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政治语篇分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语篇一直被认为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的烙印,因此非常抽象、很難理解。政治话语是政治家用来表达其政治意图的重要工具。 政治语言内涵丰富,如何实现最佳的话语传播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隐喻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语篇中。《政府工作报告》是典型的政治语篇,本文以 Lakoff & 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在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本体性隐喻视角下,考察 2020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表达式,阐释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特征,从而帮助民众更好的解读政治文本,以期为中国政治话语中概念隐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概念隐喻;政治语篇;政治话语
  一、引言
  近三十多年来,隐喻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隐喻仍被普遍视为是语言和修辞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工具,强调它的修辞功能。直到 Ortony主编的 Metaphor and Thought 问世,隐喻开始被归入思维的问题。1980 年George  Lakoff 和 Mark John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发生认知转向。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们语言中的概念系统,强调它的认知功能。Lakoff & Johnson 认为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感受某一事物”(1980:5)。
  政治话语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政治语篇理论化程度高,与普通民众生活距离远,对民众来说是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在政治生活中,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政治概念,更容易明白接受他们的观点,领导人在发表政治讲话中广泛的使用隐喻来使抽象复杂的政治概念、现象显得简洁清晰明了。将不可感知的观念转换为可感知的实在,将陌生的言辞转换为熟悉的话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意识渗透。因此,隐喻在政治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Lakoff(1996)在Moral Politics 中首次从认知角度分析政治中的隐喻问题,带动了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研究的热潮。Jeffery(1996)指出“隐喻为政治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他们为行为框定了方向,政治家总是希望民众按照这个方向前进”。近年来,国内学者也纷纷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政治语篇,对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汪少华(2014)从认知视角探讨美国政府话语背后主要的架构和隐喻。文秋芳(2017)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作用并得出政治隐喻能够通过概念、人际、语篇及框架功能来实现对民众价值观和情感的掌控,增强演讲内容的说服力。任丽花(2019)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习近平主席近几年讲话中常见的概念隐喻类型,认为政治隐喻能够使政治话语更加平民化,贴近民众生活从而揭示出其最本质的精神实质。王晶芝(2020)通过分析构建概念隐喻的四个基本要素,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政府工作报告语篇中的应用,认为概念隐喻对政府工作报告语篇这一语言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功能。
  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中国政府工作的成就,充分体现了领导集体的智慧和谋略,反映了中国政府政治方针和意识形态,是典型的政治语篇。本文通过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析,归纳其中包含的概念隐喻类型、特点及其作用,从而帮助民众更好的解读政治文本以期能为中国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概念隐喻理论背景
  概念隐喻理论思想首先是在Lak off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Lakoff 和 Johnson( 1980: 5) 把隐喻界定为“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的实现机制是映射。语言是隐喻性的,抽象概念的理解依赖于隐喻,依赖于领域之间概念结构的映射。Lakoff的概念隐喻是用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概念域可以理解为人的连贯经验的集合,它潜在于人们的概念层中,不完全以语言形式呈现。隐喻表达式就是概念隐喻在语言现实中的具体化,即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丰富多彩的隐喻语言。根据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是由两个概念域组成,即始源域和目标域。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一种建立映射的过程,即把始源域中的内容部分投向于目标域的投射过程。他将这个过程表示“A is B”,其中A为目标域,B为始源域。用始源域 “B”来解释目标域 “A”。 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正是由于这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才能完成始源域 B和目标域 A 和之间的一系列映射。隐喻现象才能得以产生。在完成对隐喻的界定后,Lakoff 和 Johnson( 1980) 初步尝试对隐喻进行分类,区分了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2020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称作《报告2020》)。本研究根据Lakoff的概念隐喻“A IS B”(A是B),则“A是B”为所蕴含的概念隐喻,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报告2020》进行文本分析找出其中隐喻表达式,然后确认其背后隐含的概念隐喻。政府工作报告中,恰当的使用隐喻的表达方法,可以使民众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抽象难懂的政治概念,更好地理解政治话语背后隐藏的价值观。本文试从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方面分析2020政府工作报告。
  (一)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把始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的结构上,从而使得说话者借助一个认知域理解另一个认知域,指隐喻中始源概念域的结构可系统地转移到目标概念域中去,使得后者可按照前者的结构来系统地加以理解(王寅2014)。如“理论是建筑物”、“生活是旅行”、“时间是金钱”。结构隐喻可以分为建筑隐喻、战争隐喻以及旅程隐喻等。这些作为始源域,被系统的映射到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这个目标域当中。   1.建筑隐喻
  建筑隐喻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的发展包括很多领域: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国防等等。当讨论这些不同的领域时,许多与我们熟悉的建筑相关的概念被用来表达意义,从而形成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建筑隐喻就是将建筑方面的术语应用到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的发展过程当中,例如建设、基础,框架、巩固等。以下是报告中的几个示例:
  (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2)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
  (3)及时构建外防输入体系,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
  (4)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5)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家运用建筑隐喻论述国家发展战略,暗示某种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发展(张蕾2018) 。建筑术语“建设”和“基础”作为始源域映射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建设这个目标域当中。这是一个抽象事物概念化的过程,即国家的发展犹如一个盖房子的过程,需要经过打地基,才能稳固的建设,这样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国家发展的历程。关于“基础”,是属于完成一个建筑的第一步,说明今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要团结起来,锐意进取,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严峻的新冠疫情形势下,中国政府心系境外同胞,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量使用“建设”“基础”“构建”“打造”等词语,构建了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辛勤劳动,同心奋斗,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为国际社会上的共同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2.旅程隐喻
  旅行是人们较易感知并会亲生经历的一种身体体验,Lakoff把旅程定义为“某种长期而有目的的活动”,即人们从出发点沿着一条路径向目的地的过程。在政治语篇中“旅程”隐喻可以被定义为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在政治话语中,“旅程”的应用频率较高,人们用这一概念来对各种政治活动进行描述,以期增进听者与读者的理解。其中“道路”、“路线”、“目标”等在旅程隐喻表达式中使用频率较高。
  (1)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3)突出民生导向
  (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5)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
  旅程隐喻可以归纳为“发展是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中,和平发展这条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是能够实现目标,达到终点的道路。党是引导者,广大人民群众是旅行者,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目标。同时,在旅程途中,旅行者对旅程路线可能不太熟悉,为了少走弯路,顺利到达终点,最好选择一个导游作为向导,国家发展也是如此,没有向导,普通的民众很容易迷失方向。例(5)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疫情的防控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党,面对国内严峻的疫情形势以及一系列的风险挑战,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领导人民果断地做出一系列的疫情防控措施,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一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影响政权。在本次报告中多次提到民生,中国政府特别突出民生导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导向,这说明国家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国家发展这一旅程的方向,只有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
  3.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是使用战争的方式来类比非战争的情形,使人们处于一种害怕的境地而采取防御行动。在政治语篇中,經常会运用“国家的发展就是一场战争”这一隐喻。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危险,这些问题和危险就像是战场上的敌人一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战争”的应用频率较高,其中“战略”、“斗争”等在战争隐喻表达式中使用频率较高。
  (1)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2)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
  (3)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4)打赢武汉和湖北保卫战并取得决定性成果
  2020年末,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而应对它就像一场战争,不断出现的新冠疫情的病例就像是在战场上的敌人,在这场战争中,一定有赢家和输家,面对敌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畏艰险奋勇与敌人作战,最终取得胜利。在例(4)中,人类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果映射到战争中的胜利。这清楚地表明,人必须战斗才能成功。同时从例(3)可以看出,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必须有计划周密的战略,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正确决策。
  (二)本体隐喻
  本体性隐喻用关于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也就是说人们就可以通过熟知的、具体的事物或概念去认识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白虹2014) 如“思想是机器”、“语言是石头”等。本体性隐喻又包括容器隐喻、拟人隐喻以及实体和物质隐喻等。
  1.容器隐喻
  所谓容器隐喻,即将不是容器的事物视为一种容器,使其具有边界,也可进可出。容器隐喻也是具身的,人的身体是容器隐喻认知的原型。人类把身体看作容器并将容器结构投射到一系列抽象目标域上,形成容器隐喻,容器隐喻是重要的本体隐喻之一。
  (1)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
  (2)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
  (3)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   在上述例子中,容器隐喻的词语包括“投入”“纳入”等,说明了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支持以及对失业群众的关心,也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词汇以人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将容器隐喻运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
  2.拟人隐喻
  拟人隐喻是将与人本身或者与人的社会活动有关的词运用到其他事物中,即将抽象的事物拟人化。在《报告2020》中,有很多拟人隐喻表达式,拟人隐喻使政治话语变得更通俗易懂。
  (1)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3)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在这些例子中,主体包括国民经济、技术改革、政治动乱、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等都是无生命的,但是 “成长”“成就”“活力”“培育”“创造”这种社会行为都来自于人,生活中有机的生物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不竭源泉,大量概念隐喻在此基础上诞生,如“繁荣”“成长”等,都是生命行为,在政治话语中,它们被用来隐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和趋势,能更好地展现中国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三)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也可以说是空间隐喻,是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运用诸如: 上下、内外、前后、远近、深浅、中心到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概念系统 ( 王寅2014)。如“时间一去不复返”等。
  1.中心-边缘隐喻
  (1)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各级政府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上述例子都属于中心—边缘隐喻, “主导”、“核心”、“中心”等词在报告中反复出现,这些句子将目标域“事物”投射到源域“中心”,突出强调某件事物的重要性。事情发展都是要围绕着一个中心运转的,没有中心,就会迷失方向。有了中心,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被强调的事物的状态。在第一个例子中,“人民”是目标域,“中心”是源域。把目标域投射到始源域,凸显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例(4)中,“习近平”是目标域,“核心”是始源域,凸显了习近平主席的地位,也表明了以习近平主席为领导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开拓进取,取得更大的成功。
  2.上下隐喻
  (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2)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
  (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4)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
  (5)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
  (6)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报告2020》中,多次提到“上涨”、“提高”“深入”“落实”等方位词,以我们自身的空间体验为基础这样“一上一下”的方位隐喻,生动形象地向人民群众展示了经济发展的不平稳性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状态,也让民众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国家政策。
  四、结语
  随着国家建设的愿景日益清晰,政府通常会使用类似《报告2020》中的概念隐喻来拉近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概念隐喻也为我们理解政治语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政治概念,因此隐喻在政治语篇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Lakoff & 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对《报告2020》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概念隐喻在政府报告中的广泛应用,使严肃的政治语篇变得简单易懂,人民群众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话语背后的政治理念。以人可以认知和体验到的概念为基础,贴近生活,更好地拉近了民众与政府的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增强人民的凝聚力,积极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Lakoff,G.&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Lakoff,G.Moral Politics:What Conservatives Know That Liberals Don’t [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6:1-50.
  [3] Jeffery,N.K.Mand Albert.Metaphor: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s.[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ublishers,1996:57.
  [4] Ortony,A.1993.Metaphor and Thought(2nd Edition) [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Steen,G.2011.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now new and improved![J].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1): 26 - 64.
  [6]白虹.英語经济新闻中的概念隐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01.
  [7]任丽花.习近平廉政话语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构建及语用功能[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3):105-109.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9]王晶芝.倪宇虹.政府工作报告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5):7-8.
  [10]汪少华.美国政府赖以生存的架构与隐喻 [J].山东外语教学,2014,35(4):30-34.
  [11]文秋芳.拟人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评析习近平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J].外语学刊,2017,(3):1-6.
  [12]张蕾.政治话语中建筑隐喻的未来建构[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4):56-65.
  作者简介
  代晓娜(1997.09.29—),女,汉,山东省临沂市,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与应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无论是在重视诗词歌赋的古代,还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书法一直都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地位,而随着新课标改革工作的展开,书法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法不仅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中国人民具体的精神象征。在写书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人们锻炼出一手好字,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人们的耐心,锻炼人们的心境,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书法教育,但是在农村中小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内容,并采取一定方式将传统文化的阅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掘和展示传统文化经典篇章中的各种道德文化、人文以及情感文化,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从而在阅读当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文化  新时期,随着
期刊
◆摘 要:民族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振兴地区经济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教学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较少,针对现状提出适合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合理的发展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树立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传承创新  1在高职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师要借助于“核心素养”为理论依据实现“课外阅读研讨”,通过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综合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不甚理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以课外阅读为秘钥,转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体系,全面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农村初
期刊
有一天,我到干净小姐家做客。站在门口,我看见她家明净得像水晶做成的宫殿,闪闪发光、一尘不染。地板像打过蜡一样。微风拂过,一股天然的木香入鼻,仿佛置身于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洁净的玻璃好像不存在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去。中心位置摆放的用蓝色玻璃打造而成的餐桌,似海水一样透明。伴随着悠扬唯美的音乐,一个白色姣小的扫地机器人穿梭在沙发底、墙角缝等角落,清理着各处的残留物。  刚一进门,干净小姐立刻叫住了我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做出了具体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朗读训练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认识,正确理解朗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和谐共生关系,要抓住低年段这一“黄金阶段”,开展有效朗读教学。文章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从示范朗读、合作朗读、对比朗读、激情朗读、有效评读五个方面探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有效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朗读教学;有效对策  《小学语文课程标
期刊
◆摘 要:新冠疫情打乱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居家成为广大师生共同面对的境遇。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与父母矛盾的外显,网课模式的弊端和九年级中考前学生焦虑的淤积。本文在重点分析九年级中考前焦虑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给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冠疫情;考前焦虑;心理调适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也打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停课不停学"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体制下的传统教学观念得到了巨大的改观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保持充分的时代人文教育气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进行积极改革和调整,使学生获得更优质的学习条件。本文将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地区;优劣势分析;创新策略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农村地区在学校教育中
期刊
◆摘 要:学习语文,朗读是个好方法,它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用示范读鼓励差异信心;指导朗读,提高差异能力;用星级评价促进差异发展;提供展示平台,提升差异素养。  ◆关键词:朗读;差异;指导;策略  朗读,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尤其重要的地位。首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每一个学段中阅读目标与内容中都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期刊
◆摘 要:在高职课程体系中,英语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形势下针对高职英语教学而言,需要充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提升英语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在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全面的提升,具备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健全完善的人格,进而使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基于此,下面重点分析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新形势下在高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