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差异的朗读指导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语文,朗读是个好方法,它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用示范读鼓励差异信心;指导朗读,提高差异能力;用星级评价促进差异发展;提供展示平台,提升差异素养。
  ◆关键词:朗读;差异;指导;策略
  朗读,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尤其重要的地位。首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每一个学段中阅读目标与内容中都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只是在三个学段的要求有高低而已,随着学段的递增突显能力,依次是“学会用”、“用”、“能用”。其次,是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时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时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时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第三,现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几乎都能看到关键词“朗读”。
  实践也证明,离开朗读,学生是比较难理解课文的,所以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但因学生存在着学习等方面的差异,往往由一个标准、一个方法或单一的方式去指导朗读,固然不能兼顾差异、因材施教,取得实效。在此浅谈基于学生差异的朗读指导策略。
  一、示范朗读,鼓励差异信心
  在教学中,传授有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行动的自信。老师的朗读示范就是鼓励学生朗读自信的方式之一。
  如在授课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时,提出问题“美丽的荷叶吸引了哪些小伙伴呢?”后,首先是老师示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读后,所有的学生都兴奋不已,包括那些平时上课不专注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回答问题,想读课文。这时,就先让那些平时比较少朗读的,且在语音等方面有欠缺的学生先读,再依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即使读得很不好的学生,也告诉他这是很正常的,多练练就好了。
  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不同需求,朗讀信心被唤起来之后,经常练习就会形成朗读习惯。
  二、指导朗读,提高差异能力
  因为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教给一定的方法,提高差异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一年级课文《树和喜鹊》中的句子“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有的学生能基本读准音,有的学生能读通顺,有的学生读准读通,但还有上升的空间。基于此,要引领学生清楚这个句子是突显“孤单的”,所以重音自然落在“一”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教重音、连贯、停顿等简单的朗读方法,才能读得更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评价朗读,促进差异发展
  教学中,评价,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水平,清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朗读中,恰当的评价,更能让不同朗读基础、不同内心需求的学生得到进步,朗读水平得到发展。
  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有两道道习题,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二是“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要在差异学生都落实这些题目的目标,必须朗读,而在朗读中,评价尤其重要。设置星级任务评价,从而达到预期朗读目标。如在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时,出示三星级评价任务,自由选择任务,可以摘到相应数目的星星:(一颗星)*朗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两颗星)**朗读句子,重音处读好;(三颗星)***朗读句子,能正确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这样,用这种摘星星的方式评价朗读,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就可以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展示朗读,提升差异素养
  能力是不断地实践才能得以提高的,朗读也如此。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高朗读水平。在提供展示机会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差异,循序渐进。小至同学之间的朗读分享,大至出外朗读表演的舞台,都创造机会给学生锻炼。小范围内的展示可以给朗读能力不高的同学,大平台可以提供给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展示,让学生的朗读素养得到提升。
  总之,依据教材特点,基于学生的差异,朗读指导要讲究策略,让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儿童的语文.
  [2]柏玉萍.教师朗读素养.
其他文献
记得曾经教学生学过一篇课文,名叫《狮子和兔子》。文章很有趣味性,富有启发性。一只狮子,遭一群红蚂蚁叮咬,它吼着,蹦着,翻滚着,累得筋疲力尽,却无济于事。一只兔子在旁提醒:“如果红蚂蚁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狮子听了恍然大悟,它纵身一跃,跳进河里,河水立即将红蚂蚁冲走了。狮子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个浅显的道理,做老师的又何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程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对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数学的知识是有结构的,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因此这就说明了数学知识之间是成整体联系在一起的。四年级处于中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自觉性较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同时在这个阶段进行整体性的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单元整体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无论是在重视诗词歌赋的古代,还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书法一直都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地位,而随着新课标改革工作的展开,书法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法不仅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中国人民具体的精神象征。在写书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人们锻炼出一手好字,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人们的耐心,锻炼人们的心境,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书法教育,但是在农村中小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内容,并采取一定方式将传统文化的阅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掘和展示传统文化经典篇章中的各种道德文化、人文以及情感文化,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从而在阅读当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文化  新时期,随着
期刊
◆摘 要:民族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振兴地区经济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教学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较少,针对现状提出适合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合理的发展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树立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传承创新  1在高职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师要借助于“核心素养”为理论依据实现“课外阅读研讨”,通过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综合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不甚理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以课外阅读为秘钥,转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体系,全面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农村初
期刊
有一天,我到干净小姐家做客。站在门口,我看见她家明净得像水晶做成的宫殿,闪闪发光、一尘不染。地板像打过蜡一样。微风拂过,一股天然的木香入鼻,仿佛置身于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洁净的玻璃好像不存在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去。中心位置摆放的用蓝色玻璃打造而成的餐桌,似海水一样透明。伴随着悠扬唯美的音乐,一个白色姣小的扫地机器人穿梭在沙发底、墙角缝等角落,清理着各处的残留物。  刚一进门,干净小姐立刻叫住了我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做出了具体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朗读训练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认识,正确理解朗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和谐共生关系,要抓住低年段这一“黄金阶段”,开展有效朗读教学。文章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从示范朗读、合作朗读、对比朗读、激情朗读、有效评读五个方面探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有效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朗读教学;有效对策  《小学语文课程标
期刊
◆摘 要:新冠疫情打乱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居家成为广大师生共同面对的境遇。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与父母矛盾的外显,网课模式的弊端和九年级中考前学生焦虑的淤积。本文在重点分析九年级中考前焦虑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给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冠疫情;考前焦虑;心理调适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也打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停课不停学"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体制下的传统教学观念得到了巨大的改观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保持充分的时代人文教育气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进行积极改革和调整,使学生获得更优质的学习条件。本文将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地区;优劣势分析;创新策略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农村地区在学校教育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