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Beam加速器四种不同治疗床板的剂量衰减特性测量与分析

来源 :中国医疗设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88337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并比较四种不同加速器治疗床板对VitalBeam加速器四档光子线剂量衰减的影响.方法 将固体水模中心与VitalBeam加速器等中心对齐,将需要测量的CIVCO公司两款床板和Qfix公司两款床板分别放置于固体水模上,床板纵向中心轴对齐中间激光线,使用指形电离室测量模体中心剂量.在VitalBeam的6 MV、10 MV、6 FFF和10 FFF四档光子束能量下,选择10 cm×10 cm和5 cm×5 cm射野,机架角为0°~80°(间隔10°测量),测量无床板时和有床板时的剂量,对比得出各个床板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衰减系数.结果 在VitalBeam加速器的四档光子线能量下,对于10 cm×10 cm和5 cm×5 cm的照射野,CIVCO碳纤维床板的衰减因子为2.10%~8.19%;CIVCO凯夫拉床板的衰减因子为2.73%~8.97%;Qfix Calypso床板的衰减因子为1.49%~6.92%;Qfix KUTI床板的衰减因子为1.92%~7.79%,所有衰减值均在0°~70°之间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增大.结论 四种床板绝大部分入射角度的衰减均超过2%,所有床板均在70°的斜入射时达到最大衰减值,临床中在治疗计划设计时应考虑加速器治疗床对剂量衰减的影响,对不同的治疗床应建立相应的床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年切开小梁的开放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青光眼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4~16岁儿童青光眼患者21例(2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房角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采用配对n 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n 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对数
目的::观察多模式影像技术在Stargardt病不同病变阶段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确诊的28例(56眼)Stargardt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自发荧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炫彩眼底成像、血流成像OCT(OCTA)等多模式检查,总结各类影像检查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征。结果::眼底彩色照相可显示,随病变进展黄斑区的萎缩病变逐渐扩大,伴后极部眼底色泽改变。炫彩成像通过多波长的组合,可用更好的对比度和层次感显示出萎缩的细胞
目的 本文运用流体力学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微血管模型仿真,模拟微血管中红细胞的运动轨迹,计算得出红细胞的速度和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微血管系统的网状结构,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粒子轨迹进行处理,得到稳定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果 随着流速的增大,红细胞运动更加剧烈,速度更快.当流速从100 mL/h逐渐增加至400 mL/h时,粒子在1 s内的平均位移从0.22 cm增大到0.84 cm,并且二者的关系不完全是线性的.结
目的 设计一种降噪算法改善低血流灌注状态下提取的光电脉搏容积波信号质量.方法 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计算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的连续均方误差,判断噪声主导的IMF后对其进行小波阈值降噪,最后将信号重构即可得到降噪后的低灌注脉搏波.结果 使用自行设计系统采集的低灌注脉搏波信号对上述算法进行验证:在灌注系数为0.15%时,该算法可有效抑制噪声干扰并还原脉搏波信号特征.结论 该算法可有
本文设计了一套带称重功能监护病床自动校零系统.系统由转运床过门检测模块、有无患者在监护床检测模块和称重系统组成.检测模块采用毫米波传感器,基于77 GHz毫米波射频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通过±60°角和25 s间隔循环扫描选定区域,提取转运床轮廓特征值与患者呼吸胸廓上下波动信号特征值,判断有无转运床过门以及有无患者在重症监护床.判断的结果以1(有人在床)、0(无人在床)发送给多点控制单元,触发称重系统自动校零.经测试,系统对在床状态的识别精度>99%,对离床状态的识别精度为96%,毫米波传感器置于患者
目的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借助程序MCNP5对国产高剂量率铱源剂量率的分布进行模拟研究.方法 基于TG43号报告中的剂量率计算公式,借助MCNP5建立铱源模型,模拟计算此模型的空间剂量分布,分析研究铱源的径向剂量函数及各向异性函数.结果 模拟的各向异性函数与发表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当径向距离较小时,模拟的径向剂量函数与发表结果符合较好;当径向距离较大时,模拟的径向剂量函数与部分发表结果符合较好,但也与部分发表结果相差较大,在r=15 cm处,最大相对误差为24%.结论 基于MCNP5的蒙特卡罗模拟技术
目的 探索用锥形束扫描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验证放疗技师摆位偏差大小及六维床HexaPOD纠正摆位偏差的能力和稳定性,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经影像学和病理学证实的340例不同治疗部位的肿瘤患者,收集每位患者首次扫描CBCT后的摆位误差数据,验证不同部位摆位偏差的大小.另选取18例对摆位要求较高的特殊病例,收集每个病例首次摆位、首次六维床纠正偏差后及治疗分次间摆位偏差结果,分析CBCT和六维床HexaPOD
目的 探讨和建立准确检测后装治疗机及其计划系统的质控方法.方法 利用标准模体检测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图像重建误差;借助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对比TPS中手动重建和自动重建施源器通道的剂量学差异;通过井型电离室和胶片测量法对后装治疗机的源外观活度、源到位精度和源退位精度进行验证.结果 该后装治疗机放射源外观活度、源到位和退位精度及其计划系统中图像重建误差、施源器自动重建误差,均在允许精度内,符合临床治疗要求.该后装治疗机的放射源活度误差为0.43%,源到位精
目的 比较剂量计算网格(Dose Calculation Grid Size,DCGS)大小对基于容积旋转弧形调强放疗技术(Volumetric Modulate Arc Therapy,VMAT)的脑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teretactic Radiotherapy,SRT)剂量学参数和优化效率的影响,探索将SRT技术应用于脑肿瘤时最优的计算网格大小.方法 选取10例SRT脑肿瘤患者,均采用VMAT技术,处方剂量40 Gy,靶区体积范围2.8~37.7 cm3,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0.1、0.2和0.
目的 评估RIT113软件验证加速器等中心精度的可行性.方法 结合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s Portal Image Device,EPID)采集的图像,测试RIT113软件分析6 MV均整器模式(Flatten Filter,FF)和6 MV无均整器模式(Flatten Filter Free,FFF)两种不同能量X射线下等中心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重复性:在保持小球位置不动,机架、治疗床和准直器角度均为0°的情况下重复采集10次EPID图像,使用RIT113软件分析小球位置变化情况.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