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资源,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snow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当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思想品德课程观的改变,让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是知识的教学,而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教学,要首先顾及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的生活需要。因此,充分开发学生资源,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既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回归生活”,又实现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9-02
  一、学生资源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中的作用
  1.学生资源的内涵
  所谓学生资源,是指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它包括学生个体的经验、兴趣、情感、差异、见解等,也包括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它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发学生资源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这早已经成了一句不争的教育名言。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无穷的。它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学生游离之心,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合理有效地开发学生资源,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
  2011版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这种生活不是别人的生活,而是初中学生自己正在过着的生活,是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世界。
  因此,充分开发学生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切身感受、体验和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学习才能够与学生的目的、需要相关联,才能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二、学生资源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1.巧用学生兴趣,趣味引课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都必须考虑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激荡他们的思维,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更好地领悟教材内容。
  在教学《身边的诱惑》时,先假装布置两个预习任务,要求2分钟完成。但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播放视频《棉花糖,吃?不吃?》,结果大部分的学生都被视频“诱惑”,还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当视频结束,老师提问时,所有学生才恍然大悟,这个有趣的导入设计让学生着实体验了“诱惑”。从而引入新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诱惑?这些诱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新课导入时,老师没有直接讲授新课,而是通过视频让学生真实体验一回“诱惑”。这个情境的设计,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并为本课的学习搭设了平台。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有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惑,正是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所在。
  2.发挥学生特长,增添情趣
  在教学“品味生活”时,应学生要求开展了一节“情趣展示会”,很多学生上台介绍、表演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讲述这些特长背后的故事。如3班璟馨同学讲了自己学古筝的经历,几次想放弃,但最终坚持下来。这中间的母女情深和坚强的意志力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学,在她的《渔舟唱晚》演奏结束时,全班同学报以长久的掌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而获得亲身体验时,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这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内化为学生的情感需求。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显示了它无穷的魅力。
  3.挖掘学生经验,破解疑难
  学生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借助这一资源,不但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还能强化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最终达到知识服务学生生活的目的。
  在教学“认识自己的潜能”时,我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人的潜能的存在,但学生仍然将信将疑,有的学生说,“这些都是名人,一些事例也只存在于媒体报道,是个例。他们有潜能怎么能证明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有潜能呢?”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相信潜能的存在吗?请举例说明。”结果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让人意外的是5班的煜东讲述了自己在危急时刻跑过大狼狗的经历,3班的佳培讲述了自己梦游时的“超能力”——能撬开门锁!
  夸美纽斯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学生的经验在这里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伙伴之间的互动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这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分享知识和经验,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在交互整合与现实的交往中破解疑难,达到探索生命目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4.捕捉学生见解,深化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意见和建议等见解。这些见解资源丰富多彩,有的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需要老师及时的捕捉,为“课堂”所用,深化学生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祝福青春》,我在学生了解青春期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场“初中生谈恋爱利?弊?”的辩论。反方认为“初中生谈恋爱弊大于利”,其中香蘅同学总结了几点较有说服力的见解:她用身边的事例说明,初中生不具备谈恋爱的时间、精力、物质条件、心理承受力等,她认为初中生成长的道路有很多条,不要用沉重的代价换取一个早已被证实的简单道理。香蘅同学的这一番较有深度的阐述,再加上她平时的表现和在班级的影响,使同学们对初中生谈恋爱的弊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了。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活动,积极思考,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懂得生活,创造美好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注重学生情感,升华主题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指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情感震撼,才能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资源,需要教师善于关心和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促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支配下感知教材、理解知识、合作学习、探究问题;需要善于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美好崇高的情感。
  教学“难报三春晖”,我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为爸爸妈妈洗脚,并谈感受。在上课前,我专门跟几位学生家长微信联系,并保持了语音记录。上课时我请了一些学生谈了感想,有的学生比较自己和家长的不同表现:“爸妈为我做事时,我心安理得,很自然;而我为爸妈洗脚时,他们很不习惯。我意识到爸妈为我付出太多了,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应该而且有能力为爸妈做更多的事,让他们明白儿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采访完了学生,我也及时播放了家长的录音,家长们表达的都是惊喜、感动和满足。听完录音后,一个学生很哽咽地说:“我给爸爸洗脚时,他只是指导我怎么洗干净,一句‘谢谢’没说,我以为他根本不在乎,没想到他会那么激动!爸爸,谢谢你!”
  在这一环节,教师成功地设计了让学生感受爱意的情境,这种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使学生情感得到迅速提升,从内心顿悟了“难报三春晖”,唤醒了浓烈的亲情,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正如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2]赵国忠主编:《〈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新变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3]肖君、方萍主编:《〈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100个关键问题》,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4]胡凡中:《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与本土资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新课标要求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能够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教师要关注学生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当作练字的过程。如今网络普及,学生书写能力下降,这种现象令人堪忧,加强学生书写能力训练迫在眉睫。  【关键词】书写能力 训练 语文教学  【中图
【摘要】智育不只是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只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科竞赛,义务劳动,学校艺术节等,除此之外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创新”是怎么回事,怎么去创新,创新是一个高度复杂需要长期坚持的智能过程,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思考到选题 ,再到设计方案搜集资料、材料,最后整理、加工、制作并撰写论文等一系列工作,在短时间内、没有顽强的创新精神是无法完成的。
内源性抗微生物肽是生物体内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防御素(defensins)是其中一大家族。β-防御素是防御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主要分布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粘膜上皮组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全面发展”。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个别性。只有学生个性的发展才会有学生全面的发展。课堂的舞台很大,学科舞台却很小。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利用课堂平台,从教学形式到方式、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和发展,从而让学生爱上历史课,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历史课堂 学生个性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0-01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课程教学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在如何打破语文课程学科型课程体系,保持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以突出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重点,以学以致用为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程建设 实践研究 职业能力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3-02  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3-01  好奇善问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灵气。孩子本来有问不完的问题,可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课堂越来越沉闷,上课踊跃发言提出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少,特别是根本就提不出创新性的问题?他们的问题都哪里去了呢?无庸讳言,我们不能不承认,这实在是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悲哀与不幸。不妨让我们冷静地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动手能力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是目前会计课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会计课教学经验,针对目前会计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会计职业岗位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鸡胸腺的组织学变化、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布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在生产条件下对不同日龄蛋鸡和肉鸡的胸腺重量和胸腺指数进行测量;制作石蜡切片,观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