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完小说《项链》一课后,作者受学生启发,安排了一节“头脑风暴”课,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 小说《项链》 人物形象 多重解读 头脑风暴
上完莫泊桑的《项链》,我拿着书本准备走出教室,第一排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走向我,红着脸轻轻问:“老师,我的理解可能和教参上不一样,玛蒂尔德很善良,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回到办公室,我细细琢磨着他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说不是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声音在提倡教育教学上的创新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还是免不了跟着传统的指挥棒走。我心中有一个想法:不如乘此机会拓展开去,让同学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多重解读人物形象,进行一些创新。于是有了下面的一节课。
师:对于我们刚刚学完的莫泊桑的《项链》这篇课文,有同学对于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有新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就重新解读一下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形象,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太强了,她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不同意。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词。玛蒂尔德真的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女人吗?
师:你有什么依据?
生:爱慕虚荣,从积极意义上讲,是对现实不满足而引发的。玛蒂尔德是一个“漂亮动人的女子”,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任何一个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后来只能“将就”着“和教育部一个小科员结了婚”。所以她对现实状况不满意,也是情有可原的。回到现实中来,这种不安分的心态,这种追求更美好的东西的心理,又有什么过错呢?穷人想幸福,女人爱漂亮。身为女人,谁不渴望能打扮得光鲜亮丽,出入各种高档场合,得到众人的爱慕,过着优雅的生活呢?热爱生活、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阶级的人最自然最正当的事。所以,玛蒂尔德的想法和追求实在不算过分,这也应该是一种普通的大众心理,一种最能体现人生的原始的物质追求。玛蒂尔德的虚荣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何罪之有?
师:你说得很具体,说出了你对她的无限同情,那在她身上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玛蒂尔德也许曾经虚荣,但绝不虚伪!她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而真诚的。
师:说得好!她对人生的态度的确在课文中有体现,是怎么发现的?
生:苦难是对一个人最彻底的考验。当玛蒂尔德面对着决定她后半生命运的重大人生变故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天真纯洁、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实有着坚强的灵魂和惊人的勇气。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丢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在沉重的打击面前,没有犹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现实,毅然地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这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命运的勇气,不得不让人佩服。不是异常要强、坚韧和有着坚强的灵魂、强烈的责任心的人,恐怕是早就跪倒在无情的命运脚下求饶了。试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受到一点点挫折和创伤就心灰意冷。因为失恋便绝望自杀者有之,因为遇到困难而失望崩溃者有之,因为受了几句批评便轻易放弃者亦有之,更不用说去面对像玛蒂尔德这样突如其来,足以改变其一生命运的遭遇了。
师:在那个充斥着拜金主义的社会中,玛蒂尔德还是能够保持着诚实的品质和清白的行为是不易的。
生:老师,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按照小说中所说的,玛蒂尔德也是一个天生丽质的漂亮姑娘,凭她的美貌,凭她在舞会上能引起部长的注意的机遇,她完全有机会攀上一个有钱人而隐秘地得到一大笔钱,不用去为生活忧愁。但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后坚定地说:“要还!”并和丈夫一起为还债辛勤地工作。她对朋友没有赖账,也没有出卖人格和尊严去偿还债务。她在那污浊、虚假、拜金的丑恶社会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充满幻想的女人,只要她不甘堕落,一样有承担的勇气和力量!
生:在莫泊桑笔下,玛蒂尔德美丽动人,充满了幻想而无所事事。评论者们或许正是以玛蒂尔德的幻想为依据,说她如何爱慕虚荣,如何梦想过上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正因如此,她才有在舞会上出尽风头的欲望,才有丢失项链的不幸和赔项链的辛酸。不错,玛蒂尔德是成天幻想着美好的生活。看到自己的小女仆,心里就会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看望自己有钱的女朋友回来,就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但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梦想没得到实现和满足而做出有损于自己或别人的事情来。
师:玛蒂尔德尽管存在着一些人性的弱点,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她定位在虚荣的层面上,而忽略掉她内心的高贵品质。今天我们挖掘出了同学们对她的很多新的看法。大家说得很精彩!
生:这样的讨论真好!说出我们自己的看法好舒服!越说越想说!
师:好极了!我们想想,像玛蒂尔德这样有争议的人物形象还有吗?不妨再举一些例子。
生:我想说说第二册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师:王熙凤是曹雪芹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角色,在读者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正如著名红学家王昆仑所说:“《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生:我觉得王熙凤在当代社会的话,就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一个女强人。如果贾府是个企业,那贾母就是董事长,而美丽聪明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经理。王熙凤不仅管着贾府上上下下的事,还管着贾府大大小小的开支。更让人钦佩的是,王熙凤大字不识一个,却把贾氏公司治理得有条不紊。
师(笑):你的想法很时尚,已经穿越了时空,有新意,她有什么领导才能呢?
生:口才不凡,善于交际,能言善辩,精明睿智,是一个从容不迫、胆识过人的脂粉英雄。
生:我还有补充。我看过整部书,在《红楼梦》里头有关贾府非常著名的情节,是“协理宁国府”,这是小说用浓墨重彩来写的所谓“阿凤正传”。凤姐受命于危乱之际,就是对于宁府这个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立刻找出宁府的五大弊端,第一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要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凤姐上来以后,都踩到点子上,对症施治,责任到人,立下规则,赏罚分明,而且自己是不辞劳苦,亲临督察,过失不饶,惩一儆百。经过短时间地管理,宁府一切井然有序!
师:她的极有心机、极善做作、巧于逢迎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都不难发现,现在你换了一个角度,从现代女性意识上来认同她的确很特别。
生:我觉得,凤姐常常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看,一出场,林黛玉刚进府,那么王夫人说,是不是应该去拿一匹料子出来,给你妹妹做做衣裳?王熙凤怎么说?“我早都预备下了。”
师: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你们眼中的人物有他们新的磁场。
生:老师,我很喜欢《西游记》这部小说,我提议说说猪八戒。
师: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
生:我觉得猪八戒很可爱,这种美有两方面的内涵:真与善!一方面,猪八戒性情真实生动。他的美未经浓妆艳抹的矫饰而天真自然,他是性格率真自然、表里澄澈。另一方面,猪八戒处处本色流溢,贪吃便贪吃,贪色便贪色,贪财便贪财,从不做假,从不修饰自己的内心,想咋的就咋的。
生:猪八戒勤恳憨实厚道。在高老庄猪八戒曾替老丈人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猪八戒虽形象不佳,但反倒让人感到可爱。他有着正常人所有的一切欲望,自然也包括常人容易犯的那些小毛病和小缺点。
生:猪八戒知道节俭,善于理财。在第七十七回中,孙悟空诈唬猪八戒,从他的耳朵里掏出了四钱五六分银子,这一情节在愉悦了大众的同时,也可见猪八戒“暗存私房钱”,居家好男人的形象。
生:猪八戒有他英雄主义的一面。在斗魔战场上,他经常是“不消吩咐”便主动出击,酣战既久,还能抖擞精神,恶战顽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总能表现出英雄主义的气节。
师:说得太精彩了!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总的看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不要局限思维。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许,就是他的那些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缺点才让我们喜欢。今天的40分钟我们进行了一下头脑风暴,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享受在讨论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想说就说吧!
【反思】由一个学生的课后提问启发,在学习小说《项链》这篇课文时,既分析了人物形象又进行了创新的多重解读,并由此拓展开去讨论了一系列丰富复杂的人物,挖掘出了很多传统教学理念中未曾有过但又不无道理的极具现代意识的观点。因为课堂热烈有趣,同学们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开拓。
关键词: 小说《项链》 人物形象 多重解读 头脑风暴
上完莫泊桑的《项链》,我拿着书本准备走出教室,第一排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走向我,红着脸轻轻问:“老师,我的理解可能和教参上不一样,玛蒂尔德很善良,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回到办公室,我细细琢磨着他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说不是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声音在提倡教育教学上的创新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还是免不了跟着传统的指挥棒走。我心中有一个想法:不如乘此机会拓展开去,让同学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多重解读人物形象,进行一些创新。于是有了下面的一节课。
师:对于我们刚刚学完的莫泊桑的《项链》这篇课文,有同学对于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有新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就重新解读一下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形象,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太强了,她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不同意。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词。玛蒂尔德真的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女人吗?
师:你有什么依据?
生:爱慕虚荣,从积极意义上讲,是对现实不满足而引发的。玛蒂尔德是一个“漂亮动人的女子”,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任何一个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后来只能“将就”着“和教育部一个小科员结了婚”。所以她对现实状况不满意,也是情有可原的。回到现实中来,这种不安分的心态,这种追求更美好的东西的心理,又有什么过错呢?穷人想幸福,女人爱漂亮。身为女人,谁不渴望能打扮得光鲜亮丽,出入各种高档场合,得到众人的爱慕,过着优雅的生活呢?热爱生活、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阶级的人最自然最正当的事。所以,玛蒂尔德的想法和追求实在不算过分,这也应该是一种普通的大众心理,一种最能体现人生的原始的物质追求。玛蒂尔德的虚荣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何罪之有?
师:你说得很具体,说出了你对她的无限同情,那在她身上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玛蒂尔德也许曾经虚荣,但绝不虚伪!她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而真诚的。
师:说得好!她对人生的态度的确在课文中有体现,是怎么发现的?
生:苦难是对一个人最彻底的考验。当玛蒂尔德面对着决定她后半生命运的重大人生变故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天真纯洁、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实有着坚强的灵魂和惊人的勇气。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丢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在沉重的打击面前,没有犹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现实,毅然地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这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命运的勇气,不得不让人佩服。不是异常要强、坚韧和有着坚强的灵魂、强烈的责任心的人,恐怕是早就跪倒在无情的命运脚下求饶了。试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受到一点点挫折和创伤就心灰意冷。因为失恋便绝望自杀者有之,因为遇到困难而失望崩溃者有之,因为受了几句批评便轻易放弃者亦有之,更不用说去面对像玛蒂尔德这样突如其来,足以改变其一生命运的遭遇了。
师:在那个充斥着拜金主义的社会中,玛蒂尔德还是能够保持着诚实的品质和清白的行为是不易的。
生:老师,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按照小说中所说的,玛蒂尔德也是一个天生丽质的漂亮姑娘,凭她的美貌,凭她在舞会上能引起部长的注意的机遇,她完全有机会攀上一个有钱人而隐秘地得到一大笔钱,不用去为生活忧愁。但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后坚定地说:“要还!”并和丈夫一起为还债辛勤地工作。她对朋友没有赖账,也没有出卖人格和尊严去偿还债务。她在那污浊、虚假、拜金的丑恶社会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充满幻想的女人,只要她不甘堕落,一样有承担的勇气和力量!
生:在莫泊桑笔下,玛蒂尔德美丽动人,充满了幻想而无所事事。评论者们或许正是以玛蒂尔德的幻想为依据,说她如何爱慕虚荣,如何梦想过上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正因如此,她才有在舞会上出尽风头的欲望,才有丢失项链的不幸和赔项链的辛酸。不错,玛蒂尔德是成天幻想着美好的生活。看到自己的小女仆,心里就会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看望自己有钱的女朋友回来,就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但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梦想没得到实现和满足而做出有损于自己或别人的事情来。
师:玛蒂尔德尽管存在着一些人性的弱点,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她定位在虚荣的层面上,而忽略掉她内心的高贵品质。今天我们挖掘出了同学们对她的很多新的看法。大家说得很精彩!
生:这样的讨论真好!说出我们自己的看法好舒服!越说越想说!
师:好极了!我们想想,像玛蒂尔德这样有争议的人物形象还有吗?不妨再举一些例子。
生:我想说说第二册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师:王熙凤是曹雪芹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角色,在读者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正如著名红学家王昆仑所说:“《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生:我觉得王熙凤在当代社会的话,就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一个女强人。如果贾府是个企业,那贾母就是董事长,而美丽聪明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经理。王熙凤不仅管着贾府上上下下的事,还管着贾府大大小小的开支。更让人钦佩的是,王熙凤大字不识一个,却把贾氏公司治理得有条不紊。
师(笑):你的想法很时尚,已经穿越了时空,有新意,她有什么领导才能呢?
生:口才不凡,善于交际,能言善辩,精明睿智,是一个从容不迫、胆识过人的脂粉英雄。
生:我还有补充。我看过整部书,在《红楼梦》里头有关贾府非常著名的情节,是“协理宁国府”,这是小说用浓墨重彩来写的所谓“阿凤正传”。凤姐受命于危乱之际,就是对于宁府这个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立刻找出宁府的五大弊端,第一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要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凤姐上来以后,都踩到点子上,对症施治,责任到人,立下规则,赏罚分明,而且自己是不辞劳苦,亲临督察,过失不饶,惩一儆百。经过短时间地管理,宁府一切井然有序!
师:她的极有心机、极善做作、巧于逢迎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都不难发现,现在你换了一个角度,从现代女性意识上来认同她的确很特别。
生:我觉得,凤姐常常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看,一出场,林黛玉刚进府,那么王夫人说,是不是应该去拿一匹料子出来,给你妹妹做做衣裳?王熙凤怎么说?“我早都预备下了。”
师: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你们眼中的人物有他们新的磁场。
生:老师,我很喜欢《西游记》这部小说,我提议说说猪八戒。
师: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
生:我觉得猪八戒很可爱,这种美有两方面的内涵:真与善!一方面,猪八戒性情真实生动。他的美未经浓妆艳抹的矫饰而天真自然,他是性格率真自然、表里澄澈。另一方面,猪八戒处处本色流溢,贪吃便贪吃,贪色便贪色,贪财便贪财,从不做假,从不修饰自己的内心,想咋的就咋的。
生:猪八戒勤恳憨实厚道。在高老庄猪八戒曾替老丈人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猪八戒虽形象不佳,但反倒让人感到可爱。他有着正常人所有的一切欲望,自然也包括常人容易犯的那些小毛病和小缺点。
生:猪八戒知道节俭,善于理财。在第七十七回中,孙悟空诈唬猪八戒,从他的耳朵里掏出了四钱五六分银子,这一情节在愉悦了大众的同时,也可见猪八戒“暗存私房钱”,居家好男人的形象。
生:猪八戒有他英雄主义的一面。在斗魔战场上,他经常是“不消吩咐”便主动出击,酣战既久,还能抖擞精神,恶战顽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总能表现出英雄主义的气节。
师:说得太精彩了!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总的看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不要局限思维。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许,就是他的那些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缺点才让我们喜欢。今天的40分钟我们进行了一下头脑风暴,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享受在讨论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想说就说吧!
【反思】由一个学生的课后提问启发,在学习小说《项链》这篇课文时,既分析了人物形象又进行了创新的多重解读,并由此拓展开去讨论了一系列丰富复杂的人物,挖掘出了很多传统教学理念中未曾有过但又不无道理的极具现代意识的观点。因为课堂热烈有趣,同学们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