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说话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往往不够.而且习惯于用生活语言来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不但想说、敢说,而且能说、会说。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让小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强而数学的阅读能力较差,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了很大比重。而对于数学教材,觉得没什么可读的。其实在数学教学中,阅读也很重要。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如果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指导小学生认真细致阅读,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可见,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掌握数学阅读方法
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3、提高数学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进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书写能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4、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二、给小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我们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多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以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为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经常设计一个“说”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比较,并结合某个概念知识的特点的学习、体验,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概括这几个概念,反复说,边说边对比一些典型列子,理解概念中的数学定义,还特别对一些准确性难以把握的字词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当、合理。
在式题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读读题目,说一说题中容易引导我们计算错误的地方,说一说式题的解答步骤等,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地克服思维惰性,优化其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三、给小学生安排说话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说话的内容,让学生有言可发,有话好讲。当出现一个新的课题,或一道数学题时,要求学生说题目的含义,说出自己想提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推导出公式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推导过程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公式,掌握计算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总要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围绕整节课回忆,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说话的机会,教师不能草草了事,因为学生通过说,能升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引导学生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和引导,对于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正确的数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坚持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准确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平时的听说活动是形成数学语言准确性的关键,日常生活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有针对性,对一些语言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多经历练习,多经历尝试,反复训练,他们也会说一口标准的数学语言。除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做到表达准确,结构严谨,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作者单位:鲁山县仓头乡第五小学河南】
一、让小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强而数学的阅读能力较差,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了很大比重。而对于数学教材,觉得没什么可读的。其实在数学教学中,阅读也很重要。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如果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指导小学生认真细致阅读,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可见,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掌握数学阅读方法
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3、提高数学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进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书写能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4、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二、给小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我们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多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以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为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经常设计一个“说”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比较,并结合某个概念知识的特点的学习、体验,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概括这几个概念,反复说,边说边对比一些典型列子,理解概念中的数学定义,还特别对一些准确性难以把握的字词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当、合理。
在式题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读读题目,说一说题中容易引导我们计算错误的地方,说一说式题的解答步骤等,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地克服思维惰性,优化其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三、给小学生安排说话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说话的内容,让学生有言可发,有话好讲。当出现一个新的课题,或一道数学题时,要求学生说题目的含义,说出自己想提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推导出公式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推导过程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公式,掌握计算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总要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围绕整节课回忆,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说话的机会,教师不能草草了事,因为学生通过说,能升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引导学生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和引导,对于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正确的数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坚持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准确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平时的听说活动是形成数学语言准确性的关键,日常生活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有针对性,对一些语言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多经历练习,多经历尝试,反复训练,他们也会说一口标准的数学语言。除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做到表达准确,结构严谨,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作者单位:鲁山县仓头乡第五小学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