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刻不容缓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是改善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是科技创新对公众科学素养的现实需求。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社会性科普教育,通过弘扬科学文化,扩大科技企业规模,增强公众科学精神与思维的培育力度,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关键词】公众科学素养 科技创新 国民素质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都在进行科技创新实力较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效果不佳,公众科学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刻不容缓。

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迫切性


  能够为我国科技创新踏入世界前列提供契机。目前,在世界范围中,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而在信息全球共享进程加速推进下,先进的科学知识、方法与信息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了解和掌握,科技创新被不断地推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共享境地。在此背景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并在原有的价值实现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必然的时代趋势,为我国科技创新踏入世界行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由此,公众要努力与世界先进技术和前沿技术接轨,尽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积累新高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关注科技创新发展前沿,有效地把握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才能满足时代竞争的需求,适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
  激发和拓展公众科技创新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具有推动、延伸、加深公众认识科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有利于激发和拓展公众科技创新的潜能。一方面,科技创新成果能够生成巨大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促使人们形成对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更加深刻理性的认识,并在现实应用中,公众会对这种社会价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对于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充分的信息储备,大大提升了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科学类信息的全球共享。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意味著在更深层、广阔的社会范畴中,将与实现科技创新的一切要素进行周全地定位与考量,从而形成健康、持续的经济发展支撑力量。
  促进新形势下人整体素质的提升。科技创新是一个科学知识持续累积、科学方法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市场推广应用,能够切实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将创新产品进行社会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创新创造者的科学素养水平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人们必须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完成对科学思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有效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并且科技创新还是一个多要素协同共进的过程,是一个考量着公众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如:科学发展的前瞻力、创新突破的胆略等。由此,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促进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水平、社会责任感等。
  科技创新需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发展与知识生产方式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科技创新呈现出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更为密切的关系,激发了群众创造和创新热情,广大群众希望通过创造、创新活动来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愿意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如:在科学技术更新加快的实际情况下,人们对科技应用能力与管理能力等方面抱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相对偏低,各地区也具有不均衡的状况,如: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在实现其经济价值转化中没有体现出强劲优势,从而阻碍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影响了我国创新设施、创新要素在创新中发挥的协调效应。

增强公众科学精神培育力度,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样的培育途径与模式。而科技创新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灵活多元的传播方式,能够提升创新成果的传播效果。在更加广阔、丰富的信息积累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即时传递特点,适时收集最新科技创新的信息,不但能够增加公众的信息储备基础,提升其理性思维能力,还能加深其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科学的力量蕴含在形形色色的科技产品中,也体现在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等方面。一般情况下,从本质上来说,科学精神要求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和评价问题,这是科学发展的力量之源和根基,包括批判质疑与创新改革精神、求实求真严谨的实践精神等。一个人要具备科学精神、科学素质,才能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认识世界、看待生命。由此,在培育公众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公众在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融合中探索科学的好奇心,从科学活动整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帮助公众去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意识,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应对现实问题。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性科普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公众对于自身利益需求与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认识得更加深刻,这激发了公众的社会责任与参与意识。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科普提供了新的机会,增强了科学技术推广的形象性,提升了公众学习科学的便利性。因此,为了提升社会公众群体学习科学的效率,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力量,利用身边各种现代媒体工具构建网络科技平台,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为人们创设便捷的学习方式,将各类先进的科技成果及相关信息及时向公众推介,随时随地地为公众学习、获取科学知识和技术创造便利条件,扩大科技成果的传播范围,强化网络科普效果。其次,要集合社会力量,努力将科普融入到各个生活环节中,将最新的科技创新理论与创新成果运用到科普推广之中,及时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调整和设定科普教育内容。最后,要充分发挥科研工作者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向公众传播科学,使公众形成关于科学发展规律及科技创新复杂性的认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并且借助这一群体对科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传播,共同致力于我们新时期的科技创新发展,使社会加快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通常我国传统文化将科学发明视为“雕虫小技”,创新精神相对不足,轻视科学技术。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并不快,这是由于我国科学文化氛围相对薄弱造成的。由此,为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要在全社会范围中倡导科学文化,调动起公众的积极性,将科技创新引入到创业中。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使公众了解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财富创造最重要的途径,激发公众学习和参与科学技术活动的积极性。另外,企业才是科技创新真正的主体,科技企业的发展会带动企业员工科学素养的提升。为了激励企业员工主动参与科技活动,科技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得丰厚的企业利润,增加员工个体的薪资。在科技创新发展背景下,众多科技企业的成长为科学素养培育提供了强大的现实推动力,扩大了科技人才培养规模。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众多科技企业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参与到科技创新中,通过广泛采用先进科技技术,不断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带动广大员工科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为河南工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朱联营:《现代社会公众的媒体素养与提升选择》,《榆林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以实践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类社会的生成和发展的历史性活动。整个人类活动,如果我们要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认识世界,另一类是改造世界,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知”和“行”。认识世界不是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但是,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以正确认识世界为前提。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我们必须首先改造主观世界。因为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又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刻,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举办本次论坛,为推动海归回国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
企业财权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效,关系着企业治理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决策效率与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相关的企业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企业财权安排的特征,提出了股东主导下的企
【摘要】古老的中华文化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成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的现代文化,中国现代复兴之成功取决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通中学和西学,建设开放包容的现代中华文化。我们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吐故纳新、继往开来,推动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中华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活力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唯有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
全方位、多层次地塑造企业产品的名牌形象,是保护和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逐步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组织
可持续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过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宝贵思想,为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思想是这一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重温邓小平同志的有关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其深刻
【摘要】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是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贡献与社会责任。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和谐的企业劳资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理顺企业内部关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和谐 劳资关系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49.26 【文献标识码】A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增加就业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还是文化、价值观的交流。现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文化价值观差异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通过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的沟通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共荣共通,保证“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已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人多地少的浙江省,如何解决好粮食问题,是各级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最近,我们对粮食生产有关问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