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进入后乳品时代同类展会进入“低迷”期

来源 :中外会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ansh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年长沙糖酒会上,以往风光无限的三大乳业巨头蒙牛、伊利、光明、齐齐缺席,硕果仅存的完达山、绿宝等中小型乳品企业也只是悄悄推出一些“含乳饮品”,在糖酒会还艰难扛起奶业大旗的,仅剩主打巴氏鲜奶的常德阳光乳业一家。
  
  三鹿奶粉事件让我们看到一个行业品牌的迅速消失,如果说三鹿是一个产业的牺牲品,不如说是一个乳品大厦倒掉的讯号。三鹿固然是“自作孽不可活”,却由此让人看到引领中国乳品市场的三大巨头也非“清白之身”。这就不是一个局部的问题,而是一个行业领域的信用危机。信用是最好的品牌,没有信用的所谓名牌会脆弱得不堪一击。品牌的树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品牌的毁掉却是一瞬间的事,而再要重新树立或恢复品牌信誉,还将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而且有些品牌恐怕永远也再难恢复了。看到各大乳品企业纷纷倒掉,人们在痛苦中感受着痛快: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人们购买名牌是因为相信其质量,而名牌的失信就会让人更加无法接受从而产生抗拒心理。
  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主任李中闯看来,中国乳品行业的这次信用危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循环周期的问题,而是由此把整个乳品行业重新带回零起点,一起回到了起跑线。所以,垄断将不复存在,“巨头”神话也会随之破灭。本次乳品信用危机始作俑者就在于常温奶企业的盲目扩张,无序竞争,导致奶源匮乏。为了市场份额而降低收奶标准,最终导致今天的结果。所以无论你怎样宣传推广,归根结底要消费者买账,如果在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的情况下的自我炒作,只能适得其反。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在于国内乳品企业如何找准切入点,用儿童般的诚实做好基础工作,增加奶产品生产和检测的透明度,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消费“知情权”,重拾产品的信誉,小心地建立起消费信任,不要盲目求大,祈求迅速重新建立起垄断的“大厦”。
  这次乳业市场的“地震”,使常温奶遭受了重创,也因此空出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所谓的巨头品牌优势也将大大弱化或不复存在。这一点,对于巴氏奶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因为一直以来,由于生产成本和销售半径等原因的制约,巴氏奶行业一直都是“游击队”,而常温奶则是财大气粗的“王牌军”,巴氏奶一直很难与之抗衡。经历这次乳品危机,使人们加深了对乳类产品的了解,并很容易引发起怀旧情绪,重新记起放在奶箱当中的玻璃奶瓶。相比之下,常温奶生产企业恢复期则要更长些,所以对于中国乳品行业来说,此次危机有利于中小(尤其是巴氏奶)企业的复苏和定位并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中国也将进入“后乳品时代”。
  在2008年长沙糖酒会上,蒙牛、伊利、光明三大奶业巨头的缺席,可以说既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李中闯认为,因为三家企业在经历这次“地震”后,内部势必要经过一个时期的战略调整和结构重组,在没有出台新的企业发展策略的时候参加糖酒会这样有影响的展会,显然不太合适。何况信任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这个时候大肆开展营销宣传可能会招致反感。
  据了解,本次没有参加糖酒会的乳品企业并非只有这三家,一些在检测中没有发现问题的企业也没有参加,这固然有乳品信用危机的影响,但同时也说明乳品行业的行业独立性在逐渐增强,期望从传统的糖酒行业中脱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展资源。
  蒙牛、光明和伊利虽然是中国乳品行业的代表,但并不能就此说其代表了中国的乳品行业,在国外常温奶只是做战备储存而不会在日常饮用的,而在中国曾经的乳品市场上,70%的市场份额竟然被这三家常温奶企业所垄断。经过这次乳品信用风波,各乳品企业自然会结束对行业巨头的膜拜,而在一种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乳品生产本身就是一个行业,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这个行业的代表,相信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新意义上的行业领军企业,而蒙牛等企业要想加入竞争也只能重新开始。
  应该说,在整个奶业的大风暴,大环境下,奶业不可避免将进入一个疲软期。也可以说,在本次乳业巨震下,没有幸存者,无论是谁,都要准备熬过寒冬。不过,很多小型企业却熬不到这个春天。因为遭受重创,品牌巨头鼎立的格局渐趋坍塌,奶业群雄逐鹿的时代将来临。
  那么,中国奶业危机给行业展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李中闯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使展会资源面临一个较长的霜期,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到一系列以乳品为主题的展会的招开频率和质量。
  第二,使同类展会的会展风险系数增加,行业信用危机是属于系统性风险,对于展会各要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展会的组办方在承接这类主题展会时会极其慎重,或为规避风险而不接办这类展会。
  第三,巴氏奶和米乳等奶类替代品会逐渐成为行业展会的“新宠”,占有的展览份额会逐步加大。奶源地实景和乳品检测设备将成为行业展会所关注的参展元素。
  应该说,专业的展会无疑是当前乳制品行业改善形象,重拾信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在各乳品生产企业进行重新洗牌、国家各项制度标准以及政策还不明朗的情况下,相关行业展会还是要处于一段时间的“低迷”阶段,在这段时间内,企业要进行自我梳理,会展企业也要进行科学和慎重的谋划论证,在一年左右的休眠期过后,国内将会逐渐出现巴氏奶、常温奶平分秋色,乳品替代产品逐渐渗透的格局,相关的行业展会也会成为各生产厂商争相竞技的舞台,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获取消费信任,同时也是观众选择消费品牌的最佳时机,乳品及相关产业会成为重要的会展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商机。
其他文献
日前,励展博览集团全球主席陆思奇出席了首次在京举办的2008励展大中国区高峰会,在高峰会前一天的媒体见面会上,陆思奇针对当下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其国际化的管理视角发表了他对励展中国未来发展的观点与见解。励展亚太区总裁马日豪和励展大中国区总裁陈汉文也列席会议。    多管齐下做强励展品牌    随着励展在中国业务的不断扩大,以及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励展对未来中国市场的信心越来越足。陆思奇表示: “
期刊
改革开放的今天,会展业也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民营公司在中国会展业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浙江中博集团可以说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一个浓缩本,带着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注,也带着对民营企业独特经营管理模式的新探索,本刊记者专访了浙江中博集团总裁任行。  《中外会展》:任总您好,这几年中博集团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引起了会展业界的广泛关注,请问您是如何带领一个文化公司走向产业集团的?  任行:
期刊
1978  ★“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这是建国以后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展览会,标志着展览国际化的开端。    1979  ★日本三洋株式会社来京举办的三洋电器展览会,对北京会展发展和北京电器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0  ★外贸部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关于国外来华举办商品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的有关问题的规定,广东省政府也出台了第一个关于来展的规定。  ★6月,在广州第一次
期刊
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经历20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后,以卓越的品质,诚信的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赖,在中国当前上规模的展览场所都能看到灵通的产品。近日记者就灵通在发展中的定位和如何建立竞争优势等问题采访了公司总裁黄彪先生。  《中外会展》: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化企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最初是如何定位的?  
期刊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简称外贸中心)是商务部直属事业单位,全面负责组织管理和承办每年春秋两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围绕着广交会的举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下设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衍生出展览、广告、进出口等十多家直属和控股公司。  12月18日-21日,2008年第五届马来西亚中国进出口商品展览会暨投资洽谈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围绕这一展会展开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
期刊
策划:田天  执行:李英霞 张晓兰 柴春霖 赵晓凤  编辑:柴春霖    美国近代三个经济泡沫,下一个泡沫又将是什么?  中国企业从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并非都是“经济危机”惹的祸  生死抉择,怎一个简单的“转型"了得  “剩者为王”论  中国会展业过冬有道——“抗寒煅炼”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2月初的天气,本不该这么寒冷,今年却显得格外的寒气逼人。当大自然与全球经济双双
期刊
这几年,各地的会展业发展迅速,但并不意味着会展业已经走向成熟,中国的会展业依然处于培育期,特别是一些二线城市。即使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会展业依然年轻。应该说,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各地的会展业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发展定位。  不可否认,政府的宏观掌控对于会展业的生存发展有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何况中国地方的会展市场本身还不够完善,仍然缺乏造血功能,如果没有政府行为的支持,很容易“缺血
期刊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足够好。”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女士在参加完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后兴奋的对中外媒体表示。12月8日,本刊记者来到古都南京,专访了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张庆瑄总经理。    经济发展带动场馆需求增长    南京展览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代表那个时代的是当时的江苏展览馆(现为南京市城建规划展览馆),后来到了2000年左右,南京兴建了现在的国际展览中心,展览面积约4万
期刊
“大平台、大设计、大空间”的创新理念    《中外会展》:在企业的服務管理与经营理念上,您是如何定位的?  吕玉贵:通过这两年与世界一流企业的交流合作,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国内展览展示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我们必须进行理念革命,做到“大平台、大设计、大空间”。在重视形式的前提下,更加重视理念的提炼、解读,提高主题展的参与实施,从中领悟主题展和普通商展的区别与差异,领悟其核心内涵,提高内容与形式的统
期刊
在美国金融风暴的阴影笼罩下,世界经济正面临寒冬,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会展业及其从业人员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会展企业家们都有信心渡过这场危机。    杜塞尔多夫展览(中重)有限公司在行致总裁 冯培喜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是持久的,短期内很多大型企业可能不会做出重大投资的决定。如果乐观预测一下的话,明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会好一点,2010年,经济可能会有大范围的复苏迹象。”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