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里的大乾坤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营诗人刘国震的作品,给人感受最深的就在一个“真”字。他的诗集《凝望岁月》,无不在用真诚和真意,抒放着独具魅力的诗心、诗情。“也是胸有大志的人/小报告,杀开一条血路/通往高处,那大报告的讲台”(《小报告》),这是在为当今官场小人画像,也是在抨击用人制度的弊端。《杯具,抑或悲剧》在痛斥公仆与主人位置可怕的错位现状后,诗人想到了沂蒙山用乳汁喂伤员的美丽故事,由此在诗的结尾,诗人忽然产生了“一丝好奇”。他写道:“大嫂救活的那个战士/后来当了乡长还是省长?”这个诘问与潜台词,是在表达对这个战士是否变质的担心,也隐含着诗人对某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由鱼水关系到水火关系蜕变的忧虑。像“卑鄙与贪婪邂逅/便诞生了无耻/耳朵与长舌邂逅/便诞生了偏见/君子与小人邂逅/便诞生了悲剧”(《邂逅》)警句式的短诗,直指生活中的卑劣,切中生活中的本真。
  刘国震抨击时弊、鞭挞丑恶入木三分,但并非只是怒目金刚式的冷面人。他并不只是把眼光盯着黑暗和邪恶,他的眼里也有阳光与鲜花,爱与温情。惩恶和向善,歌颂与暴露,在他的诗里并存。自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写雷锋的诗歌,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大观。刘国震写雷锋,颇有新意:“那个年代据说很穷,/是什么造就了精神富翁?/如今,有些人已经腰缠万贯,/为什么整日狗苟蝇营?//你当年做过许多好事,/赢得千秋万代美名。/你做的好事我今天去做,/换来的却是受骗挨坑!//我虽然不肯醉生梦死,/忧郁中却也多喝了几盅……//今夜,好想和你聊聊,/有QQ号吗?雷锋!”(《雷锋,我想和你聊聊》)这首诗以酒后想与雷锋QQ聊天这一看似荒诞的手法,抨击时弊,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作品发表在《北京日报》,受到广泛关注。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的《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书,在序言中引用了这首诗篇。该书作者、雷锋研究专家邢华琪赞曰:“这首诗穿越时空,直抵灵魂,写出了我们以至一两代人的心声。”
  《真爱》这首诗写任长霞,刘国震用层层追问、步步烘托的方式写出了公安英雄在人民心中的位置:“瑰丽的花儿都哪儿去了/被哭泣的百姓抢购走了/哭泣的百姓都哪儿去了/去送别一个忠勇的卫士/忠勇的卫士哪儿去了/她 化作了/一座碑 一片霞……”就在这具象与意象、实境与虚境的笔触中,读者湿润、良善、崇高的心灯被点亮,人们对英雄的敬意和感动便油然于心间。
  刘国震是一位公安宣传干部,为公平正义的事业张目发声,为战友们歌唱鼓劲,是他的职责所系,因而在他的笔下,写得更多的是自己的战友:他们在与非典的巷战中“斗智斗勇”,他们的眼睛“闪着寒光,也闪着柔情”;他把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地震灾区孤儿的女民警蒋小娟描绘成“一尊不朽的雕塑”,他把见义勇为、血洒街头的郭春辉烈士写成“正义使者,英雄之星”。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共产党像”》,他把“共产党”这一抽象活化成了具象,为我们描绘出了他心中的共产党的画像,从头发、眼睛、嘴角、笑容、耳朵、鼻孔、背景、画框等多个方面把共产党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可感可触、亲切感人,用生动而带感性的笔触揭示了共产党的党性、本质、信仰和宗旨,表达了诗人对党的独特理解、深切感受和别样忠诚。刘国震也有儿女情长、侠骨柔肠,他对爱、对情有着新颖的感悟。写爱的深沉和韧性,他这样表述:“爱是一粒种子/你把它埋藏于泥土/它还是顽强地/拱破了地皮”(《爱》)。写爱的真谛和内涵,他有这样的诗句:“真正的爱是无言的/一如蚯蚓/痴痴地恋着泥土”(《无言的爱》)。有爱,有情,有忠诚,有泪,有花,有歌声,常人有的他都有,只是表达与表现有点不同。
  在《凝望岁月》诗集中,诗人善于把深刻独到的思考用奇崛新颖的意象表达出来。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中,“在血与火的狼牙山/五名战士纵身一跃/却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写与虚写相间,形象与意象相融,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动作中蕴含的民族大义、精神向度。
  同时,他善于在传神的细节描写中传达态度和情感。如《猩红的拷问》中,“坠落,坠落,坠落/头朝下脚朝上的人生/在2010年的空中/画出13个惊叹号”,诗人以当年深圳富士康公司青年工人“13跳”事件为背景,突出令人心惊心悸心痛的典型画面的细节,并新奇而恰当地描绘成13个惊叹号,写出了诗人的愤慨、震惊和思索。
  他还善于用精短的诗句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刘国震的诗大多为凝练短小的精巧篇什,有的诗甚至只有两句,却诗意隽永,内涵丰盈,耐人寻味。比如,在《礼仪赋》组诗中,写《握手》:“有时握住一缕春风,有时握住一支冷箭”,只是两句诗,就写出了人际关系礼仪动作常规含义背后的复杂内涵。在《动物四题》中,《猫》这一首:“做了半世护仓官/于今才知/鱼儿比老鼠味鲜//我要下海。”短短四句诗,节奏分明,悬念强烈,意味深长。他笔下的石榴,“别看咧着嘴笑得挺憨/其实,一肚子鬼点子”。让人忍俊不禁,也感悟到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看人、识人。小小的诗句中蕴含着大道理。
  (作者为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
其他文献
我藏有两本林纾译作的早期印本。这两本书是十来年前在地摊上以今天看来是极低廉的价格买来的。一本是《海外轩渠录》,“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1906年)孟夏月首版”,“中国商务印书馆”说部丛书第五集第六编,署“英国狂生斯威佛特”原著。另一本是《吟边燕语》,“光绪三十年七月首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说部丛书第一集第八编,原著者署“英国莎士比”。  《海外轩渠录》即今天大家熟悉的《格利佛游记》,所谓大人
《人与衣:张爱玲(传奇)的服饰描写研究》,邓如冰著,即将出版  秦兆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过一篇文学论文,题目叫《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当时我读了颇受感动,至今认为是在那时读到的一篇很好的文学论文,现在我将它的副标题移用于女性文学研究上。  一个文化领域的兴起,都是在与旧有的文化传统对立的意义上被自觉提倡的。女性文学也是在与男性文学对立的意义上发展起来的。这几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带有规律性
由中共西湖区委、西湖区人民政府、西溪湿地管委会主办,杭州西溪研究院、中国湿地博物馆、杭州西溪红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杭州与红楼梦”研讨会不久前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蔡义江、周思源、土默热、孙玉明等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学专家齐聚西溪,探讨杭州与《红楼梦》的文化渊源。  中国红楼梦学会发来贺信,著名红学收藏家杜春耕向杭州西溪红学研究中心捐赠了我国最早的《红楼梦》连环画、红楼梦镜画、《红楼梦》甲戌本等
西湖的景致美不胜收:夜观三潭映月,33个月亮的奇观令人惊艳;烟雨朦胧的断桥残雪使人想起优美的传说;众多的名人墓碑发人们思古之幽情;西湖泛舟又让人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不同的意境。这真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无怪乎苏轼发出衷心的赞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无怪乎一年四季,西湖总是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不知是否受孔老先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记得上次写蒋复璁(字美如,号慰堂)老师,是1990年他去世的时候,我正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斯机构(Smithsonian)作研究。文章发表在台湾《新生报》。转眼间,20年过去,那家报纸已经没有了。  蒋老师在台湾做过中央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我上他的课,是史学系的博士课程。他教我们“版本目录学”,地点在故宫博物院宿舍。学期结束,他都要请我们吃饭,那是一件大事。  大约30年前,蒋老师曾经跟我们
一    李清照是一位“女神”,宋代以来的中国文人共同参与了这场造神运动。这场运动在“五四”以后达至颠峰,妇女解放思潮为之添加了催化剂。四十多首词,几篇零星的诗文,是迄今为止李清照留给我们的一切。然而,这些少得可怜的作品却丝毫不妨碍中国文人的造神冲动。王仲闻先生说,李清照的词“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后记》,P372,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黄
《中国好文章》是一本文选,从古至今,中国很多人都读过文选,最有名的当属南朝萧统的《文选》和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二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课本。  名家推荐名作古来有之,多位名家共同推崇一部作品也并不少见,但能在一个时代里,将不同领域里的众多名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推荐自己喜欢的名作,古往今来,却不多见。  作为责编,我们常常把《中国好文章》看做一场读书会,书中的每一位作
苦中作乐的思想者    我与吴藕汀(1913—2005)订交,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30余年来,于江南水乡小镇一隅,他虽每天为柴米油盐忙碌,但自号“药窗书屋”、“画牛阁居”_的陋室,以及他那份苦涩中的闲适,似乎属于另一个世界。吴老哪怕是在最困难甚至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也始终和颜悦色,诚待周围的人,融洽无间。其情其景,追溯其源,我想,这大概与他素来信守人不能“跪着吃饭”的精神有关。  近日,小汀兄把
这个故事,史书里记载过,诗词里咏叹过,电影里演绎过……对于情节的来龙去脉,早就熟稔在心。但是,当在现场看见这个故事呈现于京剧舞台时,字字句句,一招一式,其中所弥漫的气息与力量,如热浪,迎面扑来,唤醒了对这个故事已然枯萎的艺术感觉——4月9日,由上海京剧院编排,京剧名家尚长荣、史依弘领衔主演的《霸王别姬》(全本)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震撼亮相。  一  戏曲舞台是一个神圣的所在。一桌一椅一人,铸就了一个
2012年12月28日,打开凤凰网首页,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容——沈从文。这是他年轻时的半身相,戴着圆框眼镜,穿着长袍,温文尔雅地笑着。旁边三行字:第一行为标题:“太阳下的风景”,下面的文字是:“纪念沈从文诞辰110周年: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用沉默对待粗暴。”这让我想到,今天正是沈从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我该写点什么,纪念前贤,并借前贤的思想和经历为当下提供借鉴。然后,我的思路很快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