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西安市涝河流域概况、水质及污染状况、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的综合分析之下,结合实地调研指出水生态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可操作性层面提出策略。
关键词:涝河流域 水生态保护 策略
1 涝河水生态系统概况
1.1河流概况
涝河是户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是古长安八水之一,属渭河一级支流,接纳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11条,形成一个独立的水系。主要支流有南庙河、头道峡、东流水、黑岔沟、石岔沟、栗峪河、皂峪河、甘河等,这些支流多汇集于右岸,右岸支流集水而积是左岸的1.6倍。涝峪河流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为土石山区,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小,水质无污染。
1.2水质现状
涝河流域源头至峪口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该处属户县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基本符合天然水水质标准;峪口至涝店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此段流经天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地,对地下水源有补给作用;涝店至入渭口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四类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甘河峪口以上河水很少受污染,水质较好;峪口以下主要接纳来自祖庵镇、甘河镇工业企业的废污水,水质开始变差。
1.3湿地资源
湿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涝峪河流域主要以天然湿地为主,具体从户县天桥乡东岳庙到大王镇沿涝峪河至涝峪河与渭河交汇处,包括河流中的河道、河滩、泛洪区、荒滩等。人工湿地主要以水田、水库、鱼塘为主,县城段以及河道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人工湿地。流域内主要的涉水景观有朱雀森林公园、甘峪水库风景区、涝河滨河新区、美坡湖、户县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湿地等。
1.4野生动植物资源
涝河流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很多动物都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流域内的湿地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涝峪口以上湿地区域。很多植物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中草药资源也很丰富。山区植物因海拔高度的不同,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平原区自然植被破坏较大,代之以农作物及人为的林木,其主要类别有草甸植被、草原植被和人工种植的数目及农作物。
2 涝河水生态系统主要问题分析
2.1现状水质污染严重,呈逐渐恶化趋势
涝河流域的水质污染己不容忽视。全流域一、二类水质的河长下降,三、四类水质的河长显著增长。峪口以下到渭河地段,特别是余万镇至县城段人口密集,工业较为集中。2005年以前户县未建有污水处理厂。河道两岸的工业、生活废水均排入河道,使得涝河平原段,尤其是入渭段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着渭河的水生态和水安全。
2.2河道两岸的垃圾堆积现象严重
现场调查时发现,沿涝河的村庄周围两岸河堤垃圾倾倒现象严重。即使在靠近县城的甘亭镇西坡村周围,本来是正待开发的风影区,但是沿河两岸尽是垃圾,沿着河道倾斜而下,形成长长的垃圾道。垃圾的无序堆放不仅影响周围的环境,而且使得水质变坏,水生生物的生长受到威胁。
2.3河道挖沙采石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据现场调查,在涝河流域环山路以下,采石挖沙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河道破碎,流路不顺畅而影响河势;河道挖沙己殃及到防洪堤的堤脚,河堤失稳,一旦发生洪水,都会使堤防溃决。此外,据现场调查,在涝河流域上游八子口以下流段,由于7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围湖造田、围河造田,而居住该区的村民在古河道中大量采砂采石,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环,目前在占河道区已形成一个南北长1100m、东西宽700m、深30-40m左右的采空区。这样不仅加重了此区域的水土流失,而且破坏了周围的农田耕地和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
2.4部分河岸道路环境恶劣
涝河出山口处两岸的堤顶道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从而影响了涝河河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河岸道路进行修复,为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的改善提供便利的交通。
3 涝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的策略
3.1实施河道疏浚和河岸植被修复工程
对峪口以下各河道进行疏浚治理。同时把河岸植被的修复与防洪工程建設相结合,对没有植被的防洪大堤的堤顶公路的临水测进行绿化,地面种植绿草和低矮灌木,防护提外植树形成绿化地带。
3.2实施固体废弃物控制规划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这是控制固体废弃物及其污染的有效措施。应建立垃圾转运站;推广农田秸秆、禽畜粪便制造沼气技术;涝河沿岸垃圾场进行规划整治,对其渗滤液实施在线监测,对已经造成的危害实施恢复治理工程。
3.3保护与修复湿地资源
在涝河流域,受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遭到破坏,且具有保护与修护价值的湿地主要是河流湿地。可在两岸滩地内大量种植芦苇、河岸种植柳树、杨树等树木,林下植草样化,形成一片湿地,净化涝河水质,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3.4健全法规和制度建设
在行政层面应积极实施“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改革。在法律层面要加快水利建设立法步伐,出台《生态湿地水利旅游管理办法》、《涝河流域开发管理办法》、《涝河流域水景建设管理办法》、《涝河流域中污水治理回用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流域内水事活动,促进流域内水利建设有序开展。在经济层面建议通过征收排污费、水资源保护费的经济手段,在限制工矿企业排污的同时,积累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资金,使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工作正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段青维.户县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7(7):32-33.
[2] 孙旭,宋孝玉.西安市浐灞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5):44-48.
关键词:涝河流域 水生态保护 策略
1 涝河水生态系统概况
1.1河流概况
涝河是户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是古长安八水之一,属渭河一级支流,接纳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11条,形成一个独立的水系。主要支流有南庙河、头道峡、东流水、黑岔沟、石岔沟、栗峪河、皂峪河、甘河等,这些支流多汇集于右岸,右岸支流集水而积是左岸的1.6倍。涝峪河流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为土石山区,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小,水质无污染。
1.2水质现状
涝河流域源头至峪口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该处属户县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基本符合天然水水质标准;峪口至涝店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此段流经天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地,对地下水源有补给作用;涝店至入渭口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四类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甘河峪口以上河水很少受污染,水质较好;峪口以下主要接纳来自祖庵镇、甘河镇工业企业的废污水,水质开始变差。
1.3湿地资源
湿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涝峪河流域主要以天然湿地为主,具体从户县天桥乡东岳庙到大王镇沿涝峪河至涝峪河与渭河交汇处,包括河流中的河道、河滩、泛洪区、荒滩等。人工湿地主要以水田、水库、鱼塘为主,县城段以及河道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人工湿地。流域内主要的涉水景观有朱雀森林公园、甘峪水库风景区、涝河滨河新区、美坡湖、户县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湿地等。
1.4野生动植物资源
涝河流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很多动物都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流域内的湿地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涝峪口以上湿地区域。很多植物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中草药资源也很丰富。山区植物因海拔高度的不同,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平原区自然植被破坏较大,代之以农作物及人为的林木,其主要类别有草甸植被、草原植被和人工种植的数目及农作物。
2 涝河水生态系统主要问题分析
2.1现状水质污染严重,呈逐渐恶化趋势
涝河流域的水质污染己不容忽视。全流域一、二类水质的河长下降,三、四类水质的河长显著增长。峪口以下到渭河地段,特别是余万镇至县城段人口密集,工业较为集中。2005年以前户县未建有污水处理厂。河道两岸的工业、生活废水均排入河道,使得涝河平原段,尤其是入渭段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着渭河的水生态和水安全。
2.2河道两岸的垃圾堆积现象严重
现场调查时发现,沿涝河的村庄周围两岸河堤垃圾倾倒现象严重。即使在靠近县城的甘亭镇西坡村周围,本来是正待开发的风影区,但是沿河两岸尽是垃圾,沿着河道倾斜而下,形成长长的垃圾道。垃圾的无序堆放不仅影响周围的环境,而且使得水质变坏,水生生物的生长受到威胁。
2.3河道挖沙采石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据现场调查,在涝河流域环山路以下,采石挖沙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河道破碎,流路不顺畅而影响河势;河道挖沙己殃及到防洪堤的堤脚,河堤失稳,一旦发生洪水,都会使堤防溃决。此外,据现场调查,在涝河流域上游八子口以下流段,由于7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围湖造田、围河造田,而居住该区的村民在古河道中大量采砂采石,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环,目前在占河道区已形成一个南北长1100m、东西宽700m、深30-40m左右的采空区。这样不仅加重了此区域的水土流失,而且破坏了周围的农田耕地和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
2.4部分河岸道路环境恶劣
涝河出山口处两岸的堤顶道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从而影响了涝河河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河岸道路进行修复,为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的改善提供便利的交通。
3 涝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的策略
3.1实施河道疏浚和河岸植被修复工程
对峪口以下各河道进行疏浚治理。同时把河岸植被的修复与防洪工程建設相结合,对没有植被的防洪大堤的堤顶公路的临水测进行绿化,地面种植绿草和低矮灌木,防护提外植树形成绿化地带。
3.2实施固体废弃物控制规划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这是控制固体废弃物及其污染的有效措施。应建立垃圾转运站;推广农田秸秆、禽畜粪便制造沼气技术;涝河沿岸垃圾场进行规划整治,对其渗滤液实施在线监测,对已经造成的危害实施恢复治理工程。
3.3保护与修复湿地资源
在涝河流域,受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遭到破坏,且具有保护与修护价值的湿地主要是河流湿地。可在两岸滩地内大量种植芦苇、河岸种植柳树、杨树等树木,林下植草样化,形成一片湿地,净化涝河水质,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3.4健全法规和制度建设
在行政层面应积极实施“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改革。在法律层面要加快水利建设立法步伐,出台《生态湿地水利旅游管理办法》、《涝河流域开发管理办法》、《涝河流域水景建设管理办法》、《涝河流域中污水治理回用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流域内水事活动,促进流域内水利建设有序开展。在经济层面建议通过征收排污费、水资源保护费的经济手段,在限制工矿企业排污的同时,积累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资金,使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工作正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段青维.户县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7(7):32-33.
[2] 孙旭,宋孝玉.西安市浐灞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5):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