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n78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观察。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率和病情进展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后,不但可以掌握患者动态的心理变化,而且还可以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规范用药行为,以此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预;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4-01
  【摘要】目的探究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观察。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率和病情进展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后,不但可以掌握患者动态的心理变化,而且还可以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规范用药行为,以此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预;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4-01慢性乙型肝炎是因HBV病毒致使肝脏发生病变为主的全身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传染性及危害性强的特点,若未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易发展为肝癌、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疗程长,副作用大,治疗费用高,长期用药可引起病毒变异,且疗效有限,所以部分患者遵医行为较差。临床研究发现,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观察,其中96例开展心理干预,其治疗依从性较未进行心理干预的100例有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0.3±2.5)岁;病程1-15年,平均(5.6±0.5)年。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5±2.3)岁;病程1-14年,平均(5.3±0.5)年。两组患者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且均符合用药条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有抗病毒指征的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予对症处理或停药。
  1.3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以此給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3.1心理分析①患者入院后因对陌生环境和医院氛围感到紧张、焦虑心理;②因自身疾病被隔绝治疗,对生活和社会功能均受到极大的限制,且害怕自身疾病被人歧视,往往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③因该症病情反复,病程长,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且不易治愈,而令患者产生自暴自弃等悲观心理;④因被隔离治疗,与社会隔绝,缺少与人交流的环境,常会感到孤独[2]。
  1.3.2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患者心理动态变化,真诚地与患者加强沟通,以关心、体贴、尊敬的交流沟通态度,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不同途径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并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健康知识,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和随访复查的积极临床意义,同时可介绍成功治疗病例,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心理较严重患者,通过不同方式循序渐进地使患者逐渐放松紧绷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给予家庭的关心,并教会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放松训练方法,消除负性心理,解除思想包袱,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开展治疗工作[3]。
  1.3.3健康教育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性格特点,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过实行自我护理,以达到能坚持用药、随访复查,并改善心理状态。健康教育措施包括:①用药依从性宣教,对患者讲解规范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4]。规范抗病毒治疗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若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使乙肝病毒复制反弹,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病情;②药物知识宣教,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漏服、突然停药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加服、超量服药可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并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剂型、作用机理、服药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5];③出院随访,通过健康宣教和用药指导,让患者认识到长期随访复查可以检查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了解病情变化,保障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使患者自觉提高规律随访主观能动性[6]。
  1.4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率和病情进展率。2结果
  观察组各项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症病程较长,病情严重且易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为此,临床治疗上应在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监视用药治疗。部分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较差,不但不能抑制乙肝病毒,而且最终还会加速耐药的发生,使乙肝病毒复制反弹,加重病情。   张耀等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心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在SCL-90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Zung抑郁白评量表(SDS)评分方面的差异,以加权平均数(WMD)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李德昌等观察到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乙肝患者SCL090各因子相比均有差异,说明长期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在长期抑制HBV DNA的同时,可改善患者情绪,且对躯体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且通过神经系统的变化(包括情绪、心理)来影响免疫功能,能有效的改善肝功能,减少复发,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干预后依从性增强。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后,不但可以掌握患者动态的心理变化,而且还可以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规范用药行为,以此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陈先君.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29(11):152-154.
  [2]Stewart,B.J.Mikocka-Walus,A.A.Harley.Help-seeking and coping with the psychosocial burden of chronic hepatitis C:A qualitative study of patient,hepatologist,and counsellor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2,05(11):147-149.
  [3]王凤卿,李九群,林洪波,等.护理干預对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3(19):248-250.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DOI: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1,01.007.
  [5]宋海燕.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2(13):249-251.
  [6]Rasool ST.Hepatitis B virus enhances interleukin-27 expression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J].Clinical immunology,2009,02(15):126-128.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了放射源标记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核辐射转速计,这种转速计的性能良好,能适用于一些恶劣的场合,现将其设计原理以及其电子线路和性能指标介绍如下。 In this paper, a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学习能力的养成远比片面地知识灌输更能使学生获益.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探索儿童病毒脑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儿童病毒脑炎进行分析,儿童病毒脑炎临床表现以头痛、发热、呕吐为主。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头部CT检查阳性率高。90例患者治愈65例,好转25例。结论对儿童病毒脑炎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好,可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儿童病毒脑炎;病毒感染;观察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溃疡、胃切除后等四种胃病患者的骨密度(BMD)差异。方法将100例经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患者依类型分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窦溃疡组和胃切除术后组,均测定其腰椎正位、腰椎总体、左侧股骨颈、大转子、转子内区、Ward三角区和股骨总体的骨矿含量值、BMD,并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对上述指标
近年来,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技术在国际上发展得十分迅速,它在矿产资源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引人瞩目。该技术的特点是:所用的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可方便地用于现场测量;测量
【摘要】目的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应用呼吸机的治疗效果与不应用呼吸机的治疗效果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資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即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不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末
【摘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以及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的治疗措施。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为加深对支气管哮喘引发因素的认识,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包括变态反应、胃管反流症、妊娠、运动、环境污染、病毒感染、解热镇痛药、麻醉等与哮喘发作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临床80例患者中,病情得到控制的有63例,好转患者有15例,因
四极滤质器的原理是1953年由西德人Paul提出的(1), 1960年前,一直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1962年西德第一个做出商品四极滤质器,主要用于分任强测定[2]。 1964年,北京分析仪器厂与
【摘要】目的对24例心脏病猝死的患者的诱因进行分析,并研究预防对策。方法对24例心脏病猝死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患者的日常生活,对猝死的诱因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猝死事件并对其进行检查,最后进行总结性分析,并研究出预防措施。结果24例心脏性猝死(SCD)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包含冠状动脉心脏疾病(50%),高血压性心脏疾病(16.6%),心肌病(12.5%),心肌炎(12.5%)。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