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先发简介:
54岁,中共党员,1995年起担任嘉鱼县陆溪镇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咸宁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邱家湾村也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
之前的邱家湾村,紧靠长江边,地势较低,常年靠天吃饭,不是内涝,就是干旱,村民种地没有收入,老老少少都外出打工,村里毫无生机,有人笑称“小偷都不愿来”。
寻出路 集体经济猛增长
1995年前,我在外地做农副产品生意,日子过得比较舒适。可村里老支书找到了我,想让我回村带着村民干。“穿了皮鞋又回村穿草鞋。”家人、朋友都反对,可一名党员不能只顾自己舒服呀!当年,我回村当选上了村支部书记、主任。
1996-1999年,嘉鱼县4年接连遭受洪水、内涝、干旱灾害,农田欠收,邱湾村更是满目疮痍。“既然选择了回来,我就一定要改变村民贫困的现状。” 我不停地给自己鼓劲。恰逢灾后国家实施长江整险加固工程,我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成立了邱家湾村砂石料公司,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不到3个月就赚了40多万元。
情况刚有好转,2004年,全县拆村并组,好多村都抢着并到我们村。最终,欠债30多万元的原安乐村合并过来。原安乐村紧邻蛇屋山金矿,利用这个地理优势,我们于2005年成立了邱家湾村建筑劳务公司,由公司负责组织本村剩余劳力开展劳务输出、机械运输和工程承接,几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
找门路 村民齐奔富
“金矿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若不乘势而上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致富难持续。”我提议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先后两次带领40多个村民到洪湖、仙桃等地考察学习,逛了一圈回来,觉得养黄鳝不错。可真要投入了,不少村民犹豫了。“不要紧,我先试试。”我自己投资10万元,一年后赚了5万多块。大家看到这事靠谱,纷纷加入进来。2007年,村成立了安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达200人,如今,全村网箱个数达8000口,黄鳝直销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近几年,田地被荒废,种植水稻收益不高,我寻思着发展设施农业。2012年,村里组织投资500万元,成立了邱家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200个蔬菜大棚,配齐了2000多平方米蔬菜交易服务区和各项配套设施,并依托南京大学有机农业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取得了有机蔬菜认证。如今,村民种植的蔬菜基本实现了“农市对接”“商超对接”。
谋福路 民生大改善
村民刘江南想养鸭,不过家里到村口的路不方便,村里拿出5000元,修通他家门口的路;胡来绪爱人从阳台上摔下成瘫痪,村里安排一名村干部专门对接帮扶……
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们也共享发展的“福利”。几年来,村里投资了600多万元对邱家湾小区进行了改造,实行绿化、美化、亮化;前年,又投入近300万元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让群众有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我还提议,村里每年拿出20多万元,对考取本科以上的大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村民大病住院自费1万元以上村里补助1000元;70岁以上老人每年享受1000元生活补贴,全村基本过上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
54岁,中共党员,1995年起担任嘉鱼县陆溪镇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咸宁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邱家湾村也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
之前的邱家湾村,紧靠长江边,地势较低,常年靠天吃饭,不是内涝,就是干旱,村民种地没有收入,老老少少都外出打工,村里毫无生机,有人笑称“小偷都不愿来”。
寻出路 集体经济猛增长
1995年前,我在外地做农副产品生意,日子过得比较舒适。可村里老支书找到了我,想让我回村带着村民干。“穿了皮鞋又回村穿草鞋。”家人、朋友都反对,可一名党员不能只顾自己舒服呀!当年,我回村当选上了村支部书记、主任。

1996-1999年,嘉鱼县4年接连遭受洪水、内涝、干旱灾害,农田欠收,邱湾村更是满目疮痍。“既然选择了回来,我就一定要改变村民贫困的现状。” 我不停地给自己鼓劲。恰逢灾后国家实施长江整险加固工程,我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成立了邱家湾村砂石料公司,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不到3个月就赚了40多万元。
情况刚有好转,2004年,全县拆村并组,好多村都抢着并到我们村。最终,欠债30多万元的原安乐村合并过来。原安乐村紧邻蛇屋山金矿,利用这个地理优势,我们于2005年成立了邱家湾村建筑劳务公司,由公司负责组织本村剩余劳力开展劳务输出、机械运输和工程承接,几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
找门路 村民齐奔富
“金矿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若不乘势而上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致富难持续。”我提议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先后两次带领40多个村民到洪湖、仙桃等地考察学习,逛了一圈回来,觉得养黄鳝不错。可真要投入了,不少村民犹豫了。“不要紧,我先试试。”我自己投资10万元,一年后赚了5万多块。大家看到这事靠谱,纷纷加入进来。2007年,村成立了安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达200人,如今,全村网箱个数达8000口,黄鳝直销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近几年,田地被荒废,种植水稻收益不高,我寻思着发展设施农业。2012年,村里组织投资500万元,成立了邱家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200个蔬菜大棚,配齐了2000多平方米蔬菜交易服务区和各项配套设施,并依托南京大学有机农业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取得了有机蔬菜认证。如今,村民种植的蔬菜基本实现了“农市对接”“商超对接”。
谋福路 民生大改善
村民刘江南想养鸭,不过家里到村口的路不方便,村里拿出5000元,修通他家门口的路;胡来绪爱人从阳台上摔下成瘫痪,村里安排一名村干部专门对接帮扶……
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们也共享发展的“福利”。几年来,村里投资了600多万元对邱家湾小区进行了改造,实行绿化、美化、亮化;前年,又投入近300万元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让群众有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我还提议,村里每年拿出20多万元,对考取本科以上的大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村民大病住院自费1万元以上村里补助1000元;70岁以上老人每年享受1000元生活补贴,全村基本过上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