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三教学有别于新知识的教学,研究近三年高考命题的走向,实际上这是最好的复习蓝本。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关键词】高考试题 复习蓝本 通性通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是按照不同模块来编排的,各个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模块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例如:立体几何分布在两个不同的模块必修2以及选修2-1中,解析几何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新增的内容概率与统计也是分两个不同的模块来进行学习的。将不同模块的内容整合在一道题目中,这是近三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最显著的特点。
高考命题不会过分追求知识的覆盖率,所以教学时应做到既要紧扣教学说明,抓基础,全面复习,当然还要突出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其次,教师要熟悉和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掌握高考试题的结构和特征,明确哪些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已经出现,哪些还未涉及过,哪些知识点常常考新,逐一排查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下面是本人对广东省近三年高考理数的考题考点的分析。
1广东省高考试题结构分析
理科选择题8个,每题5分,共40分,题号是1~8;
填空题6题(09年有三选二),每题5分,共30分,题号是9~15;
解答题6道,共80分,题号是16~21。
2广东省2009~2011这三年高考的试卷分析
(1)2009年高考理数试题分析
下面以题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就09年广東数学高考试题具体分布情况作如下分析(其中13~15是三选二):
1、考查集合中的元素,集合的运算;
2、考查复数的运算;
3、考查原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
4、考查等比数列性质,当 m+n=p+q,有amgan=apgaq ,对数的运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5、考查立体几何中命题的真假性;
6、考查平面向量加法及解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
7、考查排列组合知识点,关键是两大计数原理;
8、考查定积分的物理意义;
9、读懂程序框图,循环结构(初始变量、循环体、循环结束的控制变量);
10、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平行向量,向量的模;
11、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
12、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
13、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平面内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14、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
15、考查几何证明选讲的知识点;
16、(三角函数)第一问:考查平面向量垂直关系的坐标表示,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第二问:考查两角和(或差)的正(余)弦公式的运用;
17、(概率与统计)第一问: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
第二问:考查频数的计算;
第三问:考查二项分布的应用;
18、(立体几何)第一问: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第二问:考查异面直线的夹角;
19、(解析几何)第一问:考查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第二问: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
20、(函数、导数、方程及不等式)第一问:考查二次函数与导数结合,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第二问:考查函数的零点(分类讨论思想)
21、(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第一问:直线与曲线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问:放缩法、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函数大约占40分,立体几何19分,解析几何35分。三个知识点93分占整卷150分的62﹪。概率统计题17分。
(2)2010年广东高考理数试题分析
同样,题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就10年广东数学高考试题具体分布情况作如下分析(其中14~15是二选一):
1、考查集合的运算;
2、考查复数的运算;
3、考查函数的奇偶性;
4、考查等比数列性质,当 m+n=p+q,有amgan=apgaq,通项、等比中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5、考查充要条件;
6、考查直观图与三视图;
7、考查正态分布的计算;
8、考查排列组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9、考查对数的定义域;
10、考查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11、考查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
12、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圆的标准方程;
13、读懂程序框图,循环结构(初始变量、循环体、循环结束的控制变量);
14、考查几何证明选讲的知识点;
15、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6、(三角函数)f(x)=Asin(ωx+ φ),求周期;求其表达式;三角函数公式应用;
17、(概率与统计)第一问: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
第二问:考查超几何分布;
第三问:考查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18、(立体几何)第一问: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定义;
第二问:考查二面角的大小;
19、(线性规划及不等式)该题来自书本必修五p88例题5改编;
20、(解析几何)第一问:考查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第二问: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1、(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第一问: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
第二问:分类讨论思想。
函数大约占22分,立体几何19分,解析几何大约占40分。三个知识点81分占整卷150分的54﹪。概率统计题17分。 (3)2011年广东高考理数试题分析
同样,题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就11年广东数学高考试题具体分布情况作如下分析(其中14~15是二选一):
1、考查复数的运算;
2、考查集合的运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考查向量平行、向量垂直与向量的数量积;
4、考查函数的奇偶性;
5、考查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线性规划;
6、考查排列组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7、考查直观图与三视图,求几何体体积;
8、考查集合与其补集符合题意的概念题;
9、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
10、考查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
1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通项公式;
12、考查函数的极值点;
13、考查线性回归方程;
14、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5、考查几何证明选讲的知识点;
16、(三角函数)考查三角函数公式应用;
17、(概率与统计)第一问:考查分层抽样;
第二问:考查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第三问:考查超几何分布;
18、(立体几何)第一问: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第二问:考查二面角的大小;
19、(解析几何)第一问:与书本选修2-1p50B组习题2相似;
第二问: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20、(数列、不等式)第一问: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第二问: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
21、(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第一问: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
第二问:分类讨论思想。
函数大约占27分,立体几何18分,解析几何大约占33分。三个知识点88分占整卷150分的58.7﹪。概率统计题18分,数列大约占12分。
3广东省2009-2011年高考解答题分布及高考难度情况
(1)三角题一般以容易和中档题出现;
(2)概率与统计一般以容易和中档题出现;
(3)立体几何以中檔题或难题出现,逐年加大了难度;
(4)函数题以中档题或难题出现,逐年降低了难度;
(5)数列题以一道基础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在2011年的20题以中难题出现;
(6)解析几何与不等式、函数结合在一起以压轴题(难题)出现。
4结束语
通过分析这三年高考考题,发现试卷中分值比重较大的包括函数、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以及概率和统计几个部分,分值超过总分的一半,不等式部分难度比较大。从近三年的考题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广东试题喜欢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出题;
第二、广东试题还是紧扣素质教育这个方向的,无论哪个知识点都可能出大题,出压轴题;
第三、这三年广东高考数学命题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追求知识点的覆盖率,不回避重点知识的考查。”如正态分布、二项式定理,包括2011年高考出现的线性回归方程的考查,凡是考纲里的知识点都有可能在高考题中出现;重点知识,是那些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函数、代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关注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方法,就是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思想与方法,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第四、“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高三教学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2]董入兴、钱宁,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五大着力点和登高上位点。中学数学研究,2010.3
【关键词】高考试题 复习蓝本 通性通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是按照不同模块来编排的,各个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模块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例如:立体几何分布在两个不同的模块必修2以及选修2-1中,解析几何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新增的内容概率与统计也是分两个不同的模块来进行学习的。将不同模块的内容整合在一道题目中,这是近三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最显著的特点。
高考命题不会过分追求知识的覆盖率,所以教学时应做到既要紧扣教学说明,抓基础,全面复习,当然还要突出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其次,教师要熟悉和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掌握高考试题的结构和特征,明确哪些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已经出现,哪些还未涉及过,哪些知识点常常考新,逐一排查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下面是本人对广东省近三年高考理数的考题考点的分析。
1广东省高考试题结构分析
理科选择题8个,每题5分,共40分,题号是1~8;
填空题6题(09年有三选二),每题5分,共30分,题号是9~15;
解答题6道,共80分,题号是16~21。
2广东省2009~2011这三年高考的试卷分析
(1)2009年高考理数试题分析
下面以题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就09年广東数学高考试题具体分布情况作如下分析(其中13~15是三选二):
1、考查集合中的元素,集合的运算;
2、考查复数的运算;
3、考查原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
4、考查等比数列性质,当 m+n=p+q,有amgan=apgaq ,对数的运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5、考查立体几何中命题的真假性;
6、考查平面向量加法及解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
7、考查排列组合知识点,关键是两大计数原理;
8、考查定积分的物理意义;
9、读懂程序框图,循环结构(初始变量、循环体、循环结束的控制变量);
10、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平行向量,向量的模;
11、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
12、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
13、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平面内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14、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
15、考查几何证明选讲的知识点;
16、(三角函数)第一问:考查平面向量垂直关系的坐标表示,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第二问:考查两角和(或差)的正(余)弦公式的运用;
17、(概率与统计)第一问: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
第二问:考查频数的计算;
第三问:考查二项分布的应用;
18、(立体几何)第一问: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第二问:考查异面直线的夹角;
19、(解析几何)第一问:考查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第二问: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
20、(函数、导数、方程及不等式)第一问:考查二次函数与导数结合,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第二问:考查函数的零点(分类讨论思想)
21、(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第一问:直线与曲线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问:放缩法、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函数大约占40分,立体几何19分,解析几何35分。三个知识点93分占整卷150分的62﹪。概率统计题17分。
(2)2010年广东高考理数试题分析
同样,题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就10年广东数学高考试题具体分布情况作如下分析(其中14~15是二选一):
1、考查集合的运算;
2、考查复数的运算;
3、考查函数的奇偶性;
4、考查等比数列性质,当 m+n=p+q,有amgan=apgaq,通项、等比中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5、考查充要条件;
6、考查直观图与三视图;
7、考查正态分布的计算;
8、考查排列组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9、考查对数的定义域;
10、考查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11、考查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
12、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圆的标准方程;
13、读懂程序框图,循环结构(初始变量、循环体、循环结束的控制变量);
14、考查几何证明选讲的知识点;
15、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6、(三角函数)f(x)=Asin(ωx+ φ),求周期;求其表达式;三角函数公式应用;
17、(概率与统计)第一问: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
第二问:考查超几何分布;
第三问:考查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18、(立体几何)第一问: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定义;
第二问:考查二面角的大小;
19、(线性规划及不等式)该题来自书本必修五p88例题5改编;
20、(解析几何)第一问:考查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第二问: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1、(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第一问: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
第二问:分类讨论思想。
函数大约占22分,立体几何19分,解析几何大约占40分。三个知识点81分占整卷150分的54﹪。概率统计题17分。 (3)2011年广东高考理数试题分析
同样,题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就11年广东数学高考试题具体分布情况作如下分析(其中14~15是二选一):
1、考查复数的运算;
2、考查集合的运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考查向量平行、向量垂直与向量的数量积;
4、考查函数的奇偶性;
5、考查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线性规划;
6、考查排列组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7、考查直观图与三视图,求几何体体积;
8、考查集合与其补集符合题意的概念题;
9、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
10、考查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
1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通项公式;
12、考查函数的极值点;
13、考查线性回归方程;
14、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5、考查几何证明选讲的知识点;
16、(三角函数)考查三角函数公式应用;
17、(概率与统计)第一问:考查分层抽样;
第二问:考查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第三问:考查超几何分布;
18、(立体几何)第一问: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第二问:考查二面角的大小;
19、(解析几何)第一问:与书本选修2-1p50B组习题2相似;
第二问: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20、(数列、不等式)第一问: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第二问: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
21、(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第一问: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
第二问:分类讨论思想。
函数大约占27分,立体几何18分,解析几何大约占33分。三个知识点88分占整卷150分的58.7﹪。概率统计题18分,数列大约占12分。
3广东省2009-2011年高考解答题分布及高考难度情况
(1)三角题一般以容易和中档题出现;
(2)概率与统计一般以容易和中档题出现;
(3)立体几何以中檔题或难题出现,逐年加大了难度;
(4)函数题以中档题或难题出现,逐年降低了难度;
(5)数列题以一道基础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在2011年的20题以中难题出现;
(6)解析几何与不等式、函数结合在一起以压轴题(难题)出现。
4结束语
通过分析这三年高考考题,发现试卷中分值比重较大的包括函数、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以及概率和统计几个部分,分值超过总分的一半,不等式部分难度比较大。从近三年的考题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广东试题喜欢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出题;
第二、广东试题还是紧扣素质教育这个方向的,无论哪个知识点都可能出大题,出压轴题;
第三、这三年广东高考数学命题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追求知识点的覆盖率,不回避重点知识的考查。”如正态分布、二项式定理,包括2011年高考出现的线性回归方程的考查,凡是考纲里的知识点都有可能在高考题中出现;重点知识,是那些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函数、代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关注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方法,就是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思想与方法,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第四、“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高三教学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2]董入兴、钱宁,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五大着力点和登高上位点。中学数学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