观反映。在拜物倾向的影响下,一些人更急于追求成功,崇拜享受,更有甚者把浪费视作富有生活的象征。具体的行为经过舆论的谴责可以被矫正,内化的心理则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得救。作为立德树人的场所,高等学校应该走在节俭养德的前列。这不仅因为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更因为高等学校因其自身特点在节俭养德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在校大学生,正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将一辈子如影随形。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更健康、更阳光的追求;作为高校,不能任社会上的拜金思想和享乐风气在校园里泛滥,应该不断强化引导,加强教育,使大学真正成为节俭养德的生动范本。只有当观念这个“本”的问题得到解决,浪费现象这个“标”才能真正根治。
  “高考回炉”呼唤大学机制改革
  5月22日,湖北省召开2014年普通高考厅级联席会议,全面部署高考准备活动。在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当中,有122人是大学毕业生。这其中的不少人是想重回大学深造学知识,也有一部分对原来所学专业不满意的毕业生。(2014年5月23日《长江日报》)
  “回炉高考”从某种层面上讲可以说是一些大学生对职业前景的失望,其中也掺杂着回避现实的意味。但理性地说,更应看到当前一些大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选择“高考回炉”,原因很明显,要么是在大学四年没有学到多少真材实料,要么是大学所学的内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发展没有多少实质性帮助。另一方面,“高考回炉”也让人们审视到了当下高考招生制度的漏洞与问题,让他们与高三学生“同台竞技”,有失公平。“高考回炉”不仅是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化行为,更应值得大学院校集体性反思,人们期待着这一现象能够倒逼大学办学机制的全面改革。
  大学生离婚案的警示意义
  2010年,重庆高三女生翠翠和扬州大一男生阿华在网络上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当即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为了守护这份爱情,2011年,翠翠从重庆追随男友来扬州上大学,还瞒着双方家长领了结婚证。没想到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前段时间,对婚姻绝望的翠翠提出了离婚。后经法官调解,双方已解除婚姻关系。据了解,离婚时,翠翠尚未毕业。该案也成为扬州首例大学生离婚案。(2014年5月30日《现代快报》)
  到了法定年龄的高校学子谈婚论嫁,是大学生的个人私事和公民权利,本无可厚非。不过,在校大学生毕竟是有别于社会青年的特殊群体。求知求学任务繁重、心理思维尚不成熟,加之婚姻生活缺乏基础等客观因素制约,人们并不看好出于一时冲动的草率成婚。两位大学生闪婚闪离的婚姻悲剧,不仅造成对当事双方的心理伤害,也向大学校园的热恋男女敲响了警钟:家庭组合非儿戏,在校结婚需谨慎。
其他文献
理想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尚词汇。即使后来随着时光的淘洗和生活的挤压,很多曾经的追梦人选择了放弃,回归庸常和平凡的存在,但改革开放最初的浪漫和昂扬依旧是生命中无比珍贵的财富。  今天,在现实的压迫下,理想在相当多人眼中宛如病人的梦呓,更多在校园里的作文题里栖身,而孩子们的理想越来越接地气,甚至背离了最初的定义,沾染了太多世俗的功利,令人大跌眼镜。媒体最近报道,武汉人民路小学六年级(2班)语文老师高华
一则90后实习生拒帮老板订盒饭的新闻最近在网上引发热议: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90后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这名实习生回答道:“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有人支持这名实习生的做法,认为欺负新人是职场陋习,现在年轻人有了独立和自我权利保护的意识;有人反对,认为90后太自我,职场上情商很重要,实习从基础做起很正常。其实,很难对“盒饭事件
2019年12月30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10位各领域院士专家现场揭穿了这些流言的真面目。  这些“科学”流言均为百姓关注的话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既有引起恐慌情绪的“5G基站比4G辐射更强对人体危害大”“中国高铁辐射严重会导致女性不孕”“人工增雪催化剂含碘化银会影响健康”,也有曲解前沿科学的“量子波动速读1分钟阅读10万字”“外星人发来了太空无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同时也把听和说放在一起,把“听”的要求结合在口语交际里面,提出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的总体目标,列出了各个学段的不同目标。据心理学家对人们交往活动的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6%,可见,“听”是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由此看出,教师有必要重视“听”
2008年,汕头大学的校园文化添了一个关键词:至诚。何谓“至诚”?答曰书院也。它是位于汕头大学校园一端的宿舍楼,亦是汇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微”社区;它是汕大“以优质管理成就学术自由”理念的践行者,亦是汕大“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精神的传承者;它如显微镜,让人可探寻学生的汕头大学DNA,它如培养皿,可发掘打造校园精品文化的新途径——发微端而构大成。  至诚书院:实现“1 1>2”  2008年7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日下发“禁烟令”,加强学校禁烟控烟工作。新疆决定在各地广泛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建立督导检查机制,设立禁烟监督员,加强禁烟日常动态监督。新疆规定,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凡进入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吸烟。校长是学校禁烟第一责任人,不但要率先垂范,还要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学校治理,完善禁烟措施。要在校门口显眼处设立“无烟校园”或
1月18日是北京市少年宫由景山后街搬到左安门西街后的招生首日。近万名家长带着孩子涌入,让新少年宫有点吃不消。大门口的电动门也一度被挤坏。(2014年1月19日《新京报》)  少年宫招生首日即爆满,如此火爆场景恐怕会让商业教育机构嫉妒成狂。其背后的问题不只是家长疯狂、少年宫师资好以及民营培训班乱象,更是校外教育本身的火爆。校外教育火爆除了教育模式、社会压力的原因之外,更多是为学生找一个安身之所。尤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意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管孩子不如懂孩子  管孩子不如懂孩子,懂孩子才能帮孩子。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一种“内动力”,关键看教师能不能找对“
近日,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秋季运动会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展演”中拉开帷幕,同学们穿上传统民族服装参加入场式,并以班级为单位展示了舞狮、蹴鞠、跳竹竿、斗鸡、投壶、角力等20多项传统体育项目。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保定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深入基层蹲点调研,调研期间,发现了该院北校区学生卢艳颖携养母上学的感人事迹;在后期跟踪调查时,又发现多名默默资助她的爱心人士和热心帮扶她的师生。校园内,传播着感人的故事,接力着真挚的爱心,传递着温暖的正能量,师生奏响一曲曲动人的爱心乐章。  困难坚持自己扛  卢艳颖,女,18岁,易县东旮旯村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五年一贯制会计专业2013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