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老子》道篇开篇的一句话。看到文章的副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并揣测这家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取此玄名背后的故事。其实,起初给公司取此名纯属偶然。因为公司的主要股东是3位有海外学习背景的女人,当时在工商局注册时她们就想申请以3W(三个女人,三个女巫)作为公司的名字,没想到工商局不批准,这可真让3位女士为难。取什么名字好呢?虽说都是学成归来的海外学子,可情急之下谁都没了主意。当中一人无意中看到《北京晚报》上一句“非常道”的话,就提议给公司索性取名“非常道”,当即得到大家赞同。转眼间,这个能得到多版本诠释的名字,已经陪伴公司走过了将近5年的流金岁月。
  
  大发展从小栏目做起
  
  北京非常道影视制作公司的办公地点设在国贸桥附近一座古朴的写字楼里。联系采访时,罗红给我们提供了一张前往采访地点详细的路线图,方位街道细致而准确,其周到和热情可见一斑。当我们穿过富有艺术性布局的办公大厅,来到罗红女士简约文雅的办公室开始采访时,她的开场白却非常谦逊,自称自己“没有什么可写”。交谈就在彼此的海聊中开始了。身穿仔裤便装的她,更像一位中规中矩的学生,从不张扬地出来抢话头,但经常是用无言的力量坚守着自己能够表白的底线。
  


  作为此次中关村创业50强评选中唯一一家受到表彰的影视制作类公司,老板罗红并未炫耀出太多的兴奋,因为在她看来,公司的发展尚未达到她理想的目标。同样是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和其他中关村许多高科技企业不同的是,罗红的公司从总裁到几个主要股东,清一色均是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女人。尽管当时取名“三个女巫”的想法没实现,但“三个女人一台戏”,大家一起坚持把大戏唱了下来,虽不是名家望角,也唱得有板有眼。
  作为一家媒介文化公司,北京非常道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包括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广告代理、国内外电视节目交换、电视节目引进等业务。公司以致力于发展教育性电视娱乐节目为己任,通过电视为大众提供科学、技术、文化、环境、健康等各种社会进步知识,帮助提高国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公司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性媒介平台,提供跨媒体的内容与服务。
  公司成立4年多来,先后为星空卫视(Star TV)、MTV制作“拍案惊奇30分”、“桑兰2008”等多档优秀电视栏目,同时每年为各种频道生产近1000多个小时的电视节目。作为星空卫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作伙伴,非常道影视制作公司负责内容开发、节目制作等相关具体工作。
  对于公司业务,罗红提起来总是轻描淡写地几句话一笔带过。是呀,说起来只是一些栏目名和几个简单的数据,但其中的竞标、协调、策划、创意、包装、推广等一系列繁杂工作真可谓一言难尽,各种辛酸、不易与成就感,只有闯过、试过、失败过也成功过的人才有最切身的感受。也正是随着这些节目的播出和成名,公司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摸着石头过河
  
  罗红是美国知名学府大众传播和MBA的双料硕士,她在美国读书时结识了不少好朋友。其中有两位分别是美国大学和国内大学的新闻学硕士,都有在大型咨询公司、公共管理公司和调查公司工作过的经验。2000年大家有一些关于回国创业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一拍即合,带着亲朋好友凑来的启动资金,3人准备风风火火地大干一场。
  开始创业的时候罗红等人是很盲目的,因为媒体情结,她们只能在这个所谓的朝阳行业里寻找崛起的空间。刚开始她们将目光锁定在图书出版市场,但罗红很快发现,在这个行业里,很难做成一个品牌,小公司彼此旗鼓相当,没有谁有足够的力量将大家合并同类项,只能是各自不成规模地发展。
  这时,电视行业里一家叫光线的民营企业号称凭借10万元起家做得相当不错,这件事给她们树立了成功的榜样,让还没拿起真刀真枪实拼一场的3位女将踌躇满志。“光线开始就只有10万元,那我们就拿出20万吧!”经过一段时间摸索,罗红决定尝试影视制作。
  “我给自己定的时间是5年,将5年作为一个坎儿,5年之后就把公司卖掉或上市,然后大家光荣退休。”这些当然只是玩笑话,做事慎重沉稳的罗红对公司的发展有着成熟的规划。“我觉得一家创业型的公司,是否能够成长为一个成熟发展的企业,这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够做出判断,就像儿童必须长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够看出他究竟会有怎样的发展前途。”
  


  依托3人广泛的海外留学背景,以及在国外大公司工作的丰富经验,她们没费太多周折就把一个公司做起来了,但是,真正的磨难还在后面。与众多留学归国创业人员一样,她们不可避免遭遇了相同的困境,那就是对国内企业运作模式的不熟悉和不适应。
  市场的无情、激烈的竞争是“医治”一家初创企业迅速“适应水土”的良方。她们利用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圈子优势,在不可能中发掘着可能,在有限中寻找着无限,隐藏在人脉里的商机都被她们很好地把握住了。
  海归派做事时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崇尚简单快捷的做事风格,这使得公司初创伊始就能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发展自己。在和新闻集团星空卫视合作的制作公司里,开始只有“非常道”一家是大陆的公司。
  
  创业艰难百战多
  
  罗红和她的合作伙伴,在投资办公司之前,几个人都是令人羡慕的海归派,拿着外国老板的高薪,住着北京的高级外销公寓,满世界地打着“飞的”跑。但是,为了创业,她们先后“沦落”到了“贫民区”,从京城豪宅区搬迁到远离市区的开发区,从机场附近的别墅区搬到城里的公寓楼。每早一杯星巴克咖啡的习惯也成了一种奢侈,大家都很自觉地改喝速溶咖啡了。打车也从包租每公里2元钱的出租,到专坐1.2元的夏利,就是1.6元的桑塔纳她们也是舍不得随便坐的。
  从花费随心所欲、年薪百万的金领丽人,一下子过渡到掏空所有口袋,不再有固定收入,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创业者,这种生活上的巨大变化和落差对于包括罗红在内的创业团队来说,绝对是一个强有力的意志考验。
  创业的过程充满了坎坷,有一位创始人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从一家全球最有名的咨询公司辞职出来,另一位创始人因为公司没有能力支付哪怕是原来公司1/10的工资,因此后期选择了回到老本行。由于项目和业务不足,资金跟不上,不断有人退出公司的实际运作。
  最初大家的想法是把非常道影视文化公司做成集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广告代理以及国内外节目交换、引进、译制为一体的权威公司,可是当她们甩开膀子开始大干时,才发现自己得从电视制作的基础学起,一个熟手三两个小时能编完的片子,她们得花上一天。在靠技术吃饭的地方,手艺差总是难服人。第一次做片子放给大家看的时候,有一位员工在匿名的条子上写道:制片人什么都不懂。
  不懂就不懂,边干边学就是了,可和主流媒体和谐相处却是一门大学问。相比较之下,罗红觉得和老外更容易沟通,所以4年多来,非常道给外国影视公司制作的节目多,给境内影视公司制作的少。
  作为一支合作型归国创业团队,随着公司的业务和管理步入正轨,出现一些新的摩擦在所难免。每个人在以前的地方都是老大,强强联手之后沟通是个大问题。“我是个不愿意同人产生摩擦的人,处理问题有些大大咧咧,比较男性化。”罗红认为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理解别人的意识,能时常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我对合作者、团队及朋友要求的第一点,就是移情能力。”
  在影视制作行业做久了,罗红对所从事的行业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我们一直非常像一个项目类公司,没有太深的管理基础,业务也并不像大家期望的那样完全进入正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在一单一单做着项目,没有一个像样的模式。”不是商业模式不清晰,也不是在工作中赚不到钱,在这个不完全是纯市场操作的行业中,难的不是实现文化情结,难的是做成有规模的企业。她想打造的,是一个有规模有核心竞争力的媒体公司,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公司成为主流媒体的影视部门。
  坚守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从中能体验存在价值的快感。
  
  刚柔并济巧显魅力
  
  看着罗红漂亮的求学简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拥有智慧的女性;和她交谈,虽然她不会刻意热情佯装自来熟,但你无法抗拒她身上那种知性爽朗的魅力。其实她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雁过留痕”给人很多回味的空间。
  罗红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家里的环境都不富裕,她曾随父母下乡辽宁。年少的她干过各种各样的农活,吃过各种各样的苦,这些生活经历磨炼出她非常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位统筹着一家文化公司的女老总,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的强烈愿望都是成为村里的妇女队长。这也容易理解,罗红虽然表面上不显山露水,但骨子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总是将自己的目光定位在最高端。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在父母意愿的强迫下,罗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了4年飞机专业,“其实我一直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我还是很认真地读了4年。”提起这段往事,罗红对父母还有些“耿耿于怀”,“我以后肯定不强迫我的孩子去学不适合他的专业。”
  在沈阳飞机发动机设计所做了3年助理工程师后,罗红考取了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那时她对心理医生的职业充满了向往。毕业后,她在深圳做过杂志当过老总助理,也曾在香港做过管理顾问,“武艺高强”的人总是有很多选择。
  罗红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在拥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可以稳稳当当发展下去的时候,她毅然捡起了书本,以优异的TOFEL和GRE成绩拿到美国俄亥俄大学大众传播学的录取通知书。学成之后,因为很难进到美国CNN这样的权威媒体,她一口气又拿下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罗红的学习能力不需要学历的证明,不过她选择的这些专业都在她生活历程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传媒决定了她归国创业的方向,学MBA给了她做大企业的魄力和胆识。
  金牛座的罗红干练豪爽,言语不具有攻击性可也毋庸置疑。“市场不会因为你是个女人就会给你任何额外的优惠,所有的竞争法则、运作规律都和男人一样,甚至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和条件。”也许正是这种固执和韧劲,给了她坚持自己梦想,不妥协不退让的勇气和力量。
  常规印象中做媒体特别是影视的女士都很绚烂,像紫罗兰一样热烈奔放。可是罗红不,她绝对理性和另类。她满腹经纶却不好表现,只有深谈下去你才会发现她渊博的知识积累和宽广的知识面;她文理兼备,却总推说自己不善言辞,但通过她严谨而有条理的表达,你很容易感受到她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她不喜聒噪不多煽情,但往往语出惊人画龙点睛一语中的。
  别以为这位潇洒驰骋商场的老总只是一位刚性女子,其实罗红外柔内刚刚柔并济。在她办公桌边,摆放着6岁儿子充满童真童趣的照片。家人都在北京,虽说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但不管多难,罗红都争取做到减少应酬、周末在家陪家人。提起儿子,她的表情立刻生动起来,对于总是苛责自己、成绩优异的罗红来说,儿子应该是她人生中最得意的作品。
  这是一位有很多情结的女士,媒体情结、MBA情结、文化情结、创业情结……;这是一位习惯以OK为口头语的女士;这是一位读书做企业都要做到极致的女士;这是一位曾梦想当心理医生和私人侦探的女士;这是一位注意了解别人需求,自称适合当秘书却当了多年老总的女士;这是一位不多言辞、内心很有想法敢于坚持自我工作生活方式的女士;这是一位周末很少应酬,喜欢在家相夫教子的女士;这是一位有很好判断力和承受力的女士。
  有时候,美丽就是本色。罗红就是这样一种女人,她对生活和事业的那种热情和执著,看上去浑然天成,却于无声处有一种想让人把她唱给你听的力量。
  
  链接:
  
  罗红,女,东北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专业,1994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取得大众传播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1年至今,在中关村创立北京非常道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4年来公司为星空卫视等境内外电视台制作了各类电视节目。现为北京喜地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总裁。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她的环境记者沙龙开启了中国公民社会和媒体结合的模式;她为西南江河的奔走呼吁,对于保护这片净土作出了特殊贡献。”   这是“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对获奖者汪永晨的评语,也是对她绿色人生最生动的诠释。汪永晨的环境记者沙龙,7年来推动了多次环境事件成为社会焦点,7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关心环境保护的记者和专家,7年来一直在为绿色奔走呼吁,成为环保组织和媒
期刊
“位卑不敢忘忧国”——中国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品德,在“知识英雄”纪世瀛的血液里流淌着。    权当序言  在《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主编的《中关村创新谱》新书发布会上,有“中关村第一村民”雅号的纪世瀛先生,热情洋溢地振臂高呼“中关村精神万岁”!博得长久的雷鸣般掌声。2008年5月中,汉青社长拿来纪先生关于论述中关村发展的长篇文章,我作为责任编辑,先睹为快,深为世瀛先生的激情感动。编讫,写了几百字的
期刊
2007年,为了向北京奥运会献礼,北京奥组委参与策划,海内外电影艺术家共同参与,以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为原形的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正式投拍。  这是一部主旋律大片,也是一部史诗巨制。该片的制片人是国家一级编剧、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艺术总监王浙滨。    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是资深电影人王浙滨孜孜以求的目标,她为此奋斗了30年。  30年的真情付出,30年的励精图治,30年的光荣与梦想,如春蚕
期刊
“片心高与月徘徊,不知身外有浮云”,用它来形容田家三代画家对生活与事业的态度与追求,真是太贴切不过了,只有具备这样的态度与修养才会有出现逸品与妙品的可能。    想写田添,由来已久,但总机不逢时,所以一拖再拖。今年是我国近现代花鸟画大家田世光先生去世十周年,时过境迁,物换星移,我带着对先生的缅怀之心,走访了田世光先生长孙——中青年花鸟画家田添。  记得当年每每去田老先生府上采访,总能看到二十出头的
期刊
文一波先生有很多头衔,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伊普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等,光看这些举足轻重的角色就能想象到他日理万机的忙碌。加上之前约采访屡碰壁,未谙世事的记者掂量了半天,才鼓起勇气拨打他的手机。  我更愿意称他为文老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次采访都是记者学习的过程,更是通过媒体向社会传播知识的过程。    电话接通,我尽量开门见
期刊
我们的祖先发明黑白水墨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创造。黑色和白色是颜色之王。黑色和白色在棱镜分色的图谱中是找不到的。三基色浓到极处就是黑,浅到极处就是白。黑白两色犹如一阴一阳,成为颜色上的一对矛盾。黑白两色具有博大、神秘、庄重的特点,黑白色及其浅淡组成的色阶,运用得当,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具有印象和抽象风格的王永生水墨画展,6月8日在北京图书大厦开幕。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表现手法和内容与传统水墨不大相同的二十多幅
期刊
月前,由全球IPv6论坛和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BII)共同主办的“2008年全球IPv6暨新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随后,主题为“IPv6:未来最佳之路”的“欧盟IPv6日”活动在布鲁塞尔落下帷幕。作为全球IPv6论坛常任理事、中国工作组组长的BII总裁刘东,谈到这两次会议的经历时,慷慨激扬、神采飞扬,“IPv6网络时代即将来临!”他激动地说,“这对于BII,对于中国
期刊
游览中国的古都古迹,忽略了对中国古建筑的美学框架——“木构”的关注,或是对这种建筑神韵无所感受、无所理解,便会极大地损失了“旅游值”。   中国古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木构”。   木构是深邃的哲理诗,是精湛的静物画。   先举一个例子: 山西应县的佛宫寺有座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1056年。这座塔是全木结构,整个塔体都用的是木料,不辅一砖一瓦。从外面看,它是五象积木。上层柱子的下端削成凸体,下
期刊
曾经,她的梦是蓝色的、绿色的、白色的、玫瑰色的,五光十色,七彩斑斓。那是在自由放飞想象的校园。最终,浅显归于深沉,纷繁趋于简单,一双追求人生崇高理想的大眼睛,紧紧盯住了燃烧的、拥有千度以上高温的金黄色!  那是钢花的颜色!钢花,最富有热情和硬度的花,最为灿烂夺目的花!  就这样,她寻梦首钢,从西北名城一路走来。很快,她青春的脉搏和着首钢前进的脚步一起跳动,一起感受改革的阵痛与欢欣,一起追逐火红的世
期刊
如若不是有机会采访杨少锋,我恐怕很难知道是谁让千万学子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大都市的教育服务,更不会知道是谁让网络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变成可能。  偏偏记者就曾是这一高新技术的受益者。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满怀着感激的心情,采访了七易时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杨少锋,对这个人和这份任重道远的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天将降大任于七易人    跟杨少锋谈话很轻松,采访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这
期刊