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任务。阅读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字词句的掌握能力;二是理解能力,即对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能力;三是分析能力,即对故事情节,人物特点,文章主旨等进行分析的能力;四是归纳能力,即用简洁的语言对各方面的归纳总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加强课堂阅读指导;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只要语文老师能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一定能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任务。很多学生不明白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我认为,平常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字词句的掌握能力;二是理解能力,即对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能力;三是分析能力,即对故事情节,人物特点,文章主旨等进行分析的能力;四是归纳能力,即用简洁的语言对各方面的归纳总结。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自己要充分把握好文章的闪光点,然后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通过结合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内心触动,从而激发学生的灵魂,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音响,录音机等,插入到课文中的恰当之处,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巧设质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想更大程度上应该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阅读所需要的灵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思维和观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具体老师应该怎么做:首先,语文教师要在自身形象上面下足功夫,不仅语言美,还要行为美,道德美,让学生在老师的这种美中更加快速地接受美,感知美,学生才会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范读。语文教师在范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气的缓急,抑扬顿挫的声调,节奏的快慢,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课文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本中所呈现的意境美。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人物说话的口气,表情,神态,就如拍电视一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运用合理的方法处理课堂中带来的种种问题,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家都知道,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对阅读产生动力,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去阅读。有了兴趣,不用任何人约束,学生自己就会去寻找阅读的机会。从而满足自己对阅读的需求,达到精神的愉悦。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部分书,给他们介绍书中的主要内容,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书中的奥秘。并适时举办一些活动,让大家介绍书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者情节,大家一起分享着阅读带来的乐趣,会更加激励学生去寻找阅读的素材。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平时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除了让大家介绍所看过的书,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劃,慢慢约束学生的读书时间,这样长时间才能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带给学生的快乐,会让他们与书成为好朋友,从而沉浸在漫漫书海中,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每一节课,教师要充分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学生。要做到这些,老师首先一定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面面俱到,筛选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难点内容,教师要合理设置好台阶,让学生有一种“手可摘星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鲜明新颖地找出本节课你究竟想让学生学习到什么,哪些是需要重点阅读的内容,这样有针对性地阅读,老师会省事很多,讲授的内容也相应减少,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学习的时间就多了。潜移默化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耳、口、心、眼,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提示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这篇文章的主旨、情节、人物、线索等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课文,读后学着自己独立复述课文,这样既达到了掌握课文主旨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之。在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时,可以配上声音图片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也可以对重点片段进行模仿训练,这不能不说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芦花荡》一文中;老头子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等刻画出来的。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学生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应付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因此我们就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好书,扩大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当然这一切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
  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适时的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那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比如作文选、中外名著、现当代少儿文学作品,科幻作品;推荐与课文内容体裁相关的一些文章;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平时生活紧密相联系的读物。如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总之,所推荐的读物,要尽可能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鉴赏当今社会流行的作品,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以上四点只是我的个人的见解,希望每位老师都能重视这一问题。努力寻求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方法多样化、个性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都能学有所长,感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释放,本文就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对策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个体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孩子喜欢用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
期刊
【摘要】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做好有效的预习工作对于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不仅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加以强调和锻炼,更要在课前预习上下功夫。教师要认真总结预习这一环节上的各个方式方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本文重点从预习的误区入手来展开分析,简单阐述了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认清语文教学预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从主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 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但我们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本文在构建语文学习小组的实践中,试图从科学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评价科学的角度对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小组有效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
期刊
【摘要】:根据语文教学整体性原则和系统论观点,在拼音教学阶段,教学的指向不能只是单纯地孤立地学拼音,而应该从学习语文语言这个大的目标来组织拼音教学。因此,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还要学习汉语,把拼音教学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不但使拼音教学充满了活力,而且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受到了拼音的魅力而逐渐喜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拼音教学语言训练 
期刊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一种政府推动型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统筹
【内容摘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习作水平的条件很多,但有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就是基本功得练得好。语文的基本功是什么呢?就是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学字,学句,学篇章,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教材中有许多能够进行字,句,篇章这三关基本功的训练的切入口,这需要我们教师立足课本,根据课标关于学段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通过敏锐的眼睛、教学的智慧去发现、挖掘教材,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学字,学句,学篇章
期刊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切实要开展的工作之一,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目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初中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
期刊
【摘要】:七年级学生阅读面较窄,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知之甚少,不能应付考试中的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老师要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观看经典影视视频,举办“名著知多少”“故事会”、“读书擂台”、“读书知识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良好习惯,一天里至少得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名著,天天如此。教学生阅读名著的具体方法,精读、细读,怎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环节上来分析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真正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作文的题目要立足于生活。拟定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美好的事情。二、作文要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现实生活,力求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